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4449900000086

第86章 民主运动方兴未艾(9)

如果说,甲午战争以前,外资在中国开办工厂的目的主要地还是服务于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的话,那么,在甲午战争以后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十九世纪末,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转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大量资本涌向中国,进一步奴役和掠夺中国人民。所以,在1895年以后,英、美、法、俄、德、日等帝国主义,不仅在中国投资设立轻工业,而且纷纷在中国掠夺矿山、修筑铁路、开设银行、创办航运等重要企业,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据统计,从1895年至1913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资本在十万元以上的外国大型工厂创办时的投资,共为一亿零三百多万元,差不多超过了前此五十余年的投资的十三倍。这样一个变化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

在帝国主义非法地投资设厂的同时,也产生了它自身的对立物——中国无产阶级。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银行

在中国开设银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重要手段。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最早在中国开设银行的是英国。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资本主义把大量的纺织品、鸦片烟和其它商品运入中国,又从中国掠取丝、茶运回本国,他们通过这种掠夺性贸易获取暴利,剥削中国人民。为了办理大量款项的汇兑和周转,为在中国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进出口贸易服务,他们便开始在中国筹设银行。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他们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外国银行——东方银行的分行,中文名字叫做“丽如银行”。

1854年(咸丰四年),英国资本又设立了“有利银行”,1857年(咸丰七年)设立了“麦加利银行”。后来,麦加利银行又在汉口、天津、广州、福州、青岛等地先后设立了分行。这些银行成立后,营业很兴盛,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特别是麦加利银行,更成为英国在中国最老的金融侵略机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接着,英、美、法等国又帮助清朝封建政权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这种形势下。侵略强盗们准备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经济侵略活动。1867年(同治六年),在香港的英国资本家联合了当地一部分德国、美国商人,共同创立了“汇丰银行”,次年并在上海设立了分行。后来,汇丰银行就逐步发展成为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大本营。

据一个外国人的统计,英国银行“在中国支店的数目,1870年有十七个,1880年有十九个,1890年有三十个;它们的联合资本,在1880年达一千六百八十一万英镑”。在这些银行中,势力最大的是汇丰银行,“它为了英国人的利益而用不正当的手段操纵贸易”,而且成了“压倒一切的财政势力”。

与此同时,其它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在中国开设银行。如1863年(同治二年)前后,法国的法兰西银行在香港和上海设立了分行;1872年(同治十一年),德国的德意志银行也在上海设立分行,1889年(光绪十五年),德国十三家银行合资在上海创设了“德华银行”,资本达五百万两。

到了十九世纪的末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已不只是商品输出,而日益注重于资本输出。各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积极地在中国开设银行。银行的作用也根本改变了,它的主要任务已不是一般地为商品输出服务,而成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输出的指挥机构和执行机构了。

1893年(光绪十九年),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开设了分行。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沙皇俄国成立了华俄道胜银行。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上海成立分行。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大本营花旗银行的上海分行正式开业。

这些银行成立之后,不但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而且垄断了中国的财政金融。它们掌握清朝政府的借款(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向外国大举借债,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借款给清政府时取得很多权益),投资于铁路和矿山,发行纸币,操纵市场。例如,华俄道胜银行在章程中擅自规定:“在中国境内承包税收;经营有关中国国库的各项业务,在中国政府授权之下,发行货币,偿付中国政府所负的债息;修建中国境内的铁路及安装电线”等等。

据统计,直到全国解放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先后设立过的银行共有八十多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帝国主义垄断中国财政金融的状况才宣告结束。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

在1884年中法战争中,中国工人阶级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这次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884年正当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斗争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侵略者和法国串通一气,允许法国利用香港停泊和修理战舰,补充军用物资。香港英国殖民当局这种袒护法国侵略的罪恶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在香港的中国工人尤其不能容忍。1884年9月3日(光绪十年七月十四日),有一艘在侵略战争中受了伤的法国兵船“加利桑尼亚尔”号驶入香港船坞,打算进行修理。中国船舶修造工人坚决拒绝修理这艘屠杀中国人民的敌舰,并且立即举行罢工,从而揭开了这次反帝斗争的序幕。9月14日(七月二十五日),又有一艘法国水雷炮艇“阿塔兰特”号开进香港,这一次工人群众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乘机烧毁这艘强盗船只,吓得法国强盗连夜开船惊惶逃走。中国船舶修造工人的爱国行动,得到了香港其他各业工人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他们广泛地展开了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斗争,搬运工人不给法国兵船运送燃料,民艇工人拒绝替法国商船起卸货物,就是在法国轮船公司做工的华工,也纷纷辞职,团结一致,共同对敌。香港英国殖民当局无理逮捕了十一名拒运法货的民艇工人,撤销了许多民艇执照。外国侵略者这种高压手段,更加激起了工人的愤慨,罢工斗争越发如火燎原地扩大起来,到了10月3日(八月十五日),罢工斗争达到高潮,以船厂工人、民艇工人和搬运工人为主体的香港工人群众,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示威运动。这个时候,英国殖民当局出动全副武装的警察,对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杀害了一个工人,大批工人被逮捕。但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敌人的进攻面前,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服,他们继续高举反帝的旗帜,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10月5日(八月十七日),东区的码头工人又计划举行示威,10月7日(八月十九日),九龙区油麻地的工人进行示威运动,以支援香港地区工人的斗争。

这一次香港工人的罢工斗争,从1884年9月3日开始一直坚持到10月7日,前后共计三十五天,使整个香港陷于瘫痪,最后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低下头来,释放被捕的工人,宣布不干涉工人“不装法货”的正义行动,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一次香港工人的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紧密地团结起来,支援和配合前线的抗法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在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沙皇俄国胁迫清朝政府签订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沙皇俄国胁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沙俄侵吞我国西北大片领土的铁证。

中国的西部边界原在巴尔喀什湖,而俄国早先同中国领土并不接壤,根本谈不上甚么划定边界的问题。只是由于沙俄向东侵略扩张,至十七世纪初吞并了西西伯利亚,才逐渐接近中国的西北边界。十九世纪初,进一步侵略中国西北地区。1803年,沙俄侵略军开始侵入中国的斋桑湖地区,设立“军用渔场”;接着,俄军不断扩大掠夺范围,蚕食中国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加紧侵略活动,又强占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一带。到1860年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大片中国土地。

1860年沙俄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强行塞进勘分中俄西部边界的条款,规定“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及1728年(雍正六年)所立沙滨达巴啥之界牌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南至浩罕(浩罕是紧邻中国新疆的一个中亚汗国,1876年被沙俄吞并)边界为界”。按照这一条款所定的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中国势将丧失斋桑湖以北和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大片领土。但沙俄侵略者的胃口是填不满的。1862年1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召集会议,拟定侵华策略和划界方案,决定“以武力作外交的后盾”,任命巴布科夫等为谈判代表,谕令他们在谈判前,在中俄边境线上进行军事挑衅,非法垒石立界,占领中国领土,制造既成事实。以胁迫清朝政府承认。

1862年8月,中国派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等为代表,在新疆塔城与俄国代表谈判划界问题。谈判一开始,俄国代表竟然不顾他们自己炮制的《北京条约》中的有关条款,根据他们事先策划好的侵略方案,荒谬地提出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并要求把中国斋桑湖和特克斯河上游等地划归俄国。应该指出,在《北京条约》的俄文本中,并无常驻卡伦字样,只是在中文本中被塞进了“常驻”二字(当时中国谈判代表不懂俄文。条约的各种文本都是俄方拟订的),沙俄提出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完全是一个诡计。中国代表明谊立即给予驳斥,用大量事实说明卡伦与边界是两码事,指出“条约内载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并无为界之语”,不得随意歪曲。因为中国在西部边境地区设置各种卡伦,是为了稽查行旅,管理游牧,与国界并不相干;常驻卡伦是其中一种,大都设在中国境内城镇附近,距国境线最近的有几十里,最远的有几百里以至上千里。因此,如按我国常驻卡伦划界,势必割去中国大片土地。至于沙俄提出占有斋桑湖和特克斯河上游地等,中国方面也不能接受。按照《北京条约》的规定:“所立沙宾达巴哈界牌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中国内湖斋桑湖被划为界湖,中国已损失不少领土。但是,即使如此,斋桑湖周围大片土地仍属中国。现在沙俄贪得无厌,想趁谈判划界之机,吞并更多中国领土,自然为中国代表所拒绝。在谈判过程中,俄国代表随心所欲地对《北京条约》乱加解释,中国方面据理驳斥,但是俄国代表却蛮不讲理,竟然中断谈判,对中国清朝政府施加压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西西伯利亚总督杜加麦利发出指令,要“尽可能实际上占据符合我国意图的全部国界线”,于是沙俄侵略军纷纷出动,向中国西部纵深地带推进,垒石立界,掳掠烧杀,无恶不作。

在沙俄侵略者军事进攻的面前,中国西北各族人民与驻守在边疆的清军广大士兵,同仇敌忾,对俄国强盗进行着英勇顽强的斗争。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人民,积极支持边防士兵的抗俄斗争,他们向前方输送抗敌物品,又亲自参加作战,擒拿侵略军。在纳林河一带居住的柯尔克孜族人民,在鄂斯满、察尔根等人领导下,会集一万多人,在松库勒(即森格尔池)附近阻击俄国侵略军,不顾疲劳,奋战三天三夜,打死俄军多名。沙俄的野蛮侵略,也激起边疆重镇伊犁城各族人民的满腔怒火。他们用各种方式对俄国侵略分子展开斗争,拒绝向沙俄领事馆和贸易圈供应生活用品。吓得俄国领事馆代理馆务科洛托夫金失魂落魄,仓惶逃走。

可是,清朝腐朽政府却在沙俄武力威胁之下,越来越软弱,清朝政府这时正在全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西北回民起义,反动的阶级本性决定了清朝统治阶级不惜对外妥协,以维持在国内的统治,最后,在沙俄的军事威胁和外交讹诈之下,全部接受了俄国的划界方案。1864年9月两国在塔城重开谈判,10月7日被迫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去了我国西部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沙皇俄国侵吞我国西部边疆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后,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愈来愈大,沙皇政府中一批战争贩子叫嚷:“应把中国西部的国界向东推移三百俄里到五百俄里,即深入中国准噶尔地方”,暴露了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野心。为了加速侵略步伐和军事上的准备,1867年,俄国侵占中亚的浩罕、布哈拉等汗国一部分土地以后,在塔什干设立土耳其斯坦总督府,策划向中国西部的扩张活动,在中俄边境线上部署军队,等待时机,大举入侵。

沙俄政府为了镇压伊犁地区的反清地方势力,维护它在北疆的既得利益,并抵制英国势力在新疆的扩张,1871年7月,公然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并在这里设官分治,移民垦殖,残酷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实行露骨的殖民统治。但在表面上却说什么俄国不是为了久占中国领土,只是因为中国的暴乱还没有平定,所以才派兵驻守伊犁,代为收复,一旦清政府平息叛乱,攻克被阿古柏占据的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就把伊犁交还给中国政府。俄国侵略者恬不知耻地把侵略说成是“友谊”,充分暴露出他们凶恶的豺狼本性。

最初,清朝政府还以为俄国真的会交还伊犁。1872年派伊犁将军荣全与俄国代表谈判收回伊犁问题,可是俄国方面不但拒绝交还伊犁,而且横生枝节,百般刁难,几次谈判,毫无结果,这使清朝政府认识到所谓沙俄“交还”伊犁的许诺,不过是狡猾伎俩,一派谎言,因此决定先把阿古柏反动政权搞掉,加强新疆边防,然后再和沙俄交涉归还伊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