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植物包括树木、花草等。这些植物体内的叶绿素能在光合作用中,进行能量转换,并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
绿色植物当首推森林,它是由乔木和灌木等组成的植物群体,是陆地上的绿色海洋。森林本身和它所扎根的土地,生长在森林中的各种动植物,在地球上占据着庞大的空间和1/10以上的面积,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占了陆地生物总量的71%,森林是地球上最巨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人和动物都是靠呼吸的吐纳循环来维持生命的。根据实验,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共需要消耗空气中0.75千克的氧,呼出0.9千克的二氧化碳。以世界有55亿人计算,仅人类每天就消耗掉近40亿千克氧气,吐出近50亿千克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恰恰相反,据推算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制造出730千克氧气。全球的森林每天可以把1500亿千克的二氧化碳变成木材,同时生产出1000亿千克的氧气。草原、花卉的制氧能力虽不及森林,但也是很可观的,一般可为森林能力的一半左右。
绿色植物的造氧及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使得大自然界氧、碳等物质的循环能正常运行,各种生物得以繁衍生息。所以,绿色植物是最大的天然氧气制造厂,素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有人推算,每个人一昼夜吸入和呼出的氧和二氧化碳,需要20平方米的森林来平衡,或35平方米的草地来支持。如果,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有3.8万亩的绿地,或是1.5万亩的森林,那么它们就能够提供给这50万人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氧气,同时消化掉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使它不至于污染大气。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植树及绿地建设,并把它们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环境质量好坏的标志。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很少,在世界排第136位,城市绿地面积更是可怜,一些城乡缺草少树,有的工厂除了厂房和道路,很少见绿色,虽然生产运转着,但总会令人感觉缺乏生机。
缺少绿色还会直接影响厂区的小气候,夏日阳光直射,热气灼人;冬季风沙扑面,令人厌烦。缺少绿色也使小区域呼吸不畅,甚至出现城市热岛中的“热岛”。
森林是地球的清洁师
森林植被在自然界中,起着吸收飘尘,阻滞污染物质,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强度,防风固沙,保护土壤,涵养水分,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作用,被人们赞为地球环境的清洁师和调节器。
可以说,绿色植物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与朋友。它们从头到脚都为人类做着贡献。
植物的叶片形态万千,叶片上或有绒毛、或有折皱、或有溢脂黏液,这些特点使得每片叶子都是一个天然吸尘器。
加之,一棵大树叶子的总表面积比一棵树所占面积大几十倍,这种天然组合除尘器可以有效地把空气中的飘尘或污染物吸附住,或折落到地面上,使大气得到净化。
林地的吸尘能力比一般荒地要大75倍,就连草地也比光秃秃的地面大70倍。植物的吸尘净化能力与距风沙或污染源的距离大小、不同品种植物、季节等都有关系。一般说,树木平均可吸附收20%~50%的较大颗粒粉尘,30%~60%较小颗粒的飘尘。
道路两旁及厂区植树或绿色围墙可以降低10个分贝的噪声干扰;树木的枝干能阻挡飓风侵袭,减少风灾的破坏;草木的根系能有力地固定土壤,免受雨水冲刷和流失。瑞典的研究人员对倾斜度相同的森林、草地、农田(玉米地)和裸露地,进行雨后土壤流失测定,结果森林、草原的雨水流失仅0.4%~1.9%,而土壤全都保住了。
玉米地面水流失了1/4,每公顷流失土壤近80吨,而裸地的雨水一半都流失了,每公顷流失土壤近150吨。
森林有明显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因为树木每长1千克的枝叶,就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几百千克的水分,其中用在枝干内和光合作用的不足1%,99%的水分蒸腾到大气中,蒸腾又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热能,这一蒸发、一吸热使得林区的湿度提高10%~20%,温度降低1~10℃,这就是林区气候凉爽宜人的原因。
同时较大的湿度又是降雨的条件,所以一般林区雨水比无林区多20%左右,而水到达地面为根系所蓄养,遇到少雨时分又供给不足。大家可以观察周围环境,暴雨倾泻经森林被阻截及地下根系吸收或被树叶挡托,急水不易奔湍直下成灾;旱季时,能利用存蓄之水。
因为,由于每公顷天然林贮水可达千吨以上,相当每亩比无林地区多存水20吨,1万亩林地所蓄的水量就相当于库容2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树林不仅是一个物种丰富的宝库,为人类提供多种食物,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还是协调气候、雨量,吞吐水分的调节器。
懂得了这种道理的农民说得好,“上山多种树,收获之外还顶个小水库。”
亚马孙森林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480万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
然而,亚马孙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人们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森林。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又做出了一个最可悲的决策:开发亚马孙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千米,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原因,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的45%。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马孙森林,把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
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又制造大量的氧气,亚马孙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孙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
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孙热带雨林储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秘鲁,由于森林木断遭到破坏,1925—1980年就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目前,每年仍有0.3万平方千米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孙河流域的仅008平方千米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千米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若干年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印尼森林
1997年初夏,印度尼西亚境内的加里曼丹岛迎来了烧荒的季节。烧荒是岛上居民为开垦土地把大片的森林砍倒烧掉的传统作法。按往年的常规,在马上进入旱季的6月份砍倒树木,或用推土机把树木推倒。让旱季火辣辣的阳光把木头晒干,进入8月份后就可以放火烧荒了,到了10月份雨季来临后,荒火就会自然熄灭。
然而,1997年是个反常的年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全球气象异常,在印尼表现为持续的异常干燥,雨季大大推迟。印尼多个岛屿上的森林大火相继蔓延,久久不熄。浓烟还随着季节风一路飞升,飘扬过海,笼罩了整个东南亚。由于空气污浊,很多人都戴上了口罩,致使各商店的口罩脱销。9月末,印尼全国有4万人由于呼吸系统障碍而住进医院,17人死亡。大雾引起视野不清,各个机场接连被迫关闭,仅9~10月间就有3372个航班被取消。9月26日,一架有234人乘坐的印尼鹰记航空公司的飞机坠毁,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同一天夜里,马六甲海峡也发生了海难。进入11月后,比往年推迟了一二个月的雨季总算到来了,大火暂时有所收敛。但由于火种并未熄灭,而是进入了地下泥潭层,到了第二年4月份,又死灰复燃,一直烧到5月才彻底熄灭。
这场大火共烧毁2900平方千米的森林。由于森林大火引起的粮食不足、交通堵塞和观光旅游客的锐减加速了印尼的经济恶化,使1700万人再度陷入贫困之中。另外,森林大火也使原生林中的动植物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很多猩猩由于找不到食物而饿死;成群的人由于失去了食物的来源而不得不离开常年居住的地方,或为寻求食物而袭击村庄里的家畜。
这次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燥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在东南亚为建设农庄而一次烧荒几百公顷的烧荒景象屡见不鲜,这也是引起森林火灾最根本的原因。原始的拓荒无情地毁灭着大自然,对年前还是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的加里曼丹岛,现在已经成了棋盘般整齐的椰子农庄。这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椰油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80%中可见一斑。
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缓解温室效应、保存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全球热带雨林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正以每年11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急剧消失着。
如何拯救森林
美洲印第安传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灭亡。”
森林,在地球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特别宝贵的环节,它在养育和维持地球上生命所需的碳、氮、氧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对保护农业水源,净化空气,调节雨雪与气候及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功不可没;它是世界上大多数物种的故乡;它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的衣、食、住、用、行的原材料,森林的破坏对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
然而,这种地球和人类的财富,20世纪前后消失得太快了。这种消失,不只是病虫害、火灾等天灾之过,更是人祸。
8000年前,人类还没进行农耕时,地球上森林面积为61亿公顷,约为陆地面积的1/2;20世纪60年代,森林面积下降到了1/4;80年代是1/5;20世纪末,森林面积减到1/6。
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又大规模地开始砍伐热带雨林,其速度令人吃惊!每天约有550平方千米热带雨林在消失,其面积略小于新加坡。现在,地球上古老的森林已失去了85%,世界上幸存的森林还正以每年1800~2000万公顷的速度被破坏着。
在贫困地区,人们为了活命,急功近利地伐木、烧山以种粮、砍柴的蚕食行动还在加剧着,素有“森林王国”之称的泰国东北部,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10年间,就把453万公顷的原始森林、热带雨林变成了盐碱田和光秃秃的山野。这种情况,在非洲、中南美洲、亚洲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着。
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率在世界排行榜中都属下游,可对森林的破坏和消耗速度却很突出。建国初期,我国森林覆盖率是13%,而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现却只为12%左右,其中关键是几次大规模毁林造成了森林严重破坏和急剧减少。著名的长白山林区森林覆盖率比解放初下降了18%;20世纪50年代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5%,80年代只剩下37%;云南西双版纳50年代为70%以上,现在降到33%左右,即使身临那美丽的地方,也很难看到孔雀和大象了,至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原本森林罕见的地区,森林也都没能逃脱被破坏的厄运。
以原始森林区著称的神农架,由于几次人为的大破坏,使林木越来越少,有人惊叹,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神秘的神农架将成为秃和尚了。
森林的破坏直接威胁了人类今后的生存。首先,森林的减少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木材自身的焚烧及石化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少了森林这个巨大的天然贮存库,大量逸散到空气中,加速了地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使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沿海城乡及海中岛屿被淹没的灾难逼近人类;森林的减少,加速了土地、草场的沙化、盐碱化。
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分钟就有10公顷土地变成沙漠,如此下去,世界将有1/3土地荒芜,届时粮荒问题将更为严峻。
森林减少使自然界失去了绿色的水库,暴水倾泻时洪水成灾,少雨时土地旱裂,灾害肆虐人间;森林减少,直接破坏了地球的重要物种基因库。尤其是热带雨林中,有一半的地球生物栖居在这里。人类的主要粮食小麦、稻米及猪、牛、羊肉等都是从野生动植物中培育出来的。
今天森林中众多的物种仍然是人类进行科研、生产,提取药物,改善生活质量的源泉,森林减少导致的大规模物种灭绝,这种损失不仅不可估量,而且最终是人类动摇自身生存基础的悲剧。
SOS——紧急拯救森林,就是紧急拯救人类。尽管联合国在行动,各国在行动,但是来自森林的SOS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如何维护森林的正常发展
人工更新,即人工植树和造林是目前恢复和扩大森林的主要方式。
植树造林要讲究科学技术,否则栽树就不会成活,造林不见林。造林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问题,有领导方法问题,有方针政策问题,也有科学技术问题。但是归根结底都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问题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工作者经过长期的造林实践,提出了造林的六项基本措施,就是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度、精细栽植和抚育保护。造林的这六项措施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会造成造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