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精英课
4432500000011

第11章 开拓创新——开辟真理新里程(3)

哈佛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着很强的自信,因为他们是被人们寄予厚望,毕业后也能够在社会上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人才。每个学生都必须承认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出色的人物,自卑感与他们无缘。在哈佛的学生中间,自信、自赏、自傲,甚至自以为是的人是很多的,不过这并非是不可理解的事情。熬了几年的时间,吃尽了寒窗之苦,终于能够顺利毕业的他们,很自然地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有才能的优秀人才,自负和骄傲是苦后之乐。有了这样的自信,对于哈佛学生而言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尝试的呢?

2积极的心态

创新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个良好的心态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积极的心态下你才会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激发你的潜力。相反,消极的人看到什么都悲观,做什么都没有信心,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创新的。比如有半杯水,一个心态消极的人会说,“糟了糟了,只有半杯水了,怎么办呢?”还是这半杯水,一个心态积极的人会说,“好啊,太好了,还有半杯水。”同样是面对半杯水,心态却不同,所以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要让你经得起挫折,经得起失败。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最后成功。记者问爱迪生,“你都失败了一千多次,还会努力吗?”他说:“我不是失败了一千多次,是成功了一千多次,每一次你们认为是失败,我认为是成功。因为每一次我都发现一种不适合灯丝的材料。”

3开放的心态

创造有时候是个人思维的结晶,但是创造很大程度上依赖灵感和信息的多方面交流,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信息交流在创新中的意义就在于: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子,我把我的梨子给你,你把你的苹果给我,我们交换一下物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数量没有增加,质却发生了变化。你的苹果变成我的梨子,我的梨子变成你的苹果,量没增加,质发生了变化。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思想就不同了,你的思想给我,你原来的思想还在;我把我的思想给了你,你原来有一个思想,现在变成了两个思想;你给了我一个思想,我原来的思想还在,我也有两个思想了。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要是碰出新的思想火花,就会有三个思想、四个思想、五个思想……所以创新者必须有开放的心态,要交流,通过交流,创新思维、创造力才能出来。

4避免浮躁的心态

创新的意识可在短时间内增强,但创新的能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必须避免浮躁的心态。只是有了一个灵感、有了一点想法就给予实施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创新更多时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拿科学技术中的创新来说,一个新事物、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实践的检验才可能最终成功。因此在创新的道路上,还应该有踏实、淡定的心态。

5适度紧张的心态

适度紧张可以把创造力发挥出来。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猎人带着弓箭上山打猎,山上烟雾缭绕。一个猎人看见一只老虎向他们扑来,猎人张弓开箭,射中了老虎,其他人过去一看,哪是老虎啊!原来是一块石头,原来石头的样子像老虎。但是大家惊呆了,那个猎人没有看清就一箭射过去,结果把石头射成两半。那个猎人力气好大啊,把石头都射开了。后来他们回到村里到处传讲这件奇事,有的人不相信,说力气再大,也不能把石头射开呀。人们于是决定再弄块石头让他射。那个猎人张弓开箭,一箭、两箭……石头都射不开了。因为他在射第一箭的时候,他以为是老虎向他扑来,他有生命危险,所以他射箭时用了全部的力量。所以在适度紧张的状况下,在危机的状况下,人的创造力更容易开发出来。

创新不仅需要一定的能力、思维,需要抓住机遇,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更需要有正确的心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不管他遇到多少可贵的机遇,也不管他有多么高的智商,有多么好的条件,也不会在创新上有所建树。

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人人都能创新,创新需要多方面素养为它开道护航。自信、踏实、包容等心态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也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这是实现创新的保障。

机遇,创新的契机

思维创新,不仅要求善于打破条条框框,而且要求我们在面临很大的选择空间和很多的选择条件的时候,能够把握机遇,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维创新的速度。

机遇是指行为或事件过程中出现的偶然的能够给人带来转机和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的条件。对任何人来说,机遇总是能够碰到的,问题是遇到机遇能否马上认识到,或能否很好地加以利用。对于思维创新而言,不仅要求我们善于打破条条框框,而且要求我们在面临很大的选择空间和很多的选择条件的时候,能够把握机遇,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维创新的速度。

1树立机遇意识抓机遇

机遇的表现形式对相当多的人来说具有隐蔽性。稍纵即逝的偶然的机遇常常使毫无准备的人们在与机遇失之交臂的反思中扼腕长叹,后悔不已。创新要求人们树立机遇意识,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把握机遇,不失时机地寻求发展。

举世闻名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经营烟草生意,正当他的事业日渐发展之际,1929年的经济危机像无情的风暴,把他和许多人的财富吞噬一空。在许多人相信世界末日为期不远的大混乱中,奥纳西斯却看到了危机后的复苏。他断定:谁要是趁今天的机会买进便宜货,到明天就能以几倍的高价把它们抛出。但是,他购买的不是其他公司的股票,也不是破产企业的不动产,更不是许多人抢购的黄金,而是被人们看做最不景气的航海业的工具——轮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于赐给他神奇的机会,他的6艘船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浮动金矿”,载着他驶向成功的彼岸。

2不放过细节,抓住灵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有一位名叫卡罗萨斯的化学家。他先在著名的哈佛大学任有机化学教师,33岁时应聘到杜邦化学工业公司的研究所任基础部负责人。卡罗萨斯富于想象,勤于动手,他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口皆碑。

1932年夏季的一天,卡罗萨斯像往常一样穿着白大褂早早地来到自己的实验室。细心的他注意到一根玻璃棒的尖端上粘有乳白色的细丝,这是上一次实验时未清洗掉的残渣形成的。这位科学家十分好奇地用力拉了拉这根细丝,发现它不但能够伸长,而且强度也很大。

这时候,卡罗萨斯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把以前实验时失败了的聚酰胺再加以利用呢?于是他将这种本来很有可能作为废料处理的化合物重新拿出来加热,然后扯成细丝,看能否制造出人造丝。1935年,卡罗萨斯成功地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被称为“尼龙”的人造丝终于成功地发明出来了。杜邦公司立即组织力量生产尼龙,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

3以“有准备的头脑”捕捉机遇

机遇的出现总是意外的,因此,用“有准备的头脑”留心意外之事,是结识机遇的重要条件。不要等机遇来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随时做好准备,包括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要尽可能地获取各种各样的广博的知识,尽可能锻炼自己的创新素质,在机遇来到的时候,你才有能力抓住它。

19世纪,一位叫瑞利的物理学家,注意到当茶杯中的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杯底托后,杯子突然变得不易在碟子里滑动了。而干的碟子和茶杯之间则容易滑动。他马上做了一个类似的简单实验,结果得到了计算摩擦力的方法,瑞利就是凭着这件小事闯进了摩擦世界,并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

偶然现象是人人都会碰到的,但有的人能够从偶然事件中发现新事物,并由此建立科学伟业。说到底,这应归于他们的头脑时刻有所准备,并且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4做有心人,也做有行动力的人

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由于机遇总是突然间、不知不觉地出现,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只有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人,才不会失去机遇。

日本富士通电气公司的发明家小野,一次在雨后的路旁发现了一张湿淋淋的卫生纸,他沉思起来:天晴时废纸大都是一团团的,为什么被雨水淋湿后会自动展开呢?这种干缩湿展能否用于自动控制?后来小野就认真地钻研起纸的伸缩原理,并用纸的干缩湿展原理试制成功“皱纸自动控制器”,获得了日本的一项发明专利。

把握创新的机遇,要求你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能留心所见所闻,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于细节中发现不凡的事物,从而进行思考和创新。创新光有想法还不够,你还必须付诸实践,证明你的想法,拓展你的思路,做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算完成了创新。

5超越自我抓机遇

创新者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善于掌握主动,不断超越自我,主动挖掘机遇。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递交《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它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新元素的名称为钋(Polonium)。这一发现已经为居里夫人赢得了声誉,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下来。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1910年居里夫人又从氯化镭中提炼出了“镭”。

居里夫人以发现了“镭”而享誉盛名,假如当时她满足于自我已有的成就,恐怕镭就不会被她发现了。在创新活动中,要运用不断超越自我的思想,来对待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自我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之中。在不断超越自我挖掘机遇的过程中,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短期利益,但最终总是可以保证创新者的根本利益的。

6化解危难,抓住机遇

一旦机遇出现了,就要全力以赴,牢牢地抓住它,尤其是在遇到危难时,要善于将坏事变成好事,化险为夷,创出一个新的局面。实际上,每一个创新者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它出现时,我们已经无法避开它,只有想办法去化解。

有心人,天不负。如果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只要有创新的品质,你就会更多成功的机遇。

耐克的启示,创新的品质

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种思维,创新也是一种能力。归结起来,创新是创新者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精神、思维和能力的结合体。

哈佛案例课上,老师通过分析世界著名体育品牌耐克成功的道理,向学生们展示了完成一次成功创新需要个人具备哪些品质。

风靡全球、闻名世界的运动品牌耐克无疑是许多人最钟情的选择。但与它家喻户晓的知名度相比,它曲折而坎坷的创新过程则多少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耐克是由分别出身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索萨与奈特一起创建起来的。索萨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的小石城,1959年,他成为了美国跑步训练基地的田径教练。当时,年仅21岁的奈特是索萨手下的一名中长跑运动员。在长期的教练生涯中,索萨发现,造成奈特运动式脚疼、腿部肌肉痉挛等病痛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训练强度过大,二是所穿运动鞋不合适。他是一个经验丰富、事业心很强的教练,一直都在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知道索萨最后成功了,从这我们看出索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练员能够成功建立一个品牌帝国的第一步就是:做个有心人。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授告诉学生的第一个启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与常人比较,其特殊之处就是能够把常人习以为常的事情看做一个问题,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的。他们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对新事物很敏感,不满足现状,敢于冒险,富有献身精神。

索萨清楚地知道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运动鞋上,因为在快速运动状态下脚的受力点和缓慢运动状态下的受力点有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运动鞋的设计应与普通鞋有所不同,应该具有保护运动员双脚的功能。而当时运动员的鞋根本就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这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他们提高运动成绩。索萨决心采用先进的科技、合理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运动员。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是要让运动员穿上合适的运动鞋。索萨根据运动力学原理,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开始设计出几种运动鞋的图样,他希望制鞋公司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制造出真正属于运动员的运动鞋。

哈佛大学教授告诉学生的第二个启示是:不论是发明新事物,还是发现一种新方法,产生一种新思想,首先你要分析,而分析需要你有思想基础,要通过对比、联想、推理等思维把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新事物。

但是,索萨接连跑了许多地方,希望制鞋公司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制造出真正属于运动员的运动鞋。然而,没有一家制鞋公司愿意接受他的建议。面对困难,失望的索萨没有轻易退缩,他选择了自己去做。

教授告诉学生的第三个启示是:任何新事物从出现到被接受必然有一个过程,而创新者,不仅要有独自忍受不为人们接受的心里素质,还要有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有消除阻碍的能力。

索萨按照运动鞋的设计,手工做出了几双样鞋,虽然这种鞋的外观笨重、难看,但对运动员却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这种鞋穿在脚上的感觉十分舒服,特别是前后跟加厚垫高的样式,有效地保护了运动员的腿部不受伤,因此受到运动员的欢迎。他们纷纷向索萨询问这种鞋的价格和产地。更可喜的是,这种鞋的好处很快就见效了,索萨手下的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更增加了索萨要把这种鞋推广到整个训练基地的信念。

自信是创新的动力,一个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必然是一个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的人,一个追求卓越的人。那些怀疑自己,畏首畏尾,不敢脱颖而出的人即使有创新的意识,也会因为不自信被扼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