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042

第42章 做好事不要为名声,忧国家不要乱说话

[原文]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译文]君子帮助众人有所作为,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实际功效上,不要放在名声上,放在名声上则于德行有损;士大夫操劳国事为民造福,应当把这种理想放在心上,而不要动辄就说出来,说出来常常招致毁谤。

为善,就要真为善,也不要为了因果报应。故意求善,却往往是无果而终。比如,常常碰到一些朋友,他们觉得自己做了好多善事,磕了好多头,拜了好多佛,念了好多经,天天到教堂做礼拜,为什么亲人还会遭遇不幸呢?这种心理就是为善近名,也就是为了一定目的,或者为了自己的私利去行善,其结果往往让人失望。

士大夫操劳国事为民造福,有其心就可以了,也可以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福祉,但是不要乱说话。乱说话的后果是什么?即“有其语,则毁来”。

“多言数穷”,一个“穷”字道出了话多之人的窘迫。话越多,越窘迫。何必自己逼自己,所以,大多时候多言是不必要的。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

多言不如多知,话能不说就不说,只要心里明白就可以了,不该说的话多说无益,不该问的多问也没有什么好处。正所谓: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这里,并不完全是教人不可开口说话。只是说所当说的,说过便休,不立涯岸。不可多说,不可不说。譬如风箱,在当用的时候,便鼓动成风,助人成事,如不得其时,不需要的时候,便悠然止息,缄默无事。倘使如“灌夫骂座,祢衡击鼓”,说来无补于事,那便有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明训了。

第十节 欲求少的人,临大节毫不含糊;节俭的人,大义面前毫不吝啬

[原文]平居息欲调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齐家量入为出,徇大义则芥视千金。

[译文]平日家居生活,懂得消除自己的欲求心、调教自己的身行修养的人,面临大节时就会不受世务牵累,勇于牺牲;整治家庭财务要先计算收入再决定支出,需要为大义作出牺牲时则视千金如小草,毫不吝啬。

那些平时清心寡欲的人,在关键的时候却能表现出大气节;而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平日里作威作福,一旦有事了就成了缩头乌龟,胆小如鼠。

很多平时只知道挥霍的人,可以为一个女人或一时的面子豪掷千金,如果哪里发了灾难,你让他捐点钱那是比什么都难,除非有电视直播,能给他作宣传。而那些平时节俭的人,总能做到大方地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

这里并不是说富人就该被我们鞭挞,人家有钱不假,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贪生怕死不假,但谁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为富能仁。

怎样做到为富能仁?一是息欲调身,二是量入为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不能贪,让自己的欲望无限膨胀。有钱不假,但也不能随便挥霍,要量入为出,否则,再多的钱也有用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