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法总比问题多
4410600000016

第16章 情感上:游刃有余(5)

墙上的挂钟敲了八下。“八点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小赵的妻子坐在桌边等得有些急躁,刚才做饭时那种高兴的心情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焦急和牵挂。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漂亮的造型因为多次翻动已变得面目全非,自己的一番心血算白费了。小赵的妻子扫性至及,一股怒火从心头蹿起,她愤怒地打开电灯,吹灭了蜡烛,气冲冲地坐在沙发上,等着小赵回来和他算帐。

当小赵带着一身的酒气,很晚才回到家,一进门,看见妻子柳眉倒竖,杏眼圆睁,马上意识到不妙,再一看餐桌上摆好了碗筷,桌上的菜纹丝未动,便蓦然想起临出门时妻子那句“回来吃晚饭”的叮嘱,随即明白了,自己已经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触怒了“龙颜”。这下,可完了!

但是,小赵不愧为“幽默家”,当即眉头一动,计上心来,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问:“我没走错门吧?”(小赵的隔壁住着一位法官)本来一肚子怒气的妻子听了这句俏皮话,“扑哧”一声乐了。

小赵一看,妻子阴云密布的脸上已经露出黎明的曙光,赶紧趁热打铁,向妻子做了检讨,并解释了这次晚归的原因。

小赵的妻子刚才怒气已消了一半,再听小赵的一番“花言巧语”便转怒为喜,原谅了小赵的晚归,一场家庭风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点子支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学一学,用幽默来点缀我们的生活,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

比如,当你有一天发现妻子的脖子因为多日不洗而显得有些脏了,便想提醒她洗一洗。

假如你直接了当地告诉她:“你的脖子怎么这么黑了,快去洗一洗吧,让人看了多恶心。”

听了这话,妻子的脸挂不住了,会感到很尴尬,很难堪。当下便生气地说:“是不是嫌我脏了?你若嫌我脏,当初就别娶我呀?”听了妻子的话,丈夫会感到很生气:“我只不过是想提醒你去洗一洗脖子,你怎么越扯越远呢?真是不知好人心。”于是,一场争执在所难免,本来和谐的气氛荡然无存,只因一句话,夫妻反目,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假如,你换种方式,用幽默的方法试一试效果却大大不同。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亲爱的,你的脖子有点脏了,不过,这样你的脸显得更白了。”

妻子听了这句戏言的话,不禁展颜一笑,会悄悄地把脖子洗干净。这样,一句笑话不仅能同样起到规劝提醒的作用,还不会使妻子感到难堪。

因此,凡事不能都认真,尤其家中之事,凡话也不能一本正经地说,尤其家中的私房话。幽默些轻松些,可以使生活充满味道。

幽默不仅可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使人心情开朗,笑口常开,而且会使夫妻之间的冲突减少,能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当矛盾真正发生之后,它又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升级。当你的爱人向你发火时,你除了要及时克制你自己冲动的感情,不要针锋相对,你还可以说些宽慰、诙谐、风趣的话。有时候,一句玩笑话,可以使人立刻转怒为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的小两口在吵架之后,谁也不搭理谁,屋子里冷冷清清,毫无家庭的温暖,僵局一下持续好几天,别提有多别扭啦。僵局形成之后,你又该如何打破僵局呢?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和爱人吵架过后,当下两人都气鼓鼓,谁也不搭理谁,等过了几天,两人的火气都慢慢地消下去了,都有和解之意。况且,连日来的“冷战”让人感到很别扭,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夫妻毕竟是夫妻嘛,整天跟个陌生人似的,谁心里都腻歪。但是,虽然双方都有了和解之意,却都抹不开面子主动和对方说话,这时,你不妨“另辟蹊径”。

聪明的朋友,不妨充分利用你发达的大脑,耍些可爱的“小聪明”,找到更好的打开夫妻冷战的“钥匙”。如果发生僵局之后,你不想先开口主动求和,你不妨利用“引蛇出洞”的战术,诱使对方开口讲话。

比如,你和你的爱人吵架后怄气,谁也不理谁。晚上,丈夫坐在桌旁读书看报,消磨时间,妻子却无事可做,坐在床上生丈夫的闷气,一时间,房间里静得可怕,只有丈夫翻阅报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妻子沉不住气了,再也忍受不住了这种寂静的折磨,想开口说话,却又怕被丈夫认为这是自己主动投降。

“得想个法子才行。”妻子这样想。过了一会儿,妻子在房间里转来转去,一会儿又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哗啦哗啦”的声响在寂静的夜空里分外刺耳。丈夫先耐着性子忍着,但刺耳的声音一直响个不停,他无心看报,忍不住不耐烦地问:“你在找什么?”妻子安静地回答道:“我在找你的声音。”

听了妻子的回答,丈夫也许会幡然醒悟,和妻子言归于好,毕竟,这种冷战谁都不希望继续下去。

用幽默化解矛盾,用幽默点缀夫妻生活,这是真正情爱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14、如何教育孩子:统一战线

点子缘起

孩子大了,矛盾就会更多了,尤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母往往感觉束手无策。许多父母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往往有过许多彩色的梦,然而最终没有实现。于是,他们在下一代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够在孩子身上得以实现,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切不可把孩子逼得太紧。丈夫想让孩子当个画家,于是,天天逼孩子画画;妻子想让孩子当个舞蹈家,于是天天逼孩子练琴。老师留的作业更是“做完没商量”,大量的参考书堆在桌上,几乎可以将孩子埋住。此时夫妻二人往往是出奇地同心协力,步调一致,一个比一个对孩子抓得紧,基本不会产生什么矛盾和意见分歧。两人产生矛盾的地方,往往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情景案例

丈夫是一名侦察员,妻子是名邮政工作者。丈夫的脾气冷静中不乏坚毅,妻子的性格柔顺中暗藏着刚强,他们现在有一个十岁的儿子乐乐,聪明可爱,伶俐活泼,但有时也会淘得有些出格。

有一次,乐乐放学回家没写作业,却跟着几个大孩子跑去打游戏机,回来后还撒谎说去同学家看小动物了。丈夫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没有去找儿子,却先把妻子叫到了跟前,单独跟她商量。问她觉得应该怎么办,妻子对孩子的行为也大为恼火。于是气呼呼地对丈夫说:“你看着办吧,好好管教管教他。”丈夫说:“我管可以,无论我怎么管他,你都不要插手。”妻子点点头,表示默许。

于是丈夫把儿子叫到身边,让他在自己对面站好,问道:“说实话,昨天下午去干什么了?”“去同学家看小动物了”乐乐回答得理直气壮。丈夫脸往下一沉,对孩子说:“给你一分钟时间,好好想想,想清楚再说。”难捱的一分钟。乐乐低着头,眼睛却偷偷瞟父母。但从父母脸上,他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有些心虚了。再回答时,他战战兢兢地说出了实话。

“好吧,”丈夫说,“既然你说实话了,就还是个好孩子,但说谎的错误不能一笔勾销,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罚你这周动画片不许看,电子宠物没收一周,晚饭后再把昨天的作业做两遍。”

“啊?!不行。”乐乐开始噘起嘴耍赖了,“作业我可以做两遍,但不让我看电视,玩宠物,绝对不行!”

“你撒谎对不对?”

“不对。”

“该不该罚?”

““该罚”

“该罚就按我刚才说的去做。”丈夫有些火了。

“我偏不!”

“我看你再敢说‘不’字?”丈夫怒气冲冲地站起来,瞪着眼睛冲儿子吼:“现在,你给我出去罚站,什么时候想通了,向我承认了错误再进来。”

乐乐求援似的向自己的妈妈望了望,发现妈妈没有一点要帮自己的意思,只好乖乖地出去了。

妻子这时站起来,对丈夫说:“行了,消消气吧,孩子虽然该罚,可也没必要罚那么重嘛。我看你也很过份了。”

“说谎不是一般的坏毛病,轻饶他第一次他就会犯第二次,必须让他好好记住。”

“好,好,我不管,你看着办吧。”妻说完就要去做饭,丈夫知道她心里也有些不痛快,连忙洗手去厨房和妻子一起做,一边择菜一边对妻子说:“老婆,谢谢你刚才的配合。如果刚才你一护着他说,他肯定马上就会哭天抹泪撒娇耍赖,那样你一心软,我就更没法办啦。”经过这一次,乐乐再也不敢说谎了。

点子支招

一般说来,父亲的脾气相对暴躁一些。母亲的脾气相对温和一些,而且母亲一般心肠更软一些,接受不了自己的丈夫对孩子严厉的惩罚。于是,当丈夫管教孩子时,妻子往往“挺身而出”,与丈夫唇枪舌战甚至不惜“兵戎相见”,以使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这时丈夫的一腔怒火无处发泄,自然只好对妻子去发了。于是夫妻二人开始互不相让,直吵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或者以妻子的哭泣而告终,或者以双方的精疲力竭而结束。然后,也许连续几天,互不理睬,以示抗议。

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一个‘唱黑脸’,另一个‘唱红脸’,在旁边充当‘和事佬’,那么孩子往往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妈妈(或爸爸)一定会出来保护自己的,所以他会更加肆无忌惮,只有夫妻二人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前,夫妻二人最好先商量商量,达成共识以后再去找孩子谈。如果一方上来就把孩子臭骂一顿,又显得非常粗暴,甚至动手去打孩子,另一方自然难以接受。这时,她很可能会站到孩子的一方,充当一个保护人的角色,尽管有时明明知道自己的“保护”无异于包庇,会导致孩子犯更大的错误,却仍禁不住要那样去做。这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夫妻二人“开战”,孩子站在一旁看似偷偷抹泪,心里却在偷偷地乐。

为孩子吵架,在夫妻之间是常事,其实这种“架”最不值得“吵”。两个人都出于爱孩子,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为着共同的目的却不能“并肩作战”,反而起“内战”,这怎能不伤感情。尤其是妻子,一般心软,一见丈夫管孩子就赶快护住孩子,把丈夫的“攻击对象”转移到自己身上,这种“自我栖牲”精神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表面看来似乎是爱孩子,实际是在害他,在纵容他犯错误”,千万不要茫目地不分时候地滥施“母爱”,否则不但“救”不了孩子,还会伤了丈夫的心。

丈夫管孩子,也是出于爱他,只是有时方法有些欠妥,应该理解,妻子护着孩子,与丈夫对着干,并非想纵容、溺爱孩子,她只是出于一种母性的本能冲动。所以,不要和妻子大吵,先冷静下来和妻子好好谈谈,帮妻子认识她的错误,谈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切不可以一种教训或命令的口吻,而应以商量的口气去说,这样妻子才更容易接受。因为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最终一定能达成共识,然后再由丈夫或妻子出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切忌一个管,一个拦。

自从孩子闯人夫妻的生活,“二人世界”不再简单、宁静。矛盾会一个个涌现,需要你一个个去解决,千万不要焦躁,把你的爱心用耐心和真心表现出来。要互相体谅理解,尽量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暴跳如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家人的反感,甚至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所以,在教育孩子前,先与爱人商量商量?试着去做做吧。

15、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以身作则

点子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年轻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有时还敢当众顶撞。有的孩子在家长面前没大没小,动不动还对父母发脾气。仔细推敲起来,这些现象的确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家庭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拥有一定的威信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威信是一种难以估量的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父母对孩子有效地进行教育和使孩子能自觉地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毫无威望和信誉,孩子对父母没有适当的尊敬、信任和听从,那么,合理的教育就无法实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情景案例

小辉的父母经常发脾气,时常恐吓、责骂他。动辄就体罚,实施棍棒教育。使小辉整天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父母虽然严格,但对小辉,他们很少与他交流感情,小辉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小辉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他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距离。

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小辉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小辉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但为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也要迫使他必须照办。父母无视小辉的正当需要,不虚心听取他的正确意见,损害了小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小辉感觉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在他心里父母给他的感觉只有惧怕,而不是威信。

点子支招

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精神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均对树立自己的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辉的父母教育小辉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形成混合型或偏颇型的状况。这种做法,即不能建立起父母的威信,也不利于小辉的健康成长,应当加以摒弃。

一﹑父母应该对生活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具备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所应有的那种有充分价值的、有觉悟的、爱劳动的、有道德的生活和行为。使孩子从小就对那些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努力学习的父母打心眼里敬佩有加,树立起父母的高大形象。

二﹑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却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怎么能为孩子所接受呢?如父母在家中对长辈不够敬重,经常在孩子面前公开矛盾,吵吵闹闹,那么,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尊敬长辈,可想而知,孩子是不会诚心接受这种要求的。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三﹑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小儿的记载,也有孟子母亲为了说到做到,不欺骗儿子而买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讲诚实,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

四﹑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正常的面部表情和说话腔调;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