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个孩子的战争
4406200000059

第59章 我和23个孩子有个约定(4)

谁知郭管带真的伸出手来,她就真的在她手上咬了一口,还问她:“疼不疼?”郭管带忍着疼说:“不疼!”她又使劲地咬了一口,疼得郭管带倒吸了一口凉气。她又问:“这下疼不疼?”郭管带强忍住疼,还是说:“不疼!”又问她:“还要咬吗?”

她打开手电筒,看到郭管带手上被自己咬出的深深的牙印,愧疚地说:“我舍不得再咬了,你肯定很疼吧?”郭管带摸摸她的头说:“如果我喊疼的话,你一定不会感觉到我疼;如果你能够感觉到我疼的话,证明你已经懂得用心去体会别人的感觉感受,顾及别人的利益了。”听了郭管带的话,她静了下来,长久地瞪大眼睛望房顶。

第二天,看到郭管带手上的淤血犹在,她问:“你昨晚为什么不把手缩回去,还让我咬你?难道你真不怕疼吗?”

“我只是手疼,你却能够心疼,真的让我很感动。只要你能够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可爱,不要说是手了,我的心都可以给你!”(我注:这是现行学校中没有的故事,看到这里,谁还存心去责备惩戒和戒尺呢)

听了郭管带的话,这个一直桀骜不驯、专跟老师作对的女孩,第一次默默地对郭管带说:“今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后来她说:“就是在工作室,在管带身上,我这个任性、自我的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女孩在工作室训练了半年多后重返校园。故事的后续是:父母对她的评价:比以前懂事多了,也知道认真学习了,总是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同学对她的评价:以前那个小活宝还是一样的乐天,但是多了一份成熟,做事之前懂得想一想后果,以前那个爱耍脾气的孩子长大了。老师对她的评价:活泼大方,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很好,成绩也很好,一次次地在上升。

她对自己的评价: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学会了换位思考,不再像以前那么任性冲动、惹事闯祸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成绩也在不断进步。刚从工作室回到学校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应,因为在工作室的时候,一个管带带8个学生,而在学校,一个老师甚至要管80个学生,根本无睱顾及到我,有一段时间,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绩滑到班级最后一名。回家后看着工作室发的奖状和留言册,那里面记录着我的成长足迹和所有管带真诚的祝福,意识到自己是那么不懂事。每次贪玩的时候,看见那些奖状,便会提醒自己:要认真学习,不能让他们失望。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动力,在现在的高二,我第一次月考考了班级63名,期中考试考到班级53名,第二次月考考到班级43名,第三次月考考到班级39名。这次的成绩(07年11月份的期中考试)是班级的25名,而且政治和历史都是A,分别考了班级第二名和第四名。看见老师和家长的笑容,还有管带祝贺的短信,我知道,我做到了,我没有让他们失望!

我们问她:你现在还保留着工作室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吗?她说:不是还留着什么,而是——什么东西都没丢!包括作业本、日记本、奖状、留言册、训练教材……一切的一切都没丢,妈妈特意把这些东西放在我书桌最显眼的地方。

我们问她:你觉得在工作室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说:我经常在心里为自己感到庆幸:如果没去工作室,我怎么会认识那么多良师益友?又怎么会那么深切地用心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别人的思想,取得那么多的进步?认识了你们,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孩子,谢谢你们教会我这些!

张虹说,女孩的幸福来自于她的经历、她的珍藏、她收获、她的成长……在她的以“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为主题的QQ空间里,记载了很多她在工作室进步的足迹。其中,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其实,我们不是“差生”,也不是所谓的“坏孩子”。只是我们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或者说科学学习的好方法。可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坚持、乐天的孩子,我们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

我发现已经不是我在“说”择差教育了。这个话题应该徐向洋说,只有他才能说得最好,他能说出大众乃至教育专家很多认知的盲点。他也有资格说,因为徐向洋工作室曾被列入国家“十五” 规划教育部某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子题,有人以此写出了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不少教授、学者都在讲文化讲教育,而“择差教育”这个关乎几千万孩子和无数中国家庭的大话题大事件大教育却没人讲,深以为憾。服务社会、造福于民的事,为什么不做呢?教育改革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每个国人,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为之寻找、发现、探索、思考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思路。更何况中国现在有那么多被边缘化的孩子和走投无路亟待施以援手的家庭。中国最高领导层显然已注意到这样一个孩子群体的存在,也在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2007年,由全国“关工委”和国务院联手在全国组建100所“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至2010年10月已建成70余所,胡锦涛和习近平对此都作了批示,吴邦国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这是继“希望工程”之后又一个帮助、挽救、扶助厌学、弃学、失学孩子的社会工程。无疑,这也是探索一途。 湖北省有两所学校被该“工程”审批吸纳,少年西点阳光学校即为其中一所,2010年10月16日,“全国红军小学宜昌特殊教育学校”在“少年西点”校内举行了立项和授牌仪式,中央电视台《红星闪闪》摄制组到现场拍摄。

零八奥运有句口号:世界给中国一次机会,中国还世界一个惊喜。我改用一下 :“百家”给徐向洋一次机会,徐向洋会给全国一个惊喜,“徐向洋冲击波”将激荡中国。

结束此“说”时我有三点建议:

一、“择差教育”在中国已实践10余年,且逐年普及,各种类似学校已成声势,国家是否考虑,1,将它列入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和教改内容,2,规范它。规范是前提,严格的资质审查(办学条件的软件硬件),办学的审批程序,证照的完备和办学条律的监督监管,是规范的保证。

二、徐向洋工作室的网站名为“中国择差教育网”,少年西点阳光学校网站名为“中华择差教育网”(该校刊物也名为“中华择差教育”),我站在孩子的立场,希望校方为孩子的内心感受和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和承受力以及孩子应有的尊严想,取消、更改“择差”和“差生”这种名称和称谓,不给孩子内心留下阴影(此书修改时的2010年,获知徐向洋工作室已接受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成立了专家咨询工作站,将“择差教育”改为了“特别教育”,“差生”改为“特别学生”,少年西点阳光学校和刘晓冰工作室也作了同步更改,南京的陈善卿教授与他的学生丁媛媛合作编著了一本名为《从择差教育到特别教育》的专著,从理论与实践对特别教育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问题学生教育研讨会”,表明主流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已将“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纳入视野,似是全面启动的先声。考虑到仍有学校和机构继续沿用“择差教育”,故已写成的原文保留,只在此注明)。

三、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全国中学中,素质教育搞得最好的是北京人大附中。该校不仅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大学入学率,更有一个交响乐团,两个合唱团,一个“三高”足球基地,10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十几个外国语种,高中阶段每个班还自拍一部到两部电影。校长刘彭芝尽其所能地让其他学校特别是西部中学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和教育资源,不仅输出理念,还输送人才,让该校的领导、老师去别的学校当校长。有鉴于此,徐向洋校长是否也能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训教方法在合适的条件和时机下,让其他“此类学校”资源分享?我知道,面对这一竞争无序的事业,目前这样做还很困难很无奈,但想想那句“救救孩子”,此事该做,越早越好。已经听到不少学员家长急切要求择差教育“转正”的呼声,认为当今的教育体制中缺少了择差教育是一个残缺的教育体制,因为他们和孩子已经从中受益。我们亦然。

中国不能只有一个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