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态度去生活
4410700000010

第10章 生存法则之九

你也许很聪明,但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的聪明并不是件聪明的事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每年都有灾害.百姓在灾害面前无计可施,沦为难民,许多人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遵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到任后开始安抚百姓,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每户农家种一株榆树、100棵茭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头母猪、5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老百姓们过上了心仪已久的小康生活,随之,治理有方的龚遂也开始名声大震。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龚遂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他对龚遂说:“带上我吧,我会成为一个好帮手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大度的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狂欢,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备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徽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人更多的时候还是大智若愚一点好,不要自表其功,自矜其能,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没有好下场。就好比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你聪明自己知道就行了,你偏偏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标志。所以《周易》之《坤卦》篇说:“六三,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这些古训都在告诫我们,作为一个职场中人,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上司面前不要喋喋不休,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要张扬,这样的处事原则会让你远离很多的是非。假若立了几功,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把别人看得一事无成,上司不配指挥自己干,不论什么事少了自己别人就干不成,居功自傲,对下属以领导自居,对上司指手画脚,不可一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长此以往,不但会伤及上司和下属的自尊心,而且会导致你与上司和下属的情感不和。

即便你是公司元老、创业功臣,也切记不要居功自傲。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功高盖主”是为臣者的大忌,如今虽说时代变了,但在一个相对自成体系的企业里面,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权威同样不容置疑。我们见过为数不少的知名经理人,因为居功自傲、功高盖主而黯然出局。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做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特别是到了老板副手、准接班人等位置的时候,光有“直方大”的品德、运筹帷幄的能力和令人信服的业绩还不足以担此大任,还要懂得“大音希声”和“无戒有终”的道理。

穷人的孩子刘诚实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因他生就一脸憨相,所以父母给他取名刘诚实。一次,刘诚实随母亲去一熟人家串门,因他一副憨相,所以那家的主人便想逗逗他,拿出五角钱与一元钱的硬币,放在他的面前说道:“小于,这是两种硬币,你挑吧,挑了的就归你。”他听后憨笑了一下,马上把五角的挑了出来,抓到了手中,围观的人都大笑不已。从此,他挑小钱剩大钱的“事迹”不胫而走,人们对他的这种做法甚感好奇,于是,无论他走到哪里,总会有好奇的人拿出面值不同的硬币来让他挑,而他也每次总是挑五角钱的硬币。挑的次数多了,一天就能积攒好几元钱。这些年,他靠着挑来的硬币,总算和母亲熬了过来。

试想,如果他一开始就去挑大钱,那以后谁还会拿钱逗他呢?如果他把自己的聪明之处弄得尽人皆知,那他就不会弄到钱。所以,你可以聪明,但最好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地踏实做事,对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很多时候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出世的时候由于体积太大而需要精雕细琢,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