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星耀东方
44661400000016

第16章 备受争议

“嗯!”

“选材不错,明年就是抗战胜利55周年了,许多电视台都会推出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你有没有想过将你这部小说搬上荧幕?”

张浩笑了笑,“如果有这样的机会,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这样吧,你小说写好了记得给我发一个,说不定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

“好啊,我很期待!”

……

距离《康熙王朝》开播不到一周时间,央视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公告,瞬间就引爆了各大新闻媒体。

公告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为期一个月的《康熙王朝》主题歌征集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此次征集活动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歌曲376首。经过权威评审紧张、有序、公开、公正的评议,最终选定《向天再借五百年》作为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歌,不日就将与大家见面。

《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作者也获得了二十万的奖金。据悉,这名作者刚满十八岁,还是在校学生……

“《康熙王朝》主题歌的创作者,竟是十八岁学生!”

“天才还是闹剧?”

“十八岁音乐天才力压众多名宿,夺得二十万奖金!”

“著名作曲家乔翰林称:《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作者是百年难遇的音乐奇才!”

“张浩:华语乐坛新的希望!”

“乐评人周舫:《向天再借五百年》是一首令我灵魂震撼的歌!”

……

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网上也闹腾开了。和主流媒体的声音不同,绝大多数网民对此都表示出了质疑。

“还什么玩笑?十八岁学生写的歌能听?央视你觉得我们都是弱智吗?”

“不用多说,里面肯定有黑幕。”

“就算要糊弄我们,麻烦你也认真一点好吗?十八岁的音乐天才,亏你们想的出来!”

“《向天再借五百年》?一听这歌名就知道是傻缺,谁听谁是傻逼。”

“乐评人的话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

“张浩?我们学校就有三个张浩,不知道《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作者会不会在他们中间。”

“得了吧?你还真信?除非央视把他的全部资料都公布出来,否则打死我都不信!”

“你们别傻了,所谓的征集其实就是一个噱头。我大伯的二舅家的儿子的朋友就在央视里面。他说了,《康熙王朝》的主题歌早在征集活动之前就已经确定而且录制好了。”

……

陈清华是圈内小有名气的词曲创作人,陆陆续续写了上百首歌,还有几首被音乐公司相中,买给旗下的歌手演唱。因此,他对自己的才华很有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大红大紫,只是因为没有好的机会。

在网上看到央视八频道为年度大剧《康熙王朝》征集主题歌的消息他立马就动心了,觉得自己一直所期待的机会来了。只要自己的歌被选中,随着《康熙王朝》热播,自己也将扶摇直上,迎来事业的巅峰。

为了写好这首他志在必得的主题歌,陈清华很是下了番功夫。他不光翻阅了诸多康熙的传记和史书记载,充分了解康熙的一生和丰功伟绩,还听了不少热播电视剧的主题歌,想要从中找出这些主题歌成功的秘诀。

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后,他将自己关在家里,花了整整三天才写出了一首自己满意的主题歌,信心满满的按照网上的地址发了过去,然后就静候自己被选中的好消息。

可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这么一则公告。

看到公告内容的瞬间他傻眼了,随即就是满腔的怒火。他认为这其中绝对有猫腻,否则自己精心创作出来的歌怎么可能连一个十八岁的中学生都比不上?

在多次试图联系《康熙王朝》剧组无果后他彻底愤怒了,开始在网上大肆抨击央视的这种行为,声称央视八频道这次的主题歌征集活动是彻头彻尾的一场骗局。同时他将自己的歌录了个小样发在了网上向《向天再借五百年》宣战,让网友们评判,究竟是自己的歌好,还是所谓的十八岁音乐天才的歌好。

陈清华这一系列的举措犹如落入油锅的水滴,让整锅油都沸腾起来,就连一些媒体和所谓的专家也含沙射影的指责央视这次的征集活动不公开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各种争议声不断,反倒让原本就备受关注的《康熙王朝》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就连不喜欢看历史正剧的年轻人也对这部还没有播出的电视剧充满了好奇。

这时,央视八频道又适时的推出了《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主题歌。

经过前几天的发酵,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大热,迅速登上各大电台、网站的热歌榜。无数的电视台、电台、音像店、音乐网站都在播放这首歌,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的歌声,就连环卫大姐扫地时都会哼哼几句。

这首歌毫无疑问的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

网上的风向也为之一改,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赞誉之声:

“哇,这首歌好像不错哦!”

“听第一遍还不觉得,可听着听着就停不下来了,嘴里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哼。”

“太好听了,不愧是能够震撼灵魂的歌,我已经设置成了手机铃音了!”

“气势磅礴、浑厚高亢、极具画面感。听完之后我都迫不及待的想看这部电视剧了。”

“这首歌必定大火,鉴定完毕!”

“完了,我已经循环播放十七遍了,就是停不下来。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这个叫郑磊的唱歌真好听,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不是他唱得好听,是这首歌本身就经典,谁唱都好听。”

……

陈清华像是被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他那首歌是不错,可跟恢弘大气的《向天再借五百年》相比,就成了企图跟皓月竞辉的萤火虫,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而他当初在网上发布的战书也成了一个笑话,无数的网友在下面留言,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

“这种水平,我们家门口五毛钱就可以听两段。”

“唱得真难听,鬼哭狼嚎的也敢跟《向天再借五百年》比?楼主你是来搞笑的吗?”

“还黑幕呢,如果你这首歌被选中了,那才是天底下最大的黑幕!”

“我虽然不懂音乐,可也听得出孰好孰坏。兄弟,别看人家好了就眼红。”

“傻逼,《笑看天下》哪有《向天再借五百年》大气?连歌名都不会取,还敢说会写歌?还是哪里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见过无耻的,可没见过楼主这么无耻的。”

……

看到这些骂声不断的评论,陈清华气得差点没把电脑给砸了。他承认,他的《笑看天下》不论是旋律、歌词还是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跟《向天再借五百年》都有不小的差距,可他怎么都不相信,自己输给了一个十八岁的中学生。

于是他继续在网上发文,深度剖析了《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在赞赏的同时又列出无数的佐证来说明,要写出这样一首歌,需要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还要对康熙大帝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最后他写道:“综上所述,《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绝不可能是一个十八岁的学生能够写得出来的。初步推断,作者至少应该四五十岁,生活坎坷,经历丰富,有可能当过兵……”

陈清华的这番言论在网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都认为《向天再借五百年》是一首经典的好歌,但不相信作者是十八岁的学生。

还有人在央视论坛上留言,要求央视八频道出来对此作出解释,公开作者的真实身份,否则就抵制《康熙王朝》。无数网友响应,几乎只是一夜之间,跟帖就高达一万多个。

看到这种情况,剧组负责宣传的王强有些着急了,向蔡军请示道:“蔡总,你看怎么办?要不要让张浩出来露个面?”

蔡军摆摆手,“不急!”

“还不急?”王强坐立不安道:“《康熙王朝》还有两天就要开播了,万一真被抵制,我们……”

“放心,这种情况不会出现。”蔡军笑大大咧咧的,似乎一点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王强忧心忡忡的出去后,他拿起桌上的座机拨通了梁国能的电话。

“和大唐谈好了吗?”

“谈好了。”电话那头梁国能说道:“后天,也就是《康熙王朝》开播的当天上午,大唐会召开《暗香》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也将发布主题歌的相关情况。”

“很好!”蔡军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些天网上出现的争议绝大多数都是他暗中安排并推波助澜的。争议越多,《康熙王朝》所受到的关注也就越多。

国内的电视剧行业发展至今,任何一部电视剧想要取得足够高的收视率,宣传炒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央视八频道的金牌制作人他更是深谙此道,从梁国能在沅江通过电话向他汇报了张浩的情况开始,他就已经作好了拿张浩的年龄来大做文章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