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种助人行为对双方都有危害:助人者对受助者的问题作出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和令人难以接受的;另一方面,这种助人行为对助人者自身也是有害的,比如离了婚的人以做婚姻咨询来平衡自己的心态等,其实都是在逃避自身的现实,回避自身的需要。
从“阿Q精神”看自我安慰
刘先生正值“不惑”之年,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擅长编制软件,曾经是公司的骨干。后来新领导上任,招收了两名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委以重任,让两名新人负责新项目的研发。刘先生很想参与该项研究,并拟定了一份计划书递交给了领导,却迟迟没有回音。眼见着两位新同事整日伏案攻关,心里更不是滋味,不由得犯了嘀咕:新领导瞧不起我,可能是瞧不起我的专科学历,对我没有一点肯定,会不会让我下岗啊?刘先生越猜测情绪越低落。在单位有时和领导打照面,他总感觉领导的态度冷淡,继而觉得同事们背地里都在议论自己。从此变得不想上班,怕见熟人,后来连商场、公园都不敢去了。
经过心理咨询,刘先生豁然开朗了:不就是个软件吗?不让我干,我正好歇着,用不着加班加点了,正好辅导辅导我那上初中的儿子。再者说了,领导不安排我,也是照顾我的面子,和两个年轻人平起平坐的,担心伤我自尊。从此,看领导也亲切了,看同事也顺眼了。刘先生成功地当了一回“阿Q”。
关于“阿Q精神”,《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义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等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阿Q精神”有了新的含义和用途,那就是通过“将不愉快的事情给予合理化”的思维,获得心态的宁静平和。
“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作用
现代生活中,有些人无暇顾及柴米油盐、鄙弃繁文缛节,排斥常规生活,赞美“痛苦”的价值,欣赏“死亡”的悲壮,指责一切知足常乐和“酸葡萄心理”。他们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追求绝对的完美和公正,结果愤世嫉俗,认为自己受命运的捉弄,痛不欲生。这时候,何不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态度,用“阿Q精神”进行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并不是麻木不仁、坐以待毙,不是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也不是懦弱无能、畏缩不前。自我安慰等于给自己一个心理空间,放松调整,自我统合,进而集中精力,轻装上阵。自我安慰有利于排解消沉低迷,缓释紧张焦虑,平息怒气怨气,使心态平和积极。这种“阿Q精神”没有使人失去理智和对价值的判断。它没有使人失去奋斗方向,只是暂时放慢速度。它也没有使人变成“哈巴狗”,而是变得成熟了。这种“阿Q精神”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际间的冲突,缓和了社会矛盾。
现代版“狐狸与葡萄”
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在谈到自我安慰的重要性时,曾引用和改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如果对号入座,你属于哪种狐狸的情况呢?
一只狐狸看见了葡萄架,上面的葡萄颗颗饱满。它馋涎欲滴,又蹿又跳,却始终没有摘到。狐狸怒火中烧:“谁这么缺德?架得这么高!”这时一个农民走来说:“你嘴里放干净点儿!骂谁呢?”狐狸却越骂越凶,农民一气之下将狐狸打死了。
第二只狐狸登场了,它想:这么好的葡萄非我莫属。便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它跳啊、跳啊,跳个没完没了,最后累死了。
第三只狐狸也够不着那葡萄,它陷入了哲学思考:我堂堂狐狸连个葡萄都吃不上,生命的意义何在?越想越沉重,最后找了一棵歪脖树,用小绳儿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第四只狐狸有艺术气质,葡萄唤醒了它心中的爱情,它凝望着葡萄架,日复一日,秋叶黄了,爱情枯了,它也疯了。从此,人们常看见一只狐狸,蓬头垢面,走街串巷,边走边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第五只狐狸看到自己确实无法改变现状后,停了下来,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说:“这些葡萄根本没熟,特酸,我才不吃呢,家里有好喝的易拉罐,回家喽!”它哼着歌回家了。
前四只狐狸都因为没有处理好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要么被外力消灭,要么自我结束生命,要么精神失常。最后一只狐狸看来懂一点“阿Q精神”,虽然没吃到葡萄,但心情照样不错。
这多么像我们的生活,你看那些谈恋爱未成,郁闷成疾的;研究生论文没通过,跳楼自尽的;晋升职位受阻,雇人行凶的……有时,一点点“阿Q精神”确实可以帮助人平稳地度过危急时刻和两难处境。
如何自我安慰
当你做事不顺的时候,有时需要全力以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有时则需要耐心等待、保持沉默,乃至调转方向,另寻他法。
进行自我安慰,主要是运用积极的词汇来评价自己,评价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于自己拥有、又摆脱不掉的缺憾,可用“甜柠檬效应”,例如“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对于那些想要而未得到的,不妨学学第五只狐狸的做法。你会发现,平衡自己心理的能力,维持自己健康的能力,都是多么重要啊!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改变,但大家对心理咨询仍然有许多禁忌。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得到心理医生的指导与帮助,但又怕周围的人知道,甚至害怕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在这样的情形下,建议大家先尝试电话咨询。这样做不但可以保密,还可以帮助大家逐渐了解心理咨询的大概情形,为以后直接面对心理咨询师做准备。
打电话时,如果只是问问简单的问题,可以不报自己的真名实姓。但如果问题比较棘手甚至是危急的情形,最好报上真名实姓和联络方法,这样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应急援助。电话心理咨询在建立初步的互信以后,求助者最要紧的事就是把自己心理问题的症状讲明,不要在不甚要紧的细枝末节上浪费过多时间。电话咨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解决问题”,即求助者提出问题,咨询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求助者可以对不明白的事反复询问,直到明白为止。
求助者当然可以在咨询时宣泄自己的情绪,但因为咨询师无法直接看到你的真实情形,所以过度的情绪宣泄往往会造成信息交流上的困惑甚至误解。因此在电话咨询时,求助者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求助者会和心理咨询师发生争执。诚然,虽然心理咨询师经过专业训练,但也难免会出现情绪失控或不当的情形。求助者应该记住自己有向心理咨询主管单位抱怨甚至控告的权利,但不要把自己和咨询师的冲突转化为对现实的加倍失望。要记住:跟咨询师的冲突只是万分之一的偶然。
有些人害怕社交,即使打电话咨询也感到焦虑。如果这样,可以请好朋友帮忙,你在一旁听,把要问的问题通过写纸条递给你的朋友。通过几次这样的观摩,在积累了足够的勇气后,可以尝试着自己给心理热线打电话。打电话时常用的技巧就是谎称帮一个朋友问问题。这时要做的就是将“我”变成“他”。如果你在帮“他”咨询了一段时间后,感到渐渐放松下来,完全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坦承刚才说的都是你自己的故事。
私人开业的心理医生和咨询师在接到求助者的咨询电话时通常会和求助者在电话里交谈几分钟,解答简单的疑问,但如果想要进一步咨询,就需要付费。你也可以打电话给免费的心理热线,那些有基金赞助的心理热线和大学心理学院开办的热线,一般都有很好的咨询师提供免费咨询。
电话咨询的好处是你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而不必亲自到场。它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你便捷地获得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有些自以为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在电话交谈中往往会意外地发现个人问题。
电话咨询有时还可以挽救人命。笔者在纽约第五大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工作时,曾接到过一位想自杀的病人的电话,笔者把他的情绪安抚平稳以后,立即拨打了911应急电话,很快这位病人就得到了官方的救援。
随着网络的普及,用互联网咨询代替电话咨询,也是可行的。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最好还是找心理咨询师面谈。
享受生活的人更快乐
快乐是什么?你快乐吗?恐怕大多数人都很难说清楚。有人以为,拥有“真爱”、“财富”或者“一份美好的工作”就会很快乐,但答案并非那么简单。正因为如此,研究人类的快乐问题似乎成为心理学家们的钟爱。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发布过一条消息:一群英国的研究者发现了人类快乐的秘密。他们在调查了1000多人对4个快乐问题的看法后,宣称搞出了一个“快乐方程式”。
所谓的“快乐方程式”是:快乐=P+(5×E)+(3×H)。其中,P代表“个人特征”(指人对生活的态度、适应能力和弹性);E代表“生存状态”(包括健康、经济稳定性以及友谊);H代表“高层次需要”(包括自尊、期望、抱负和幽默感等)。
研究人员皮特·科恩说,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他们以为快乐可能就是拥有许多钱或者一辆高级轿车,或者一幢大房子。但拥有了这些东西的人,并不一定比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更快乐。他指出,英国人喜欢关注消极的事情,似乎很善于把自己弄得不快乐。“我们似乎过多地关注那些过错、失去的东西和得不到的东西,却忽略了真正想要和现时拥有的东西。”
英国伦敦医学中心的咨询心理学家英格里德·科林斯指出,“如果人们坐下来仔细琢磨快乐,是十分荒唐的,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瞬间让自己快乐起来,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男性与女性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在被调查者中,大约有40%的男人说“做爱能让他们快乐”,30%的男人说“自己支持的运动队在比赛中获胜能让他们快乐”;而70%的女性觉得“与家庭成员待在一起最快乐”,25%的女性说“成功减肥令她们快乐”。还有,男人比女人更关注浪漫、加薪、业余爱好等,认为这些能带来快乐;女人则可能只是因为天气好、阳光明媚,就感到快乐。
“快乐方程式”所调查的4个问题,读者朋友也可以做做看,给自己的快乐打打分。计分标准如下:每道题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按1~10分打分,1分代表“一点儿也不”,10分代表“非常符合”。
①你对人友好吗?精力充沛吗?有灵活性吗?对外界的变化能欣然接受吗?
②你的生活态度积极吗?能从挫折中迅速崛起吗?你觉得你在主宰自己的生活吗?
③你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了吗?比如个人健康、经济能力、安全、选择的自由以及归属感。
④你能发动周围的人支持你吗?你能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吗?你能得到你想要的,并为了目标按部就班地采取行动吗?
计算分数:把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的分数相加得到你的“个人特征”的分数,第三个问题的分数代表“生存状态”的分数,第四个问题的分数代表“高层次需要”的分数。
然后将三个分数代入上面提到的方程式,得到快乐分数(满分是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现在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