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293

第293章 进步处便思退步,着手时先图放手

[原文]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文]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世俗的一切是非完全忘怀,不存荣辱之别;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存济世救民之心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人情世故都看得很淡且无厚此薄彼之分。前进的时候便要想到退路,才能避免进退两难的祸害。着手做事的时候便要先作好放手的打算,才能摆脱骑虎难下的困境。

一个看破红尘的人,心中无荣辱之心的人,才能从容地面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个知进退的人,才能避免无端的祸害,抓住了先松一松,改一改,就能摆脱骑虎难下的处境。

以上三个方面,我们重点论述最后一点。

有则小品文传播甚广:

国王战功卓著,号令四方,却总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他于是亲自去拜访一个有名的乞丐,站在他面前向他请教幸福的方法,乞丐只是说:“尊敬的国王,请别挡了我的阳光。”

乞丐为什么能幸福?在于他的无欲无纷扰。国王为什么不幸福?在于他心有羁绊。

看过许多关于“幸福”的定义,有一个“范伟”版的“幸福”: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茅房里仅剩的一个蹲坑被你占了,那你就比我幸福。如果再看看网上,那“幸福”得五花八门,看到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冯小刚作品《非诚勿扰》可以算是一部“寻找幸福”的电影。秦奋不断相亲,在寻找自己的幸福。空姐梁笑笑才貌双全,却爱上了有妇之夫,梁笑笑很不幸福。秦奋爱上了梁笑笑,但梁笑笑的幸福仍承载在那个有妇之夫身上。梁笑笑对这段感情万念俱灰,跳海自尽,幸被救起。醒来后,梁笑笑发现,自己的那段感情也投了海,身边的秦奋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就是她下半辈子的幸福。

《非诚勿扰》中的梁笑笑为什么痛不欲生?原因在于她心有所挂。后来,她华丽转身,找到自己的幸福,原因在于她舍弃了心中的所有烦恼。

第一百三十七节 人的欲望是没有终点的列车,永不满足的人也永远没有快乐

[原文]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译文]贪心的人分到金子还抱怨没有分到玉石,被封了爵位还抱怨没有被封为王侯,权贵富豪因此自我感觉像乞丐;知道满足的人,藜菜羹食的滋味强于肥肉细粮,棉布长袍温暖胜过狐袄貉裘,平民比达官贵人还快乐。

一位气宇不凡的访客向寺院法师请教怎样才能消除自己的欲望,法师将他带到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一棵被法师修剪成形的树。

法师说:“你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你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拿起剪刀,走向一丛灌木。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说:“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放下。”

法师颔首道:“经常修剪,就好了。”

三个月过去,访客已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访客面带愧色地回答:“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从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法师笑而不言。

“鸟”完全成形,法师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访客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说:“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陋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

人的欲望是没有终点的列车,一路行来,虽带给我们猎奇的快感,夜半梦醒时,谁又没有为这不能停下的列车恐慌和不安过呢?既然窥一斑可知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又何必贪多嚼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