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永远没有分外的工作
4463800000007

第7章 借口就是推卸责任(2)

虽然女孩的举动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大家还是认为,像这种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借口推诿的人,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而他们的命运也显而易见——凡事找借口的员工,在单位绝对不会有任何市场。

上面所说的两个员工,其实是两种不同员工的代表:前面的那位员工,哪怕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首先想到的绝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与此相反,那位年轻的大学生,尽管面临的问题很简单,但仍然找借口不去做,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找借口的人,是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哪怕有现成的办法摆在他面前,他也难以接受,这就是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的根本区别。

当你提出困难时,请你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告诉我哪个解决方法最好。

——李嘉诚

5、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如果你工作在一个马马虎虎、拖沓、效率低下的环境下,只要稍稍检点一下,你就可以把自己从怠惰和颓唐的状态下拯救出来。对于内心生活,只要像饮食起居那样稍稍下一点工夫就能趋于完美。

比尔·詹姆斯曾与一群老师们讨论过“习惯律”。他把习惯看得同黄金一样重。他说:“不幸的是,一般人提到习惯这个名词时,他们心里想的往往是坏的习惯。”

我们的德行和恶行同样都是习惯的一种。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仅次于天性。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思想和行动的方式,只要不假思索,完全出于自发,它就成了习惯。习惯是行动的果实,积蓄而成的习惯就成了性格。

不知哪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

播种思想,便收获行动。

播种行动,便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

所以教育的精髓在于使有益的行为成为自己长久保持的一种习惯。

一旦错误的想法变成习惯,它对生命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找借口,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对工作,对自身来说无疑是相当有害的。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沓、没有效率。

如果你能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表现地更为明显。

比如说寻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

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影响重大,而不好的习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下面的五种习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备的习惯,它甚至是每一个员工应该具有的习惯。这些习惯并不复杂,但功效却非常显著。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或者你希望将来成为管理者,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努力培养这些习惯。

(1)延长工作时间。

许多人对这项习惯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自己在上班时间提高效率,没有必要再加班加点。

实际上,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对管理者的确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不仅要将本职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要应付其他突发事件,思考部门及公司的管理及发展规划等。有大量的事情不是在上班时间出现,也不是在上班时间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你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为公司工作。

上述种种情况,都需要你延长工作时间。根据不同的事情,超额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如为了完成一个计划,可以在公司加班,为了理清管理思路,可以在周末看书和思考;为了获取信息,可以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们联络。总之,你所做的这一切,可以使你在公司更加称职。

(2)始终表现出你对公司及产品的兴趣和热情。

你应该利用每一次机会,表现你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兴趣和热情,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后;不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客户及朋友。

当你向别人传播你对公司的兴趣和热情时,别人也会从你身上体会到你的自信及对公司的信心。没有人喜欢与悲观厌世的人打交道,同样,公司也不愿让对公司的发展悲观失望或无动于衷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3)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

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地划分到哪个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去处理这些事情。

如果这,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就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很痛苦,但痛苦却会让你变得更加成熟。

(4)在工作时间避免闲谈。

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很高,可能你现在工作很累,需要放松,但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这些事情中最常见的就是闲谈。

在公司,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你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所以闲谈只能让人感觉你很懒散或很不重视工作。另外,闲谈也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引起别人的反感。

你也不要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听音乐、看报纸等。如果你没有事做,可以看看本专业的相关书籍,查找一下最新的专业资料。

(5)向有关部门提出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你就不会在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拒绝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力。无论你是谁,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

千万不要让寻找借口成为你的习惯,就从现在开始,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杜绝任何一次寻找借口的行为吧!

为什么人们要花这么多时间编织借口来愚弄自己?花同样的时间,足够解决问题了,也就不需要什么借口了。

——艾尔伯特·哈伯德

6、避免以下这些借口

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九种借口:

(1)“我太忙了,……”

以“忙”作为借口,是我们这个社会里非常普遍的借口。一般人都觉得,“忙”是最为合情合理、最让别人感到可以理解的理由。殊不知,以“忙”为借口的员工在一个公司里多起来了以后,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的营造是危害最大的。因为这个借口就如同正在生长着的慢性癌细胞那样,当有一天它到了晚期,你再想抢救都来不及了。

(2)“我正等着指示呢!”

这是把事情拖延的一种常见的借口,它也是为日后完不成工作埋下伏笔的最佳借口之一。这类员工很少会主动做事,经常是被动地接受工作任务,而且当事情没有完成时或者工作上出了麻烦,他们就会轻易地把责任推到上司的头上,自己是不会承担责任的。他们认为,反正工作是上司交代下来的,做得好与坏都与自己无关,负责任的只能是给自己指示的人。

(3)“我不知道你会急着要它!”

经常使用这种借口的员工,出发点与“我正等着指示呢”是一样的,都是把工作没有完成或做好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他自己却可以置身事外。而且把责任推给上司,对自己而言是非常安全的,因为他心里已经预先准备好了这样的借口:“你当初又没有跟我说清楚你急着要它,我哪里知道需要这么快就做完呢?”

(4)“这跟我没关系,完全是他的事。”

这是一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没有用过这句话的人不多。例如,部门与部门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员工与上司之间、生产者与管理者等都会出现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其实,这是一种极其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只要是同一个公司里的事情,就不能是完全是别人的事,而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是明明自己做的,却用撒谎来逃避责任,这样的情况就更令我们警惕了。

(5)“我只管工作,可做不了任何决定。”

当工作出现问题时,有时员工喜欢用“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决定的事不是我能左右的”来给自己作挡板。他们觉得,自己只是绝对服从上司的安排,自己做得好与坏,都与自己无关,而且很多时候,在没有上司的决定之下,自己就不应该做出任何举动,否则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自己倒霉。“我只管工作,可做不了任何决定”这种借口看似很有道理,因为自己确实必须要听从上司的指挥,但一味的被动工作以及在工作前就找好了借口的想法一旦成了习惯,其吃亏的最终也一般是员工自己本身。

(6)“这事与我部门无关。”

说这话的人可能是员工,也可能是部门主管等管理者。它的本质与“这跟我没关系,完全是他的事”相类似。区别在于,它把一种本来用于个人身上的借口上升到了一个部门的高度上,这种借口更为可怕。因为当人们认为是在为自己的团队谋利益,他们更加会认为自己的借口是最神圣的理由。而这对于一个公司的整体而言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这是人为地把部门之间隔绝起来,把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盲目地切断了。

(7)“事先没有人告诉我呀!”

这句借口与“我不知道你会急着要它”的用意差不多,但被应用的范围更广,被使用的频率更高。人们经常会在说出这句借口之后,就心安理得地把可能是自己引起的问题和麻烦一下子扔到了别人身上。而且这种借口说出来时是很理直气壮的,因为他会觉得,自己毕竟不是先知和万能的主嘛。

(8)“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当惹麻烦了,工作中出现问题了,这种借口就最让人觉得有帮助了。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出现问题,之所以做错事了,并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从来就是这么做的。至于到了自己做,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那就要问这种传统的做法为什么会让自己碰壁了。说出这种借口的人坚持认为:“责任不在于自己,而是在于这种工作方法”。

(9)“等老板回来再说。”

这是员工们拖延的最好的借口之一。由老板来拍板,让老板负责任,这比把将来出现问题时的责任摊到谁身上都要来得合适。

很显然,在一个公司里,员工们为了逃避责任,保护自己,还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借口。不过,上述的九种借口是员工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了。

这里把这些在工作中常见的借口一一列举出来,并作了非常简要的分析,目的是要让我们在消灭自己的借口时能够有所参考,能够有目的地与这些借口决战。

找借口掩饰失败,和懒惰的习惯一样古老,而且是成功的致命伤!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呢?答案很明显:这些借口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拿破仑·希尔

7、借口哲学VS责任哲学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现在,该到了把借口哲学改为责任哲学的时候了。

要明白,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无形中会提高沟通成本,削弱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每个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