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态度去生活
4410700000048

第48章 生存法则之四十七

很多时候,不知道真相要比知道真相幸福得多

孔子东游列国,有一天看到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件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孔子便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为了一道算术题。矮个儿说三八等于二十四,高个儿坚持说三八等于二十三,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手来。

最后,二人打赌请一个圣贤做裁定,如果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将一天的猎物给胜者。

这时,孔子来到他们的跟前。二人请圣人裁定。

孔子竟然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矮个儿将猎物交给说三八等于二十三的高个儿措人。高个儿拿着猎物走了。这种裁判矮个儿当然不能答应。

他气愤地说:“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争论的真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也是徒有虚名呀!”

孔子笑道:“你说得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还要与一个根本就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讨论这种不用讨论也再明显不过的问题呢?”

矮个儿猎人似有所悟。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措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是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矮个儿猎人听了孔圣人的话点了点头。

做人要难得糊涂,过分地精打细算,有时仍抵不过天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人。要做到糊涂确实不易,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雅量。

郑板桥在山东上任,一次游览莱州的云峰山,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人”。主人家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次日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于刻于砚背。郑板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大,尚有余地,郑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

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见之大惊,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由于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两人如遇知音,相见恨晚,遂谈文说词,畅谈人生,结为挚友。用睁开的眼睛透视世界的美丽,用闭着的眼睛消除世间的无奈,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可谓是活出了极致。做事往往是明察秋毫的好,我们可以视而不见,但决不能心中无谱。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在个人待遇、名誉地位上兜圈子,或把精力白白地花费在钩心斗角、玩弄权术上,就不利于工作和学习。世上有所建树者,大凡都有股糊涂劲,古今中外不乏其例,郑板桥、曹雪芹如此,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如此。

1401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举行青铜门扉雕刻大赛,雕刻家布鲁涅列斯奇失败了。对此,他甘拜下风,并不耿耿于怀,并转而研究起双壳结构的圆形屋顶,成为一个杰出的建筑学家。居里去世后,有人给居里夫人造了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开始,居里夫人痛不欲生,后来,她镇静下来装作“糊涂”,不予反击,以埋头科学来粉碎妒才小人的诡计。第二次诺贝尔奖的获得,使得居里夫人再一次驰名全球。这时,那些诽谤她的人也感到羞愧了,有的还请求居里夫人的宽恕。

在为人处世中“装糊涂”是一个高明的处世之道,一个人不可处处锋芒太露,这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嫉恨,与你树敌的人舍越来越多,使你的工作事业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人都愿意与单纯的人交往,过于聪明、机灵的人会被人们加以防范,和你交往时就特别小心、谨慎,害怕被欺骗、被愚弄,如果你装出一副什么都不懂、傻乎乎的样子,虽然精明却大智若愚,给人以糊潦的假象,人们对你就放松了警惕。在与对手交往中,对手由于不知其中的真相往往被愚弄。由此,你便轻松地战胜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