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对于每一名员工来说,如果能够随时随地向那些优秀的人学习,像优秀的人一样思考,像优秀的人一样行动,复制他们的成功经验,那么你做事会更尽心尽力,会主动去考虑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利益;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也能从中得到高效进行工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以便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你将得到老板的欣赏,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用创新打破方法的桎梏
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不创新,即死亡。”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也说:“一个人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思路决定出路。在现今形势下,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老板,都必须重视创新,企业才会长久生存,否则必将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所掩埋。基于这种情况,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及富于想像力和创新意识的员工也就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有价值,成为企业和老板的迫切需要。
杰克·韦尔奇在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的CEO时,常对员工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把每一天都当作你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你的工作,进行任何必要的有利的改进。这样,你才不会因循守旧。”显而易见,那些在工作中能不断创新、寻找更有效方法的员工,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很多知名企业的起死回生与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拥有了一批敢于创新的优秀员工。
1952年前后,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想尽了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浅色。
这一建议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仅仅是改变颜色的小小设想,竞为东芝企业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效益。可见,创新的作用与价值比想像中的还要有力和重要,而提出创新想法的员工对企业和老板来说,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员工,平凡的工作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创新的地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更多的方法来创造成功的机会。几乎所有的成功人物,都是从平凡的事情中找到了不平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事业的成功创造了良机。
李嘉诚的父亲是位老师,他非常希望李嘉诚能够考个好大学。然而,父亲突然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到了才10多岁的李嘉诚身上,他不得不靠打工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存。
有一次,李嘉诚去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收获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李嘉诚回去将无法向老板交代。
尽管推销得不顺利,他还是不停地给自己打气,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十分神奇,经他这样一洒,原来很脏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起来。这一来,立即引起了主管办公楼的有关人士的兴趣,纷纷来打听洒水器的功用。这样一下午,他就卖掉了10多台洒水器。
李嘉诚这次推销的成功,就在于他在推销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可见,作为员工,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得更好。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你还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也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更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此外,创新还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可能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你失败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避免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
实际上,一个人如果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只拘泥于一种方法,就会习被困于思维的死角之中,在旧的习惯模式中挣扎,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很可能无法完善的解决问题,从而延误工作的进展,影响效率,使得企业和个人都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在职人员仍是更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认为创新只是决策者的权力和事情,自己只要做好分内的事就是有原则性、踏实工作的表现。仍然固执于这种想法的员工,实际上已脱离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轨道。没有创新,一切就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式的工作方法早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原地踏步只能被成功淘汰,被社会淘汰,被生存淘汰。
事实上,在许多现代企业中,老板都会鼓励员工在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也会对那些卓有成效者进行奖励和提拔,即使你的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老板多半也不会责怪你。因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人,要比那些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员工更能获得老板的重视。因此,每一名员工在工作中都应打破方法的桎梏,尝试多种途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实,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难。成功学导师拿破仑。希尔认为:“创新并不只是某些行业的专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创新的能力。你也可以创新,你也可以成功。”
大胆想像,勇于创新,究其方法,就是要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能站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方面,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即“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因此,在职人员在进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时,首先要养成积极思考、善抓重点的良好习惯,并能够从失败的经验中得出正确的想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人员在进行积极创新时.千万不要物极必反——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令人生厌的事情。有一些刚开始工作的员工,为了引起老板的注意,常常创意独特,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引来了别人的非议,也并未得到老板的肯定。
其实,无论创新的想法是否被老板接纳,进行得是否顺利,走出创新这一步的成败得失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自己勇于尝试的精神,它能显示出你对公司的热诚和责任感,能够有助于你获得老板的认同。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培养创新精神时还要注意如下事项:
1.克服从众心理
由于人是社会的一员,所以难免会受他人影响,让某种形式来改变自己的个性。虽说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不一定都是同一种类型,但在同一公司中的人往往有一种“必须这样行动”的约束。当遇上一些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做法时,人们往往会用“大家都这么干,我也只要照办就行了”这样一种轻松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这就难免走进因循守旧的死胡同。而实际上,人是各有特点的,对于同一件事,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比强求一律的方式要好得多。
2.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与此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利用综合性学术观点来解决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使研究深化,但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因而难以实现创造性的飞跃。所以,每一名员工应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
3.否定惟一正确的方法
法国哲学家埃米尔·可特依尔说:“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老师往往就告诉我们每一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正确答案。然而许多重要的结论都是开放性的。如:“失去了工作我该怎么办?”明显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重新再找一个。”但是另一个也正确:“回到学校去,学习新的职业。”第三条则同样正确:“开创自己的事业。”
4.重视模糊思维
毫无疑问,逻辑思维方法能将新思维置于死地,因为它排除了看来似乎矛盾的各种可能性。模糊思维像一块自由的天地,在这里,新思想能够很快地发芽;同时,模糊思维有一种相似性和类推性,能够帮你很快地解决问题。
总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身处于这样的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使命,每一名员工都要培养自己创新的精神,在工作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打破旧的思维及行为模式,走一条创新之路。这样,你才能赶上迅速前行的时代列车,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高效工作,要经常为自己充电
知识,是一名优秀员工最大的资本。知识的占有量,可以体现一名员工的才华和能力。而对知识的渴求和孜孜不倦地学习,可以帮助员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下去,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有关资料显示,企业界99%的财富,集中在l%的高科技产业中。毫不夸张地说,是知识创造了一切。
杜邦集团曾经一度陷入经营上的困境。为此,集团董事会决定从全世界招聘10名知识渊博的职业经理人,年薪高达百万美元。
杜邦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企业界,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对此,杜邦公司的一位董事说:“知识也是一种成本,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资本,我们作出用百万年薪招聘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做一场豪赌,而是正式的投资。我们相信,只要是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不管我们付出多少,我们都会获得双倍甚至无数倍的回报。”
果然,不久,世界上最优秀的经理人才都被吸引至杜邦旗下,他们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变成企业的利润,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个人财富。
可见,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永远是那些善于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人。正如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所说:“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与思考,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团队,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亚洲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学习的人。
他虽然年岁渐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还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来不曾有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格外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的一个学习秘诀,就是每天当自己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新东西。这是他几个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李嘉诚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可以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资本。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得来的。因为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是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
萨尔维尼也曾经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努力,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经常为自己充点,是确保员工高效工作、赢得老板赏识的重要原则。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才能使经验越丰富,生活也就越充实,做起工作来也会游刃有余。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名员工如果缺乏知识,便如同失去了应战的本钱。
小洁,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工作于一家软件公司。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她说自己毕业后曾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网络管理工作,一开始很顺利,但不久其职位被刚来的一位拥有认证网络管理员资格的研究生“抢”走,她便降成了一名普通的计算机操作员。只因少了一本证书就不被重用,一怒之下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之后连考了几个证书。而且,这些证书在她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可见,在职场之中,如果不定期为自己充电,没有任何资格凭证,就将失去自己的优势,得不到企业和老板的重视。
因此,作为员工,你必须看到自身在知识上的欠缺和不足,并积极行动起来迎头赶上。员工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用新知识、新观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要学会怎样把知识变为能力,用知识丰富想像,不断推出新的点子、方一法或谋略,善于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参与竞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发展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