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享用一生一世的恩赐
4431900000043

第43章 《昆虫记》

对生命要心存敬畏

唯有具备孩提般谦逊之心的人,才能重新找到亲近万物的钥匙。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其笔下,昆虫的灵性栩栩如生,昆虫世界成了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馄虫记》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经典,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括,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法国文学界这样评价法布尔的《昆虫记》。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况且,那又是一个令群情共振的雨果、巴尔扎克、左拉文学时代,一个势不可当的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生物学时代。若不是有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这个“昆虫的荷马”为我们铸就了一部充盈了生命之爱的鸿篇巨制,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经历世纪仍无人超越。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获得“昆虫的荷马”美称的法布尔。他的十卷本的《昆虫记》也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1870年,法布尔辞去教师的工作。以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才华开始显露出来。1875年,经过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直到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请法布尔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消息传出,舆论为之震动。“了不起”、“最杰出”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伏,荣誉桂冠一个个飞向老人。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折磨法布尔一生的有两大困扰,一是“偏见”,二是“贫穷”。不过他并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小钱,购置坛、罐、箱、笼,一点点地扩增设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积累研究资料。正像法布尔孤独、欢欣、清苦、平静的一生一样,《昆虫记》的内容也不管不顾人类的溢美,独自散发着同样的气质。这是一本像月光一样温润的书,它能将一个人的目光由身边的琐碎、繁杂牵引到一个沉静、微小的趣味世界.读时有种单纯的喜悦,它的故事性不强,不适宜读得很快。读后,它能给人增添一丝发现的目光、一点科学的意识去留意我们生活的世界,并提醒人们,这个地球是所有生命共有的家园,哪怕是一点点的微小造物也有其活者的目的和意义。

综观全书,法布尔娓娓诉说着一个一个昆虫物种的生活历程与悲欢离合,但又尽量不因此而去打扰、伤害它们,这不仅表现出科学家的缜密、敏锐和严谨,还体现了诗人的细腻、真切、激情。法布尔有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家。按法布尔自己所说:“他们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在它们欢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他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他们在酷刑窒和碎尸场里工作,可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他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他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法布尔将自己收缩得像一个昆虫那么大小,漫游在昆虫家族。他听懂了一个从来没人听懂的故事,并记下了这个千百年来都在地球上传唱的曲调(这曲调远比人类的古老)。在他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赤条蜂会像~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生命;这也是在法布尔之前很少或从来没有人发现的秘密——关于生命的秘密。大自然慷慨地赋予了昆虫的奇妙,正是体现了大自然本身的力量。昆虫有没有意识,有没有理解力?它们的生命循序渐进是受到什么力量的驱使?尽管它们会织出“对数螺线”的几何图形.会从很远的地方飞回自己的巢,会有许多人类无法解释的奇迹….但是作者通过一些实验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而这答案需要每一位读者去书中寻找,去大自然中体验……

法布尔将一生都放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之中,他不断表达对昆虫的爱,但也表达过另一种爱。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不同于现代专家的那般自命不凡、孤芳自赏,而是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在发现泥蜂制服对手时只用蛰针刺向对方胸部的神经中枢.就使其瘫痪而非大动干戈,这比我们的解剖学更先进、更有效,对此,他不禁感叹道:“高傲的科学啊.您甘拜下风吧!” 生态学家爱伦布恩曾说:“唯有具备孩提般谦逊之心的人,才能重新找到亲近万物的钥匙。”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位具备孩提之心的、童心未泯的“科学诗人和哲人”。正是这种爱,才给了他把昆虫兴趣变成昆虫学事业的勇气和力量。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92个春秋作出了回答: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成就了《昆虫记》这样一部大书。如果每一部作品都蕴涵能量的话,那么《昆虫记》的力量是恒久地、静静地散发着,但却能够穿透时光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