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态度去生活
4410700000028

第28章 生存法则之二十七

出发之前千万不要忘了问自己:我要去哪里

张民刚大学毕业时,对自己的未来踌躇满志。一心要将来做成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三年过去后,张民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一点进步。而与此同时,和自己一起毕业的那些哥们儿已经是做经理的做经理、做主任的做主任了,张民看着别人的成就,心里很是沮丧。想以前在学校自己也不比他们差啊,为什么现在却拉开了差距?

前思后想后,张民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够。他曾听说,一位现在已经做了经理的同学现在每天工作时间都保持在12个小时左右,就是周末也不例外。张民想想自己每天平均工作八九个小时,这跟别人还有很大差距,肯定是工作时间短,不像别人那么努力,导致了现在这种差距。张民决定以后一定要向别人学习,每天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要更努力地工作,三年以后,一定要赶上同学们取得的成就。

三年又过去了。张民说到做到,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保持在了10个小时以上,他也终于得到了升职,因为他的努力表现,部门经理将他提拔为工作组组长。可是这跟张民的预想实在差得太多,也跟以前的那些哥们儿的差距拉得更大了。

张民苦恼极了。部门经理看出了张民的这种困惑,也了解张民的瓶颈所在,于是他抽了一个机会给了张民一本《向时间要效益》,并对张民说,这本书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好好看看吧。

一个月后,张民把书交还给部门经理,并深深地向部门经理鞠了一躬,感谢部门经理的指点。通过阅读这本书,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他的症结就在于每天都在盲目地工作,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性极差,看似用了许多的时间,实际效率却并不高。张民向部门经理保证,以后一定不会让自己的时间再像以前一样盲目、低效地流失了。

没有目标的盲目前进是不会有高的效率的。没有目标的一生也是低效的。低效,则意味着远离成功。

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明确目标再前进。龟兔赛跑的经典故事,又有了几个新的版本,这里只说第二版。说兔子自从第一次比赛,因为自满和偷懒而输掉了之后,一方面很没有面子,另一方面,也关起门来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并且给自己约法三章:第一,绝不服输;第二,绝不自满;第三,绝不偷懒,全力以赴。一个月之后,兔子又找到了乌龟,要求再比赛一场,乌龟勉强同意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在老虎、猴子、大象等动物的监督公证之下,比赛开始了。发令枪响过之后,兔子一溜烟地飞奔而去,而且,一路之上,兔子不断地自我激励:“我是最棒的!我加油!我一定能成为第一。

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乌龟这一次又获得了第一名,兔子又输掉了!为什么?答案是兔子跑错了方向。

现实生活中,没有方向或者跑错方向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都坚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汗水=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笨鸟先飞”等成功的格言,殊不知,这些必定成功的道理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上,那就是——正确的方向。

也就是说,选择比努力重要,确定方向比出力流汗重要。也可以说,方向错误,你越努力,你离成功越选,离失败越近。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O%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l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括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许多年前,有一则300条鲸鱼突然死亡的报道。这些鲸鱼在追逐沙丁鱼时,不知不觉被困在一个海湾里。哈里斯这样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了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惨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安东尼·罗宾指出,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些鲸鱼。他们有巨大的力量与潜能,但他们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小事情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本应做什么。说得明白一点,要发挥替能,你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目标能助你集中精力。另外,当你不停地在自己有优势的方面努力时,这些优势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在实现目标时,你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比你得到什么东西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