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华中师范大学王玉德教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堪舆研究之中,199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华神秘文化书系》,其中有一部他著的《神秘的风水——传统相地术研究》,全书30万字,侧重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研究堪舆,在《绪论》,他排列了关于风水的各种定义,提出风水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他认为,阳宅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合理性,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阴宅学说有浓郁的迷信色彩。古代学者把风水归于阴阳学、地理学、术数。现代学者应当从多学科角度研究风水,文化学、历史学、伦理学、心理学、建筑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民政学、宗教学、民俗学、地理学的学者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堪舆。风水在流传过程中有七个特点:普遍性、神秘性、复杂性、欺骗性、顽固性、保守性、实用性。研究风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文献整理和社会调查。全书有发生篇、人物篇、文献篇、常识篇、阳宅篇、阴宅篇、方法篇、纵横篇、批判篇。每篇之下又有若干子目,如阳宅篇分别叙述了阳宅气说、宅、官室、选址、树环境、水环境、宅与宅之间的关系、围墙、门窗、宅内陈设、城市形胜(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银川)、寺观、文塔。湖北大学历史系童恩翼教授评价此书:“是国内目前最全面的风水学专著,从风水史、风水古籍、风水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独立的见解,很有学术价值。”
1992年,王玉德主编了一套《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丛书》,由北京师大出版社和广西师大出版社联合出版。这套丛书选录了反映传统文化的古籍,加以标点、注释、评说。他撰写了其中的《古代风水术注评》,该书注评了《黄帝宅经》、《葬书》、《博山篇》、《阳宅撮要》、《阳宅十书》,以及王充、吕才、司马光、赵汸、谢应芳、张居正、黄宗羲、吴敬梓、梅漪老人批判阴宅迷信的檄文。书前有一篇《风水述评》,书末附有《风水术语解释》。这本书与《神秘的风水》形成姊妹篇,一本是对堪舆古籍的整理,另一本是在爬梳古籍基础上的综合研究。
199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玉德、杨昶合著的《神秘文化典籍大观》,其中有堪舆类,分别介绍了34部堪舆典籍,并且勾勒出每部书的特点,如《发微论》的辩证观念表现在对形胜的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雌雄、强弱、顺逆、生死、微著、分合、浮沉、趋避、裁成、感应的理解,丰富了传统哲学思想。
同年,《华中师大学报》第2期发表了王玉德《试论中华风水文化》,全面而简扼地介绍了堪舆学说,侧重介绍了阳宅理论,认为阳宅选址的基本原则有六个方面:一是依山傍水,二是坐北朝南,三是点面和谐,四是地址适中,五是美感和实用,六是绿化环境。阳宅风水的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有利于社会进步,二是有利于城市建设,三是有利于颐养身心,四是有利于创建人文景观。对于阴宅理论,可以批判地利用。
同年,王玉德撰写了《中国风水与环境问题》一文,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亚洲社会环境问题国际讨论会”开幕式上宣读,这是中国风水研究首次走上国际学术论坛。针对环境污染问题,会议旨在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方法加以解决。该论文包括六个方面:一是风水术是有关环境的学问,二是风水思想与环境——论风水十二大原则,三是风水思想与当代环境观念的矛盾,四是中国历史上的环境破坏和保护,五是中国当代环境存在的十大问题,六是中国政府对待环境的措施。风水十二大原则,除了前面提到的六大原则外,又补充了系统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观形察势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定量规定原则。该论文指出:风水术的任务是试图认识人们居住的大环境、小环境、山川、水文、气候、空气、生物、地基、地质、方向等一切环境因素,指导人们选择环境、利用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改造环境、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造成天人和谐的环境生态。
同年8月,建设部在北京举办了风水研讨班,来自全国建筑设计行业的五十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高友谦、王其亨、渡边欣雄(日)、王玉德分别作了演讲,研讨班的目的试图总结堪舆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94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王玉德的《中国民间相宅》一书,这是作者近几年到全国上十个省实地考察的总结,其中有近百幅绘图,使读者对风水有立体认识,书中又提出了堪舆的第十三条原则:改造风水原则,这是作者实地考察四川都江堰、安徽黟县以后归纳的。风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劳动人民不断改造居住环境,使之更加适合生活和生产,这是一条最重要的风水原则。对于阴宅,作者又修改了过去全盘否认的结论,认为阴宅风水有三点借鉴作用:一是有利于为考古提供依据,二是有利于兴修公墓和烈士陵园,三是其中有些观点可以运用于阳宅建设。但是作者仍然坚决反对厚葬迷信,否认风水荫佑规念,认定阴宅理论的弊端很大,主张毫不含糊地批判阴宅迷信。
综上所述,堪舆研究的状况有三个特点:
第一,堪舆研究越来越热,由“彻底批判阶段”,逐渐过渡到“该不该研究之争论阶段”,发展到“堪舆是科学还是迷信之争论阶段”,直至现在的“堪舆如何为现实服务阶段”。堪舆研究之所以热?这要从两方面看,从客观上说,随着世界出现人口危机,环境危机、污染危机、人们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企图通过传统文化解决大工业带来的危害。从主观上说,人们怀念传统文化,堪舆观念根深蒂固,而堪舆确实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可以借鉴到现实社会中。
第二,堪舆研究形成跨学科的态势。研究堪舆的有地理学家、建筑史学家、民俗学家等十几个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剖析堪舆,众口一辞地认为堪舆中有科学的成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国家职能部门已经为堪舆研究打开绿灯,这里已不再是禁区。堪舆研究越来越丰富多采,成果日益增多。
第三,堪舆研究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一方面,有许多市井无赖之徒以风水术谋财害命,宣传迷信,亵渎了风水,使正规严肃的学术研究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受到冷嘲热讽。另一方面,如何使堪舆理论推陈出新,这是难度很大的课题。对堪舆不可抱太大期望,堪舆毕竟是历史上的陈旧学问,现在的研究还很不够,有待向广度和深度开拓。
目前,研究堪舆的学术队伍仍是一盘散沙,缺少凝聚力。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偶尔涉及堪舆,并没有潜心全力研究它,很少有人愿意用五年、十年的大块时间去耕耘,因此,堪舆研究队伍不稳定,不整齐,这是一个缺陷。另一个缺陷是与世界学者交流太少,国外研究得很热,而国内的信息闭塞,使堪舆研究未形成中外联手的气势。
这里,再让我们看看外国和台湾的堪舆研究。
早在十九世纪,已经出现研究堪舆的英文成果,如:(1) Yates,M.T.1868“An-cestral Worship and Feng - shuy”,Chinese Recorder,(2)Tumer,F.S.1874“Fengshui”,Cornhill Magazine,(3)Morgan.J.1868“Feng shui:To the Editor of the NorthChina Herald“,North China Herald,(4)Anon. 1868“Imperial Denunciation of theFeng-shui Superstition”,North China Herald,这些说明,英国人是近代最早注意中国堪舆的外国人。这些人大多是来中国的传教士,他们把西学带到东方,也把中国文化传到了世界。
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堪舆研究专著是伊特尔( Emest J.Eitel)的《风水: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Feng-shuy:The Science of Sacred Landscape in Old China),王蔚和戚珩写了一篇《毁誉交加说风水》,评价此书,发表在王其亨主编的《风水理论研究》。伊特尔在书中认定“风水无论如何是自然科学的另一种名称”,风水的理、数、气、形反映了自然的法则、数值比、气息、外形,是有机整体的自然观,但是,风水又是一种法术,是一种迷信体系,“以人的思辨和迷信而不是对自然的精确研究为基础的风水体系,显然是陈腐的和要消亡的”。
20世纪的英国学者发表了近200篇堪舆研究文章,影响最大的是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之科学与文明》、《李约瑟文集》中,多次论及风水,认为风水观念对于建筑、美化环境是有益的,风水罗盘反映了天文知识,风水是古老的思想体系。
日本文化受中国很大影响,堪舆学在唐代以后传人日本,日本的京都、江户古城都是参考堪舆理论设计的。日本学者重视研究堪舆,1909年,服部宇之吉在《哲杂》2卷269号发表《风水论》。1913年,田崎仁义在《东亚经济研究》3卷3号发表《风水说》。1937年,竹岛卓一在《东亚学》2号发表《风水说 支那历史の帝王陵》。20世纪70年代以来,堪舆学成为日本的显学,著名的研究者有渡边欣雄、三浦国雄、崛达宪二、濑川昌久、窪德忠、目崎茂和、都筑晶子、高良仓吉、浦山隆一、中生胜美、小熊诚、植野弘子、朝仓敏夫、玉木顺彦、山下欣一、木崎甲子郎、牧尾良海、中野美代子等,都是大学老师。他们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韩国风水、日本风水、冲绳风水、中国风水、风水思想。研究的问题很具体,如近代中国的风水、朱子与风水、山水画与风水、气、墓形、民居。从平成元年开始,文部省每年拨款,资助“全国风水研究会”,这个学术团体已经召开了八次全国性讨论会,研究会代表渡边欣雄教授已经出版《风水思想和东アヅア》、《风水:气の景观地理学》、《祖先祭祀》等专著。渡边欣雄于1993年到中国讲学,介绍日本的堪舆学成就。
韩国人也热衷于堪舆。1930年,李能和在《朝鲜》发表《风水思想的研究》,颇有影响。从60年代以后,堪舆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热点。主要研究者有崔昌祚、李钟恒、俞在贤、崔吉城、姜中卓、胡舜申、金东奎等。主要著作有金荣昭的《阴宅要诀》(明文堂,1975年)、韩松溪的《明堂全书》(明文堂,1978年)、崔成禹的《明山论》(景仁文化社,1982年)、崔昌祚的《韩国的风水思想》(民音社,1984年)、金东奎的《风水地理学里程表》(仙教出版社,1987年)。
台湾地区70年代以后出现堪舆热。武陵出版社、华成书局、宝威图书公司出版的堪舆书最多,而论文很少。主要的堪舆书籍有:曾子南的《风水传奇》(瑞成书局,1969年)、张文积的《地理水法大成》(大方出版社,1978年)、佛隐的《风水讲义》(利大出版社,1979年)、杨发达的《阴阳宅总集连环记》(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年)、南海主人的《堪舆学原理》(集文书局,1981年)、林宜学的《住宅风水与设计》(希代出版公司,1981年)、怀阳明的《现代家庭风水学》(希代出版公司,1981年)、梁湘润的《堪舆辞典》(行卯出版社,1982年)、王豪的《风水要义》(武陵出版社,1984年)、吴明修的《易经三元地理阐微》(同上,1986年)、梁贵博的《风水的研究)(同上,1989年)。这些研究重视整理古籍,重视实用性,忽略科学分析,缺乏学术深度。此外,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人研究堪舆。堪舆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东方之学,不再属于中国专有。
展望未来,堪舆研究方兴未艾。在中国,学者们正在筹建全国性的学术团体,酝酿召开全国性的堪舆研讨会议,出版刊物,出版有分量的大型专著,并且开展咨询,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在世界,各国学者会加强联系,携手研究堪舆,堪舆学的迷信将被逐渐剥离,神秘的外衣将被脱去,科学的内涵将被充分揭示和利用。堪舆学将推陈出新,甚至改头换面、脱胎换骨,成为崭新的新学问——有关天人合一的、环境的、建筑的综合学问,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