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才能得到,守才是幸福
4449500000006

第6章 人生无常,守住一颗平静的内心

守住这颗心,即是守住一颗平静的内心,寻觅生命的真正意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有守住了心灵的净土,不为名利所累,才能在世俗喧嚣中掸去尘世的污垢。对世事达观释然,坦然面对了,向内就能摆脱烦恼和压力,发现心灵的轻松与快乐,向外就能看到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守住心灵的净土,就是无限的幸福。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其实,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在忙碌的同时,你还要学会享受生活,把生活当作一门艺术,随时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让你的心松口气,你将收获别样的风景。

最大限度地给心灵松绑

让自己的德行像光一样明亮,但不刻意对人显耀;行为信守承诺,但不会令人有所祈望;睡觉时不做梦,清醒时无忧虑。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尘世的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慢慢地体会、感悟。

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在我们眼前出现的一切就都是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五彩缤纷的落英和随风飘散的白云,一切都变得那么惬意和甜美,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辛,都会感受到天堂般的快乐。心若冷了,我们的眼中就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

所以,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一定要留出时间来经常跟自己的心灵对话,了解自己的内心处于怎样的状态,并尝试从心灵的舒展开合中获取力量。别再以时间不够为借口,与心灵对话永远都不会是浪费时间的一件事。

贪图财利的人,不会让他人获得利禄;追求显赫的人,不会与他人分享美好的声誉;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便唯恐失去而整日战栗不安的人,注定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被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是的,从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束缚住我们的心灵,除了自己。与其在束缚中苦苦寻求心灵的出路,倒不如给心灵松绑,在自由中得到快乐,这样才会更加接近幸福。

忙得快乐,乐得欢喜

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将忙碌的劳累与不快沉淀到心底,才是获得快乐的方法。

忙碌是一种生活状态,但不应该成为常态。若只能从忙碌中体会到烦恼与纷扰,便很难体验到游刃有余、自由洒脱的心境。

古代,一位官员每天忙忙碌碌,不得清闲,时间久了,他心中生了很多烦恼,对工作也倦怠起来。苦恼无处排解,他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

禅师静静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

禅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花瓶,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虽然它每天都被放在同一个位置,但是瓶中的鲜花每天都在更换,它必须以同样的状态将水分与养料供给,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静态忙碌。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花瓶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

他思索良久,仿佛要将花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禅师点点头:“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烦恼越想排解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淡然处之,就像瓶中的水,如果你厌恶地摇它,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官员恍然大悟。

保持瓶中水的静止,也就保持了自己内心的安定。

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养成一种如水的心态,容纳万物,也容纳自我的烦恼。水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齐心合力,激浊扬清,义无反顾;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一视同仁,不平则鸣;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人生在世,若能将水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获得欢喜,否则,便会因为忙碌而失去发掘幸福的心情。

有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后,年轻人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谈,冷不防问了一句:“何为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年轻人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什么使你这样惊讶啊?”

“老师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年轻人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一下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想想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像老牛一样围着树干团团转,总解脱不了。我们的处境又比老牛好到哪儿去呢!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斩断才能自在啊!

对活在忙碌紧张、名利缠绕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肩上的重担,心中的压力,将我们缠绕其中,密不透风,使我们与快乐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唯有放下心中的烦恼,放下心中的欲望,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人活一世,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所以,尽量想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什么事情上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这样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珍惜这短暂光阴中的一分一秒。

人在世上走,难免会被别人议论,甚至被别人误解,如果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是非而被绊住了脚,何时抽身,何时起步将会变得遥遥无期。在前进的过程中,人莫让太多的琐事扰乱心绪,迷失了方向。暂且将谣言搁置一边不予理睬,实践会证明一切,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某单位有一位女士,论说别人闲话的能力,谁也比不上她。从表面上看,她对你十分热情,可是一转身的工夫,就当着别人的面把你说得一无是处。她要是看你不顺眼,就想方设法挑出你的毛病,添油加醋地说出去。不论你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她说得仿佛都和真事一样,不了解你的人,会真的以为你就是她说的那种人。

一次,单位里有一个女孩处了个对象,条件挺好的。她有些妒忌,于是就到外面说女孩的闲话:“你们不知道吧,我们单位的小李,家庭条件一点都不好,而且她还有肝病,谁要是找了她,那可就麻烦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没几天,单位里上上下下就没有不知道的。女孩的男朋友也很快就知道了,他找到她,问是否有这回事。女孩十分生气,问他:“你难道真的相信这些谣言吗?我是不会骗你的,如果我真的有肝病,我肯定不会找男朋友的。”她的男朋友半信半疑地对她说:“如果不是真的,怎么外面那么多人都议论你?”男孩不相信女孩的态度,使女孩十分伤心。男孩说:“要不明天咱们到医院去查一查!”女孩对他说:“这纯属是造谣,你不相信算了,咱们分手吧!没什么好说的。”女孩就这样与男友分手了。这个女士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事情就慢慢淡了下来,女孩还像往常一样,勤奋地工作,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同。一次,单位组织一年一度的体检,结果表明全体员工一切正常,并没有人患有严重疾病,谣言终于被彻底揭穿了,这位女士受到了大家的鄙夷。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只有不受闲言碎语的影响,你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有能力把它做好。

杰斯特·哈斯顿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却算得上是美国国宝。因为美国境内所有的合唱团,都免不了唱两首他的歌曲,而在黑人灵魂音乐的创作上,他也是世界级的顶尖高手,无人能望其项背。有一次别人问他:“杰斯特,你有没有遭受过种族歧视呢?”

“噢,我这辈子一直都受到歧视。不过,我认为自己不该反应过度。因此,我尝试对别人的歧视充耳不闻。虽然,我无法完全释怀,但我从不记恨,脸上任何时候都不表现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直都是不同种族间的沟通桥梁。他的歌曲也突破种族的歧视,唱遍世界各地。

生活中难免会有人会因为妒忌而诋毁你,而当你明白这些人只是因为你的优秀而诋毁你时,不要过多理会,谁是谁非迟早会得到验证。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虚荣心会让你活得很累

一个人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之中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人生本就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更不多,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活一次?

人生来时双手空空,却要让其双拳紧握;而等到人死去时,却要让其双手摊开,偏不让其带走财富和名声……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对许多东西看淡。幸福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简单,而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外在的财富。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戴维斯。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戴维斯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踱来踱去,越踱越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慢慢地,旧物件挨个儿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戴维斯穿着睡袍坐在帝王气十足的书房里,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戴维斯被一件睡袍胁迫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则是被过多的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胁迫着。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的驱使,自尊和虚荣不断膨胀,着了魔一般去同别人攀比,谁买了一双名牌皮鞋,谁添置了一套高档音响,谁交了一位漂亮女友,这些都会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一番折腾下来,尽管钱赚了不少,也终于博得别人羡慕的眼光,但除了在公众场合拥有一两点流光溢彩的光鲜和热闹以外,我们过得其实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好。

一定意义上来说,人都是爱慕虚荣的,不管自己究竟幸福不幸福,只要让别人觉得很幸福就很满足,而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别人的生活实际上与你无关,不论别人幸福与否都与你无关。幸福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的,人活着不是为别人,更多的是为自己而活。

《左邻右舍》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男主人公的老婆看到邻居小马家卖了旧房子在闹市区买了新房,他的老婆就眼红了,也非要在闹市选房子,并且偏偏要和小马住同一栋楼,还一定要选比小马家房子大的那套。当邻居问起的时候,她会很自豪地说:“不大,100多平方米,只比小马家大那么一点!”气得小马的老婆灰头土脸的。过了几天,小马的老婆开始逼小马和她一起减肥,说是减肥之后,他们家的房子实际面积一定不会比男主人公家的小,男主人公又开始担心自己的老婆知道后会不会让他们一起减肥。

这个故事看起来虽然很好笑,但是却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一个被自己生活之外的东西所左右的人,岂不是很可悲!

当我们把追求外在的成功或者“过得比别人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时,就会陷入物质欲望为我们设下的圈套。它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脱不下来。当我们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终于以一个优美的姿势为人生画上句号时,才发觉这一路的风光和掌声,带来的竟然只是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

过度焦虑,会扰乱你正常有序的步伐

焦虑是摧毁一切的恶魔,走出焦虑,势在必行。学会去接受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是达到心境平和的唯一方法。你真的没有必要去焦虑,因为你完全能够应付任何事情。

焦虑是人生的毒药,是滋生无数不幸的温床。在这个不确定的社会里,我们可能已经极度失望,挣扎在痛苦中寻求一些幸福的希望,那么为何还要纵容焦虑来扰乱我们的心灵?告别焦虑,你才能开创新生活。

焦虑像细菌一样侵蚀人们的灵魂和肌体,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走向新生活,应该从拒绝焦虑开始。

古时候,残忍的将军要折磨他们的俘虏时,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不停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滴着……滴着……夜以继日,最后,这些不停滴落在头上的水,变成好像是用槌子敲击出来的声音,使俘虏精神失常。这种折磨人的方法,以前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手下的德国集中营也曾经使用过。

焦虑就像不停往下滴的水,通常会使人心神丧失,人生变得灰暗。

有一个年轻人得了一种怪病——她一听到“饿”字,马上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即使两小时前她刚吃过饭。她一天吃十多顿饭,但依然感觉饥肠辘辘。

年轻人四处求医,有医生认为她患了胃溃疡,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饥饿感越来越强烈,已经达到了只要别人一说“饿”字,她就会焦虑得“头发都竖立起来”的状态。她到心理医生那里看病时,还随身携带了大量的方便面、方便粉丝等食品,只要一饿,马上就吃。这一天她吃了13顿饭。

经过心理专家诊断,年轻人患的是非常严重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对“饿”很敏感,由此产生了焦虑心理,这也与她一饿就吃,一吃就饱,每次食量只有一点点有关。

确诊后,专家指出,这种病是心理原因所致,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过度焦虑,会扰乱你正常有序的步伐。所以今天就下决心与焦虑决裂吧。彻底消除生活中的焦虑,会使你获得一种全新的自由感受。

战胜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客观冷静地分析评估你所处的境遇,确定和估计一下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通过分析,会发现最坏的结果并没有糟到山崩地裂、地球爆炸的程度,而如果坏事一旦真的发生,你也可以承受它。有意思的是,我们预先担忧的事通常不会发生。就算不幸真的发生了,也往往没有预计中那么可怕,损失也并没那么惨重。

人们总是习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担忧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生的事,其实这真是杞人忧天,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能冷静接受你所遭遇的每一件事,你就没有必要去焦虑。

欲望如毒药,让你身心疲惫却感不到幸福

欲望就好像一朵艳丽的花朵,美得让你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可是,你却忘了提防它的香气,那是一种让你身心疲惫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毒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督促人进步的动力,但是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疲惫不堪。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无法去填满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百元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那几年,他没有好好地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而把青春都荒废在地上了。

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当然也就无从获得快乐。要想真正地享受人生的乐趣,就应该做到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是根、常乐是果,知足弥深,常乐的果才会丰硕而甜美,也只有知足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开心快乐。

《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以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才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自己心力交瘁。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乞讨一块布当作换洗的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给了他一块布。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茅屋里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出来捣乱。他立誓不会杀生的,便又到村庄中要来一只猫。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不想让猫吃老鼠,也不能给它吃水果和野菜,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生存。

后来,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又回到村庄中,找来一个流浪汉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自己不能像修道者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他需要一位太太。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整个村庄都搬到了山上。

人们对“成功”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没完没了地追求来自外部世界的诱惑——大房子、新汽车、昂贵服饰等,尽管可以暂时得到快乐和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

一位智者说过,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贪欲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只要做到知足常乐,待人处世中便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风雨兼程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它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达观。

太过算计的人会被生活禁锢

难得糊涂是一种生活智慧与生存哲学。洒脱大方的人会给他人带来欢笑,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感受。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公爵还怨恨没有封侯,这种人即使身居高位也等于是乞丐;而一个知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

一天,有一个老头在森林里砍柴。他抡起斧子正准备砍一棵树,突然从树上飞下一只金嘴巴的小鸟,求他不要砍倒那棵树,并答应送给他柴烧。

老头空手回到家,对老伴说:“明天家里会有许多柴的。”

第二天,老伴发现院子里多了一大堆柴,就叫老头:“快来看,快来看,谁在我们家院子里放了一大堆柴?”

老头把遇到金嘴巴鸟的经过告诉了老伴,老伴说:“柴是有了,可是我们没有吃的。你去找金嘴巴鸟,让它给我们点吃的。”

老头又回到森林里那棵树下。这时,金嘴巴鸟飞来了,它问:“你想要什么呀?”

老头回答说:“我的老伴让我来跟你说,我们家没有吃的了。”

“回去吧,明天你们就会有许多吃的。”金嘴巴鸟说完又飞走了。

老头回到家,对老伴说:“上床睡觉吧,明天家里会有许多食物的。”

第二天,他们果真发现家里出现了许多食物。饱餐了一顿后,老伴对老头说:“快去找金嘴巴鸟,让它把我变成王后,把你变成国王,到时候,我们要什么有什么。”

老头又来到那棵树下。金嘴巴鸟飞来问他:“你还想要什么?”

老头对它说:“我的老伴让我来找你,让你把她变成王后,把我变成国王。”

金嘴巴鸟冷漠地望了一下老头,说:“回去吧,明天早上你会变成国王,你的老伴会变成王后的。”

老头回到家,把金嘴巴鸟的话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周围还有一帮侍臣奴仆。

可是,老伴对此仍不满足,她对老头说:“去,找金嘴巴鸟去,让它把魔力给我,让它来宫殿,每天早上为我唱歌。”

老头只好又去森林里找金嘴巴鸟,他找了很长时间,最后总算找到了它。老头说:“金嘴巴鸟,我的老伴想让你把魔力给她,她还让你每天早上去为她唱歌。”

金嘴巴鸟愤怒地盯着老头,说:“回去等着吧!”

老头回到家,和老伴一起等待。

第二天起床后,他们变成了两个又丑又小的小矮人。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根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个测试题,测试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测试题很有意思。比如,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分成几分花?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你自己都认为,跑的冤枉路太长了?

只要你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测出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

威廉认为,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过算计的人,都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乐的人。在这些方面,他有许多宝贵的总结。

1.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

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非但谈不上快乐,甚至是痛苦的。

2.爱算计的人很难得到满足

在生活中,爱算计的人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3.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

爱算计的人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于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如此积累便是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4.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

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

5.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有阴暗面的人

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不要将自己埋没在悔恨的苦海里

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更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汉灵帝时,太守孟敏出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瓦罐),只见他掉头不顾,径直前行。名士郭泰奇之,问其故,他答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

打碎了瓦罐,的确是件让人懊悔的事。但故事中的孟敏却偏偏“掉头不顾,径直前行”,这说明他善于权衡利弊,深知后悔埋怨远不如轻装前进。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权衡利弊,并认定豁达开通远胜于独自悔恨。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因此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是蠢人之举了。要知道,人生没有返程票,世上亦没有后悔药。

卡耐基说过:“20年前,我是一个杞人忧天的大学生,常常稍一受挫便闷闷不乐,焦虑得无法入眠。想起做过的事,便后悔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方法,对出了口的话后悔说得不够恰当。”

“有一天,我们班聚集在科学实验室,波尔·布朗特威博士早已在那边等候。他的桌上放了一杯牛奶,当我们坐下来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杯牛奶上,心里揣测着那杯牛奶和卫生学有什么关系。老师突然站了起来,牛奶被打翻了,博士叫我们过来仔细看牛奶杯的碎片:‘仔细看啊,你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教训,牛奶已经打翻了,就算你再怎么懊恼,也不可能再收回来。也许你会想,刚才小心点不就得了,但已经迟了,所以我们只好把牛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对未来从长计议。’”

“覆水难收,悔恨无益”虽然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却蕴含了深沉的智慧。

漫长的人生之路充满了许多未知未卜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变的,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改变一定的条件而使之转化;另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无论你付出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当你面对后者时,就得面对现实,作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

乔治五世在他白金汉宫的墙上挂着下面这句话:“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叔本华也说过:“能够顺从,就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些话:得不到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真正的幸福是很简单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些简单平凡的“小幸福”,要有一颗纯真、质朴的童心才能够体会得到。

在这个复杂喧闹的社会中,能保持年轻人特有的幸福精神与要旨是相当难得可贵的。如果想要拥有长久的幸福,就要始终以一颗单纯的心去面对生活。

有位老师问她七岁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她回答。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问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觉幸福呢?”老师继续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有什么事物才使得你幸福的吧?”老师继续追问着。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玩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喜欢上教堂,也喜欢主日学校和其中的老师们;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这是具有极单纯形态的幸福。相对成年人来讲,儿童可说是最懂得享受幸福的专家了。而那些能够葆有孩童之心的成年人,更可称得上是一个懂生活的艺术家。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其《快乐的人生》中记载了自己一次关于简单幸福的体验:

有一次,我与一个和睦的家庭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次日清晨,我们在餐厅内共进早餐。这个餐厅最为别致之处就在于它四周的墙壁分别挂有男主人童年成长的乡村景观图片。图片中除了一一反映男主人的童年生活外,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暖阳照耀的山谷、涟漪荡漾的小河……令人仿佛感受到小河中的水在静静地流淌着,尤其是在阳光之下更显得闪闪发亮;清澈的水流沿着岩石,在弯弯曲曲的径道中曲折而行;河流旁边不规则地散落着许多小房子,而房子的中间耸立着外型如塔形状的教堂。

当大伙用过早餐之后,男主人欣然指着壁上的画,对大家讲起他从前的快乐回忆:“我偶尔坐在餐厅中,看着壁上的画,不禁置身于往事之中。譬如,想起小时候的我总爱赤着脚在小溪中走来走去,即使时日已远,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在我脚下的那些泥土是多么地细软纯洁。夏天,我们在小河边钓鱼;春天,我们则坐着木板从丘陵上一路滑下去。”

“在童年的记忆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那个高高尖尖的教堂……”这位男士满脸洋溢着微笑继续说着,“教堂里时时会举办盛大的布道会,尽管当时我什么也听不懂,只会静静坐着。但是现在想来,这也不失为一项幸福的回忆。现在,父母虽然均已永眠于教堂旁的墓地,但是,在回忆中、在墓地旁,均能清晰地想起过去的甜蜜光景,而父母的叮嘱声也仿佛近在耳边。有时,当我累了或精神紧张时,便坐在这儿安静地观赏教堂的画,它让我重拾旧时那段纯真无瑕的时光,带给我平和的心灵!”

或许并非每个人都有这么美丽的童年回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质朴、纯净的心灵。当你为生活的忙碌和沉重感到不堪重负的时候,不妨试着还自己一颗童心,这样你就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找到一份简单自然的心情。

懂得感恩,幸福就会不请自来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当鞋合脚时,脚便被忘却了。”人之所以会痛苦,根源在于,人在心灵上难以满足,对生命有太多的不满和抱怨,唯独不懂得用感恩沐浴心灵,快乐也因此与他们无缘。

当一个人能从心底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感激意识时,他一定是快乐的、魅力四射的。

杰米·杜兰特是20世纪伟大的艺人之一。他曾被邀参加一场慰问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演讲,但他告诉邀请单位自己行程很紧,连几分钟也抽不出来,不过假如让他来一段独白,然后马上离开赶赴另一场演讲的话,他愿意参加,安排演讲的负责人欣然同意。

做完了独白,他却没能立刻离开,因为掌声愈来愈响。他连续演讲了15分钟、20分钟、30分钟,最后,终于鞠躬下台。后台的人拦住他问道:“我以为你只讲几分钟呢,怎么回事?”杰米回答:“我本打算离开,但我可以让你明白我为何留下,你自己看看第一排的观众便会明白。”

原来,第一排坐着两个士兵,两人均在战争中失去一只手。一个人失去左手,另一个则失去右手,但是他们正在一起鼓掌,而且拍得又开心,又响亮。

在失去了一只手的士兵身上,体现了一种对自己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珍惜。这都来自于他们对生命的感激。所以,如果我们还活着,如果我们还不至于太穷困潦倒,如果我们还有健全的四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生命充满感激呢?

史蒂文斯是一名在软件公司干了8年的程序员,正当他的工作得心应手时,公司却倒闭了,而此时,他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不得不为生计重新找工作。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他屡屡碰壁。

这时,一家软件公司招聘程序员,待遇相当不错,史蒂文斯信心十足地去应聘。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过了笔试关,对两天后的面试,史蒂文斯也充满信心。然而,面试时考官的问题却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的,这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故遭淘汰。

史蒂文斯觉得这家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于是他给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心血,谢谢!”

这封信后来被送到总裁手中。3个月后,这家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史蒂文斯收到了录用通知书。

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凭着出色业绩,史蒂文斯成了微软公司的副总裁。

有关专家表示,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能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