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文学常识
4422400000020

第20章 外国文学的文体、流派、运动(1)

古典主义是如何得名的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然主义都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自然主义,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产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十至八十年代。它发源于法国,尔后,相继在英、德、比利时、意大利、挪威等国流行。在法国,最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家是龚古尔兄弟。他们曾合作写了许多小说,宣传自然主义,小说《日尔米尼·拉赛德》(1865)的问世,标志着自然主义真正的开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俊友》和短篇小说《菲菲小姐》,左拉的小说《戴来紫·拉甘》、《娜娜》、《人兽》、《酒店》等都含有较重的自然主义成分。在德国,自然主义唯一的代表是霍昔特曼(1862—1916),他的第一部戏剧《日出之前》(1889)历来被公认为自然主义的剧作。此外,挪威的戏剧家易卜生,比利时作家艾考特·雷蒙尼埃;美国作家克莱思·高兰,西班牙作家伊本涅兹等等,都曾一度受到自然主义思潮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比如,果戈理笔下的科瓦辽夫少校不是一个科瓦辽夫少校,而是科瓦辽夫少校们,即使是描写挑水人也不是仅仅写某一个人,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现实主义把这种个性和共性的完美结合的文学形象称为典型形象。第三,历史性的要求。简单地说,现实主义的历史性维度即是要求真实摹写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且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

浪漫主义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兴起的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唯美主义运动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它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象征主义有哪些代表作家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1871—1945)。叶芝是象征主义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歌之一。

感伤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中下层资产阶级文人深感社会贫富不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感伤情绪日渐浓厚。感伤主义正是这种情绪在文学上的表现。它注重内心的情感,夸大感情的作用,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重视自然景物的描写,特别强调对个性和个人的精神生活的刻画。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不幸的生活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它表现了对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也体现了对贵族阶级崇尚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有的感伤主义作家脱离现实,放任个人感情,沉迷于多愁善感之中,甚至赞美过去,歌颂黑暗、死亡,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作品多用第一人称,大多采用日记、旅行记、书信体和回忆录等形式。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而得名。

史诗可分为哪两类

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它运用艺术虚构手法,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奇的色彩。史诗一般分作两种,一种为“传统史诗”或“原始史诗”,主要是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世代相传,随着时间而增添情节,最后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另一种是文学作家以特定的观念、目的有意识地编写而成的“文学史诗”,这类史诗的代表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十四行诗是什么诗体

十四行诗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被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自由诗的创始人是谁

自由诗,又称新诗,这是相对旧体诗而言的。它在章节、音步、押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灵活,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固定的限制和约束。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代表作《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如郭沫若《女神》、胡适、刘半农、徐志摩(“新月派”)。

德国骑士爱情诗主要歌颂什么

德国骑士爱情诗,德国封建时期宫廷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一种只供歌唱不供阅读的文学形式。12世纪下半叶由法国北部传入德国,与本土民间爱情诗歌相融合,盛行于1180至1220年间。诗人同时也是作曲家和歌手,出身下层贵族,在宫廷中歌唱,称宫廷歌手。骑士爱情诗歌唱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而是歌颂女郡主的“贤德”、“美貌”。

正剧的特点是什么

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从古代希腊到古典主义时期,悲剧与喜剧作为两种戏剧体裁界分严格,不能混淆。但是,在这期间出现的某些戏剧作品,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却很难归属于悲剧或喜剧。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写了剧本《私生子》,并阐明建立严肃剧的主张,指出严肃剧介于两个极端类型的戏剧种类之间。他所说的“严肃剧”,也就是后世的正剧。

在正剧中,生活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往往同时作为表现的对象,正剧主人公也像悲剧人物那样把历史的必然要求作为自己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自觉意识,但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这种要求有实现的可能性,喜剧人物把失去合理性和意义的要求作为现实的目的去追求,在正剧中,这种要求则要被否定。正因为如此,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在正剧中则有完满性。正剧主人公的自觉意识不仅表现在为实现目的而付出的行动,也表现在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因而往往经历着内在精神世界的斗争。

假面剧有什么特别之处

假面剧是演员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如古希腊悲剧、古罗马闹剧、中国的傩戏、意大利的即兴喜剧、日本的能乐等。“假面剧”是一种集歌唱、舞蹈、诗歌以及赛会等为一体的综艺节目。1600年至1800年间非常流行,专门用来招待贵族王公。它取材于历史或神话故事,是以音乐为主,朗诵调代替对白的形式,同时伴随着众人合跳的假面舞场面,并穿插有哑剧或闹剧的戏剧形式。“假面剧”最初流行于意大利,但至英国而臻极盛。英国一些很负盛名的作家如本·琼森、博蒙特、坎皮恩、弗莱彻、德克尔、雪莉和米尔顿等人都曾为之写过剧本。

情节剧塑造了哪些形象

情节剧,强调震撼性动作,运用夸张情感的语言和人物特征。18世纪,法国剧作家开始创作情节剧,19世纪在英格兰和美国发展到鼎盛时期。20世纪在这两个国家塑造了很多高尚的男英雄、完美无瑕的女英雄,及十恶不赦的暴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