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9年,84岁的陆游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的诗句,把他对前妻唐婉一生的思念尽收笔底。1210年,85岁的陆游临终之际写下绝笔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向他的子孙、也向后世的炎黄子孙展现了一个壮志未酬的战士永远的悲情。透过两首意境和风格迥异的诗,一个胸怀九州一统、兼有儿女情长、亦刚亦柔的陆游跃然纸上。
陆游生活在民族灾难深重、朝政腐败的南宋时代,在他两岁的时候,金军攻破开封,掳走了宋微宗、宋钦宗两代宋朝皇帝及其家室,酿成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其后的南宋朝廷奉行偏安政策,对外屈辱苟安,对内任用奸臣小人,投降主义占主导地位。
面对破碎的山河和当朝的腐败,一批文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用笔墨表达他们忧国忧民的义愤之情,陆游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陆游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光复中原的道路,都在表达他渴望国家一统的愿望。他在20岁的时候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32岁的时候,写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为恢复中原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70岁的时候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至今还振憾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作为诗人的陆游,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把他的爱国情怀付诸诗词,还付诸行动。他亲自参军,在南郑前线担任军职,以期一展宏图,收复长安,可惜他壮志未酬,即被朝廷招回。然而,他至死都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以至他不希望后人仅仅把他当作一名诗人,他认为他首先是一名战士。他也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就是一名永不言败的战士。
有着战士般刚铁意志的陆游,也有着水一样的柔情。他与初婚夫人唐婉情深意谐,却不为母亲所接纳,最后不得不劳燕分飞。他为她写下了传颂千古的佳作《钗头凤》。随后,他分别作诗20余首,悼念他们的爱情,情真意切,字字带泪。在陆游心中,唐婉是他终身的知己和爱人,是伴随他几十年的凄美的梦,他对她的情感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浓郁和执着。这种悲怆的感情,伴随着陆游走完生命历程。其沈园组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陆唐的一往情深,成为中国的爱情史诗,传为佳话。
在民族大义面前,陆游是一名站在枪口上永不退缩的刚强的战士。面对个人情感,陆游显得多情而缠绵。刚柔相济的陆游,真实质朴,振憾人心。陆游性格的这种双重性,源自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命运,源自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南越文化。
童年时期的陆游在战乱中流离转徙,同时受父辈爱主义精神的影响,自小就立下大志,不仅习颂诗文,还攻读兵书,学练剑术。陆游为官时多处任职,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对祖国的大好的河山怀着深厚的情感,对国土的沦丧极度痛心。陆游生于一书宦世家,自幼按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洞悉并热爱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恰恰是中华文化发源地的中原地区被金人占领,无不让陆游痛心疾首。同时,在那个天子象征着国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时代,两代皇帝沦为落囚徒,极大地伤害着国人的情感。岳飞 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真实地表达了当时中原人民的切肤之痛。正是这种背景,让陆游把毕生的精力都投身到抗金斗争中。
绍兴是陆游的故乡,毛泽东赞美绍兴说:“鉴湖越台名士多,忧忡爱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氲氤入诗囊。”这里的“剑南”就是陆游的《剑南诗稿》,可以说,爱国主义在绍兴是源远流长的。绍兴同时是著名的水乡、书法之乡和戏曲之乡,是中国文人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曾孕育了大批的文人名士。陆游的性格、操守和学养无不与绍兴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他将能诗会赋,才华横溢的唐婉视为知心爱人,两人志趣相投,情深意重,陆游对她赏识、敬重,爱得情真意切,并念及终身。绍兴秀美的水乡文化也给了陆游婉转细腻的风骨,他的这种风骨在唐婉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婉丽动人,他为她倾注了一个大丈夫无限的柔情,并寄寓了一生的怀念和感伤。
陆游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是一个率真的个性人生。我们解读陆游,也在解读着一个民族深重的灾难史,解读着一个战士兼文人亦刚亦柔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取的是一份洁净、昂扬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