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与麦迪尔走过的春夏秋冬
44319300000014

第14章 远离电子产品

你今天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有多长?你数得清自己的生活有多少电子产品吗?我每天都要接触电子产品,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用平板玩了一会儿游戏,接着用手机看了一篇自己昨天写的文章,现在用电脑写明天发表的文章,我一直在跟电子产品交流,甚至现在跟你对话都通过电子产品来实现。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电子产品像势不可挡的战队般占据了我的生活,势如破竹,横冲直撞,将一片片土地收于麾下。清晨,手机的闹钟将我从梦中惊醒,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看微信、微博和QQ,公众号和微信群多了许多内容,微博上也几乎更新了全部新闻,QQ里学院群昨晚肯定刷屏了,然而这些都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明明知道与我无关,仍然用几十分钟看看,偶尔还发个看似深沉却无关痛痒的评论。等所有东西都浏览完之后就该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桌面上的电脑,洗漱完打开文档想写些什么东西,但是拿起手机又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某个公众号推荐的电影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找到资源。把电影看完后便该吃午饭了,在饭堂用的是饭卡,直接刷,饭堂里吃饭的无论三五成群还是成双成对抑或独自一人,几乎都在拿着手机一边吃一边看,我作为人民群众的一份子,自然也要融入群众中去,于是也拿出手机看起新闻来。之后玩了一下午的狂野飙车,每次压力大的时候我就疯狂地玩这个游戏,这几天几乎每天下午都玩,到了晚上给微信公众号更新了内容后玩了会儿游戏,看了一篇文章,到了此刻开始写文章,这一整天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跟电子产品打交道,甚至连上洗手间的时间也在刷微博。

由于今天玩的游戏有点多了,现在我的耳朵似乎还在回响游戏的背景音乐,眼睛无论睁开还是闭上,眼前都在移动,仿佛游戏里的赛车道,写到这里,似乎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赶紧拿起手机把游戏给删了。曾经上过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老师说过常玩游戏的人会变笨,现在算是真实感受到了,玩过游戏后整个人恍恍惚惚,眼前总浮现游戏场景,甚至睡觉做梦都在开车,可见玩游戏时精神的专注程度及其对精神的巨大影响。

似乎只说电子游戏并不合适,现在说的是电子产品,其实说到电子产品一开始想到的自然是手机,它已经成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凡到一处,最先关心的是有没有WiFi,一旦网络断开,手机便似乎一无是处,人也变得焦虑,总感觉无所适从,仿佛跟整个世界断了联系。我们曾经以为电子产品可以使生活变得无比便捷,一切弹指可得,后来发现现实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把我们打得鼻青脸肿。

每天都远离电子产品一段时间吧,其实你也没有你想象般地需要整个世界,就像整个世界也没有你以为的那般需要你,有时候我跟自己这样说。我无法彻底离开电子产品,但会怀念那些电子产品还很少的时光。在没有电子书的年代,我常常拿一本书在窗前看一上午,那时候的书大多是借来的,什么类型都有,为了看金庸的武侠,到了晚上我常常先关上灯,等妈妈睡着之后就偷偷开灯起来看,因为读小学时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看我的房间关灯了没有,如果忘了关灯就帮我关上,如果我还没睡,也要帮我关灯,因为到点要睡觉了。上了中学以后喜欢看郭敬明的书,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下个阅读软件几乎就可以看所有书了,我上了大学才算真正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手机,在这之前想看书都要借,借不到的就买,没什么钱,买的都是盗版书,现在自己也写文章了,才明白当年买了那么多盗版书真是作孽。然而无论盗版还是正版,阅读实体书的体验是一样的,无人的窗前,无事的午后,手捧一本书,内心保持一份宁静,不紧不慢,一看就是半天,现在想想感觉那时的生活充实而富有诗意,偶尔来了灵感就自己写一篇短小的诗句或者散文,然后顾影自怜一番,所谓生活的情趣也就自然而生了。

电子产品侵蚀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资源的获取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曾经放学后跟伙伴们一起跳绳,现在的孩子全部凑在一起玩游戏,聊的话题也是游戏,常常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手机在一些小学生中竟成了标配,我不知道这种“进步”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但我肯定结果是糟糕的。曾经只能通过电视看动画片,每天放学后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翡翠台和星空台的日本动画或者央视大风车,现在还记得大风车的主题曲,前几天又听了一遍,依然那么亲切,后来有了电脑,可以一下子看完全集的动画,然而再也没有追过动画了。

还记得书本的质感,那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一页页地翻过,泛黄的书页散发淡淡的气息,每一个字都像一个个印刻在纸上的故事,远离电子产品,找一个安静的窗前阅读一下午的书。开一辆车,或者买一张车票,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如果还没想好,那就在旅途的其中一站下车吧,不需要地图,也不要沿途解闷的音乐或者电影,认真听听这世界原本的声音,仔细看看城市原来的模样,抬起曾一路盯着手机看的头,原来天空依然蔚蓝,鸟儿依然欢唱,秋天依然落叶满江,只是你的视线离开太久了,远离电子产品,遇见生活最初的印象。骑一辆自行车,全力加速冲刺,或者优哉游哉,随心而发,闲暇画一幅画、写一首诗、唱一曲歌,不需要观众,自己孤芳自赏足矣,远离电子产品,生活其实比游戏有趣多了。我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迷失了多久,当我幡然醒悟的时候生活已经被电子产品团团包围,时代没有办法逆转,人却有选择的自由,每天试着把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储物箱,出门也不需要带上,也许心里会有些焦虑,但是一天下来,发现电子产品消失的时间自己才真正活在了原本的生活中,而那些远离自己生活的事情依然跟自己毫无关系。

在我看来,在孩子远离家庭之前大可不必有诸如手机或者游戏机等的电子产品,让他们学会体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的人事,用耳朵听人间的喧嚣,用手去触摸万物的质感,用心领会宇宙之奥妙,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最后他们终究要生活在实体的生活中,他们需要的是好奇心和探索的能力,而不是那虚幻的“二次元”。

我写了这篇文章,此刻你通过电子产品看到,但我希望你每天都有那么一段时间,把所有的电子产品抛下,去生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