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4386100000007

第7章 1 0~1 2个月亲子游戏(1)

发育特点

(1)生理发育

10个月孩子体重增加约0.27千克;身长增高1.24(女)~1.18(男)厘米;出牙4~6颗;能独站、扶椅站或推车走几步。

11个月的孩子体重增加约0.24千克;身高增加约1.16(女)~1.15(男)厘米;出牙5~7颗;会扶家具自己走几步,会把书打开、合上。

12个月的孩子体重约9.47(女)~10.09(男)千克;身长约74.32(女)~75.82(男)厘米;出牙6~8颗;呼吸每分钟约30~40次,心跳每分钟110~130次;已学会站和走。

(2)心理发育

感知觉:对物体有了较牢固的认知,各种感觉器官能协调,1岁时,能指出五官的位置。

注意力:能集中注意力2~3分钟,能积极观察物体,并能有选择地观察图形。

记忆力:记忆时间增长,能记住一些玩具的玩法,也能记住吃饭和睡觉的地方。

思维: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当成人把玩具藏在身后时,知道围着成人转圈;会反复用手试验,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词汇量进一步增多。会主动叫“爸爸”、“妈妈”和一些常见物品的名称;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用一些简单的字表达自己的愿望;语言理解力进一步提高,对父母提出的一些简单要求可以理解。

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

交往能力:与成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依恋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母亲,对其他家人也会产生依恋;对成人的表扬和批评有较明显的反应,听到夸奖时会高兴,听到批评则不高兴;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增多,但仍处于以客体为中介的交往阶段,常需要借助玩具产生交往。

生活能力:这一时期孩子可以初步对穿衣、盥洗做出配合,可以尝试自己拿杯子喝牛奶和水等;基本形成了一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按时大小便、按时睡眠、饮食等。

意志: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能够坚持指向一个目标,并且用一定的努力去排除障碍。如:他看见了一个玩具,但因隔着坐垫而拿不到手,他会挪开坐垫,把东西拿到手。

自我意识:孩子通过自己的触觉和动作,逐渐认识了身体的各个部分,但还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别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通过偶然性的动作逐渐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并且体会到自己动作和物体的关系。如:孩子无意识碰到了小车,使它向前移动,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1岁左右,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如:有时会拒绝成人的帮助,而要“自己来”。

育儿要点

继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有意识地教孩子叫人,学会对不同人的不同称呼,逐步培养孩子主动招呼人的习惯。

在游戏中教孩子一些文明礼貌行为:如“谢谢”、“再见”等动作。

教孩子与同伴一起游戏。

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规则意识培养。

将近1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成人的某些要求,同时也会做出许多违反成人要求的行为,如:不肯吃东西,发脾气哭闹等,父母应及早对孩子进行一些规则意识培养,避免不良习惯和性格的形成。

注意培养孩子良好、健康而丰富的情绪和情感,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作为父母,一定要担负起养育、培育孩子的责任,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抱抱孩子,咿咿呀呀地和孩子说话,教他们念儿歌,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制造条件。以免以后出现种种不适应情感,如孤僻、退缩、对抗心理等。

开展一些培养意志品质方面的游戏。

这一时期,孩子意志行动已经萌芽。动作有意性发生了较大的发展,家长要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与品质。

基于以上各种特点,此一阶段安排了如下一些训练游戏:

1.抓晃动中的玩具

用绳子绑着玩具,拿到婴儿的头顶上摇晃。开始慢慢地摇,让婴儿容易抓到,习惯后再慢慢增加速度。

2.玩球

使孩子体验到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的快乐,培养他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品质。

锻炼孩子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关节以及腿部力量,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让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拿一个塑料小球,教孩子玩相互滚球,相互抛球。

母亲扶住孩子腋下,让孩子面对面站立,把球踢给对方。

将孩子放在大床上,让他们追逐滚动的皮球。

游戏过程中,母亲可引导孩子把球抛给对面的小伙伴。

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如果孩子出现哭闹现象和厌烦情绪即停止游戏。

3.跟爸爸玩飞天游戏

当婴儿习惯一般的飞天游戏后,可以跟他玩更剧烈的飞天游戏,此种游戏非常适合力量大的父亲陪婴儿玩。在房里玩的时候要注意别撞到电灯或架子等。

4.绕着爸爸转

爸爸坐在地上,让婴儿扶着爸爸的后背站好,然后跟他说:“过来,过来,爸爸在这里。”看婴儿能不能走到爸爸的面前,如果办得到一定要好好地赞美他,然后让他反复再做几次。

5.扶着东西走路

利用桌子让婴儿学可扶着东西走路。如果还不熟练,妈妈可以坐在桌子的对面招呼他:“妈妈在这里。”等婴儿走得很好后,就可以利用桌子玩捉迷藏游戏。

6.推着手推车到外面玩

把各种玩具放在手推车内,推到公园去玩。家里如果有手推车,不但可以让婴儿扶着它站起来,还可以玩把玩具放在手推车中拿进拿出的游戏,外出时也能让他感到很满意。

7.宝宝别害怕

启发孩子学走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

让孩子站在学步车中,爸爸站在车前,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鼓励孩子向前走,或让妈妈牵着孩子的手学走步。

附:

儿歌

宝宝别害怕

宝宝学走路,

胆小怕起步,

翘起屁股伸出手,

就想有人扶。

挺起小胸脯,

宝宝别害怕,

一二、一二迈开步,

爸爸会保护。

家长要注意,若路上有障碍物及高低不平处要避开。

妈妈在孩子的身后给他叫着“一二”的口令,激励孩子。

当孩子成功地走完一段距离后,家长要表扬他。

8.拍拍手

发展孩子对同伴的友好之情;

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

让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双方母亲扶着自己孩子的手和小伙伴玩“拍手游戏”,边拍边唱“拍手,拍拍手;拍手,拍拍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七,小朋友们多高兴,我和你来做游戏,拍拍小手多欢喜。”

熟悉后,母亲可以只念词,引导孩子自己拍手玩。

刚开始时,孩子不一定能按唱词节奏拍手,家长也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孩子做拍手动作即可。

9.玩具不见了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促进思维萌芽。

把一些玩具当着孩子的面藏在被子后面、桌子下面或枕头下面,让孩子去寻找。

准备一个纸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小玩意,当着孩子的面把它最喜欢的玩具放人纸盒中,盖住盒盖,递给孩子,让孩子在各种玩具中把他喜欢的玩具挑出来。

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满足他的好奇心,使孩子获得对周围事物更多的认识。

10.认识五官

使孩子加强对五官的认识,促进他自我意识的发展。

和孩子面对面坐好,父母一边念儿歌一边拍着手,然后根据歌词内容指出自己五官的相应位置。

念儿歌,拉着孩子的手指作拍手状,再根据歌词指指孩子相应部位。

熟练后,父母可以只唱,让孩子自己指出五官。

孩子尚不熟练时,可通过暗示,引导孩子正确指出五官。

父母念儿歌时,速度稍慢。

孩子正确完成动作后,父母要及时表扬。

附:

儿歌

指五官

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耳朵在哪里?耳朵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眉毛在哪里?眉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11.不哭,不哭

培养孩子对同伴友好的感情。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家长拿起洋娃娃,装作不小心掉地上,家长拾起洋娃娃,拍拍它,作抚慰状,并对孩子说:“娃娃摔疼了,宝宝快哄哄他。”引导孩子把玩具娃娃当作活娃娃,或是模仿大人轻轻拍拍孩子。

同情心是社会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是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可经常通。过这种类拟人化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2.把沙发当成弹簧床

此阶段的婴儿在沙发上即使站得很稳也会摇晃不定,所以不妨在上面跟婴儿玩弹簧床游戏。父亲抓着婴儿的两腋,让他尽情享受弹跳的乐趣。弹跳中偶尔做些变化,让他停在父亲的膝上。也可以把垫背折叠起来代替沙发。

13.在爸爸和妈妈之间荡来荡去

爸爸跟妈妈面对面坐好,妈妈抓着婴儿的双腋,让他面向爸爸站好。一开始,妈妈一边对婴儿说“去摸爸爸”一边把手放开。在婴儿还没有坐下去的时候爸爸赶快接住,再让他面对妈妈,反复地做这个动作。

14.用报纸玩“躲猫猫”

打开报纸,把头藏起来,从上、下、左、右等婴儿意想不到的地方探出头来。藏起来时要说:“看不到,看不到!”探出头则要说:“哇——。”如果只是左右交替,婴儿就能猜出下次出现的位置。

15.告诉妈妈在哪里

可以试着问他:“爸爸在哪里?”、“奶奶在哪里?”虽然他不会说话,只要会把脸转到那边或用手指出,就要高兴地称赞他:“对,爸爸在那里,好聪明哦!”

16.玩指娃娃游戏

婴儿在电视上看到熟悉的娃娃或商品时会很高兴,可反复让他看、听,以提升他的认识能力。此外,妈妈可以让指娃娃跟婴儿说话,或把指娃娃套在他的手上(或用笔在他的手指上画个人脸),弯曲手指彼此打招呼,借以加强运用手指的能力。

17.歌曲《小手不见了》

促进孩子对小手、小脚的认识,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让儿童坐在小椅上,把手藏在背后,成人唱歌。成人边唱边找孩子的小手,当说到“喏”时,孩子将手伸出来,唱到“拍一拍”时,按音乐节拍拍手。

第二段的表演方法,基本与第一段相同,只是把脚缩在椅子旁,然后伸出。唱到“踏一踏”时,让孩子踏踏足。

附:

歌曲

小手不见了

1=C 4/4

1 3 5 6 5—| 1 3 5 6 5—| 1 3 2 1 2

—— —— —— —— —— ——

小手 在 哪 里? 小手 在 哪 里? 小手 不见 了

小脚 在 哪 里? 小脚 在 哪 里? 小脚 不见 了

—| 1 3 2 1 2—| 0 0 0 0 | 1 3

—— —— ——

, 小手 不见 了。 喏! 小手

, 小脚 不见 了。 喏! 小脚

5 6 5—| 1 3 5 6 5—|1 3 2 1 2—|

—— —— —— —— ——

在 这 里, 小手 在 这 里。 小手 拍一 拍,

在 这 里, 小脚 在 这 里。 小脚 踏一 踏,

1 3 2 3 1—|

—— ——

小手 拍一 拍。

小脚 踏一 踏。

刚开始时,许多孩子可能还没等到成人唱到“喏”就已将小手、小脚拿出来乱动,成人可先协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用手握住孩子的双手放在他背后,到规定处再伸出来,对年龄稍小的孩子也可在唱到“喏”时拍拍孩子双手、双脚,让他看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告诉他小手(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