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306

第306章 得而失之,失而复得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原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对于一切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得失丝毫不放在心上,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去,是离开,意味着失去;留,是留下,意味着得到。得到了荣誉、宠禄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得失界限不会永远不变,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这种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看开些,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

“荣辱毁誉不上心”,首先要“宠辱不惊”。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宠辱不惊”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惊喜心态,甚至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民间相传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

有一个老童生,每次考试不中,年纪已经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他的父亲正好关在房里洗澡。儿子敲门大叫说:“父亲,我已考中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呼小叫!”儿了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轻轻地说:“父亲,你也考中了!”老子一听,便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大声呵斥说:“你为什么不先说?”他忘了自己光着身子,连衣裤都还没穿上呢!

这便是“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一个写照。

还有的人在荣誉宠禄面前也许能经得起考验,但他未必能经受得住屈辱和打击。众所周知的《红岩》中的华子良,装疯卖傻那么多年,遭到敌人侮辱,也遭到自己同志的轻蔑,为的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营救战友。这种人确实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多少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其荣辱观同样伟大高尚。

所以,在荣辱问题上,做到“难得糊涂”、“去留无意”,这才叫潇洒自如,顺其自然。一个人,当你凭自己的努力、实干,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奖赏、爱戴、夸耀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宠若惊,飘飘然,自觉光芒万道,所谓“给点光亮就觉灿烂”。

“宠辱不惊”,那种欣喜愉悦的心境是发自肺腑的,淋漓尽致的,心灵是宁静安逸的;而“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唯唯诺诺”的人其心境永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