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与麦迪尔走过的春夏秋冬
44319300000034

第34章 家庭布置

对我来说,“家庭布置”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命题,现在的家怎么布置我实在无法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妈妈,因为妈妈是这个家的主人,我这里说的主人是适用在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一个概念。从中国的古老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传统上来说,在爸爸和妈妈之间,妈妈自然是家的主人了。20年前,建设这个家的时候两个人有过一番长久的讨论,最终定下了房子外形建设的布局,因为每家都有许多人口,当时农村建房大多比较在意房间的数量,所以人们把老房子标配的天井给舍弃了,导致家里面采光极为欠缺,平时白天也要开灯。可能是吸取了别人家的意见,爸爸妈妈设计房屋的时候坚决保留一个大天井,就算少一两间房也留住了天井,于是我们家一楼便留下了个大天井,采光极好,在家里面也有明亮的光照进来,还很有利于通风。天井对上便是一个阳台,在阳台上可以种花,小时候阳台上种了许多花儿,每天清晨我都要到阳台看看这些花儿,吸收一下新鲜空气,嗅嗅花香。等到房子建好也装修好之后,家具的布置就大多由妈妈决定了,那时候没什么家具,电器也不多,就放一些沙发椅子之类,整个房子也显得空空旷旷。后来家具逐渐增添了一些,按照哪里有空位置就放哪里的原则布置,所以家里布置除了建设时候对采光和通风有过考量外就基本没什么特别的布置设计了。

在从前,乡村人对房屋的需求一般只停留在基本的遮风挡雨的“住”的层面上,关于布置则只请个风水先生来看看,对一家人健康没什么影响,与祖坟风水相宜,那就挂起毛主席的画像开工建设了。家乡的人们建房都要挂毛主席的头像,我不知道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但这也体现了乡里人对我们伟大领袖的一种尊敬和怀念吧,没有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就没有现在的安居乐业。村里人的房子大多四四方方,房子之间有巷子,于是村子整体上呈现格子的布置,每个格子放一个房子,巷子纵横交错,把一个个格子区分开来。房子大多是盒子一般的形状,每户外墙装修又各不相同,所以在巷子里一路走来,看着两边的房子,只觉色彩斑斓、多姿多彩。房子大多不会建太高,一般两层或者三层,最高的也就四层,所以村庄整体上呈现“摊开来”的布局,而且有些格子还未及用房子填充,便用作菜园子,这些菜园子变成了许多盒子中间的一抹绿,使冰冷的盒子丛林顿时变得趣味盎然。我家门前就有一个菜园子,以后用作盖房子的,菜园子连着隔壁的两块地也是个菜园子,是大伯家和二伯家的,又过去一块是个用围墙围起来的菜园子,再过去则是几间旧瓦房。这一路格子的两边全建起了两三层楼高的新房子,新旧交相辉映,又有生意盎然的菜园子,只觉得古今合璧、人文自然完美融合,如果在楼顶看,更觉得错落有致,竟有一种和谐的乡村建筑之美。我最喜欢拿个相机在楼顶拍这一连串的格子,仍觉得还不够高,要是可以从正上方直接拍摄定有别样有趣的画面,可惜我没有拍摄的无人机。

说家庭布置竟用了这么大篇幅介绍家乡的村落布置,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我唯一可以决定的家庭布置大概只有自己房间和书房了。所谓书房就是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放一张桌子,我中学时候常常喜欢在桌子上写作业,书房里除了桌子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桌子很大,不是书桌,而是一个大圆桌,从前家里当饭桌之用,后来换了张新的,妈妈在桌子上铺一层桌布,给我用作读书写字的书桌。我的各类书籍也随便地放在桌子上,因为桌子实在太大,我怎么乱放都可以容得下。高考之后我用家里建房子和装修时剩下来的木板和竹子做了个书架,放在了书房里面,至此书房才有了第三样物什,把它靠在墙边,我的书也就可以全部放在书架上了。这个书架做得极为简陋,可能是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件大家具作品吧,如果不从平常人的审美角度来看,而仅仅以艺术家的眼界来欣赏,这肯定是一件稀世珍宝,因为它从用材上就已经具有了颠覆性的突破,恐怕是世界唯一的——直接拿建材用作原料,当然,还有部分铁钉、透明胶、废旧牛皮纸等。所有用料保持本身颜色,毫无修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是个环保绿色的书架。而结构上使用三层式结构,由于全部使用铁定加固,没有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在使用时只要稍微用力摇一下,就可以听到木头和竹子摩擦的声音,还钉了许多木块上去用以额外加固,所以书架上就有了许多突出的木头或者竹筒。这个书架整体上散发着后现代主义奔放、颠覆和反叛的特质,它对传统美学极具有挑战意味,无处不体现着对规范束缚的挣脱,对对称艺术的反抗,对过去、现在人们审美观的冲击,它散发着一股原始的野性、自由流畅的随性、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在透露着独一无二的外形和气质,它代表的是未来。总之,它丑出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自从书架搬进来之后,为了使书房整体的格调更趋于和谐,我就常常在书桌上胡乱放几本旧书,地上保持有画了奇怪图案的废纸团,如此,整个书房就真的呈现一派后现代主义的异化景象了。每次坐在书房里都会感到一种激情澎湃之感,领悟到生命就是要奔放,所有的束缚都见鬼去吧,活着就要极致。然而这样根本无法静心读书。

再说卧室吧,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我的东西都放在书房里,卧室除了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柜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不喜欢在卧室里放太多东西,卧室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其他的东西大可不必放进来,只需要大片的空旷足矣。

萧老师偶尔也会跟我讨论家的布置,女人对家有与生俱来的幻想,她渴望在我的家乡有个家,远离了城市,只求一片乡村的宁静与舒心,但是在我看来这实在太理想化,我也喜欢乡村的静美,然而作为从一个乡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我最渴望的生活在城市,因为对比了许多因素之后发现城市具有乡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萧老师在城市长大,更加不可能适应乡村的生活。但是纵使生活在城市,我们仍然渴望房子里尽量多种一些花草,还要有一个大阳台,起码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自然。然而,这一切对现在的我来说都只是幻想,此刻,我怎么也看不见在这座城市的未来。

你喜欢怎么样的家庭布置?如果可以,多种些花草吧,自然是我们的来处,也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