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殷桓-下部
446900000013

第13章 欢宴(5)

"他骂旁人行尸走肉呢?" 殷仲思闲闲道:"伤痛之下难免言辞欠妥。但是他又未指名道姓。劝各位也不 必抢着对号入座。"

桓玄讨不到便宜,恨恨地道:"有这样惫懒的师傅才会有这样惫懒的徒弟,这 也不奇怪!"一挥手,一票手下和朋友都跟着他哗啦啦离开灵堂。 殷仲思苦笑:看来桓玄也不打算放过他,逮着机会就来找他的碴儿。不知还有 什么阴狠的险招在后面等着他。望向卫朗的牌位灵床,现在又换另一个人哭他了。 正是闹哄哄你方哭罢我登场。这场吊唁纯然象一场闹剧。他眼光转向窗外,长叹一 声,只觉人世间一切都是索然无味。

桓冲的奏折受到了皇上的赏识,赞他有忧国忧民心,给他加封太子太保。 这一天桓府大宴宾客以示庆祝。只有殷仲思一人闷闷不乐,心知被赞扬的是他 的文章,被传颂的是他的佳句,是他三天不眠的呕心力作。如今尊荣却归桓冲一人 所有,想来怎不叫人郁闷,胸中不平之气难申。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在人背后捉刀, 替他人作嫁衣? 酒入愁肠易醉,不久便有了三分醉意。他和其他幕僚同坐一桌,这时离席来到 花园,吹吹冷风以醒醒神。 坐在园中石凳上,不远处是东书房,桓伊兄弟及友人在此开了一桌以求无拘束。 笑闹声劝酒声阵阵传来,热闹非凡。 殷仲思老实对自己说:你其实羡慕他们,巴不得能成为其中一员。多可悲!他 把脸埋在手心里,暗自伤神。 忽然一个人道:"才思通达,完全可以和雄才大略的羊牯相比。"

殷仲思认得是 王徽之的声音。 "你在夸谁?"桓蛎问。 "自然是写这篇文章的人。"

"那是家父写的。"

"是吗?"王徽之不置可否。"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桓公只怕还写不出这样 的文章来。"

桓蛎怒道:"父亲今日受到封拜,王徽之你说这样的话可太不恭敬了。"

桓伊笑道:"小弟,这句话是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人家把你父亲比作诸葛武 侯,还有什么可说的!子酋,最近在忙什么?还是无为而治吗?" "能够这样倒是我的福气了。"

王徽之牢骚满腹,"就说骠骑咨议王素罢,这人 实在是个好事的家伙,拉住我问东问西,没完没了,我实在不耐烦。后来又问起马 匹的价钱高低。我告诉他:'有诚意的人买马,看中的,甚至要十万钱;不想买只 问价的人,只要几千钱而已。'" 桓伊笑骂:"你这家伙。他是否当场气得脸色铁青?" "那还用说。这家伙太烦人。谁不好问,偏偏要来跟我罗嗦。"

"他也是职责所在。你若不是骑兵参军,他又何至于要问你。"

"唉,由此更让人感到有所求的世俗生活实在叫人心烦!"王徽之连连哀叹。 谢玄道:"这篇文章确实针砭时弊,极是精彩。既然不是桓公所作,那是出于 何人之手?" 桓蟠道:"是殷先生。现在他是家父的记室。"

谢玄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呀。确是气宇不凡。"

王徽之道:"那人表面看上去好象清虚近道,可是气概太出众。"

谢玄笑道:"确实不如你洒脱端庄。"

桓伊道:"殷君是位大才。"

桓玄哼道:"就好比是未琢之玉未炼之金,人们都佩服他的宝贵,却没人知道 到底能做什么用。"

桓伊道:"有言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是时辰未到罢了。"

桓玄讥讽道:"那敢情好。最好中原大乱,可以让他一展长才,做个乱世的英 雄。"

谢玄道:"看他的文章,也可谓皮里春秋,表面上诸事无所臧否,可是内心实 有裁断的见识、褒贬的主张。"

桓玄追问:"比起我如何?" 谢玄笑笑:"山楂李子,各有味道。"

桓玄又问:"他父亲与我父亲比呢?" 桓伊接口道:"成王败寇,还有什么可说的。"

谢玄忍不住问:"殷侯议论中所表现出来的见识究竟怎样?他这个人又究竟怎 样?" 桓伊道:"没有多少过人的地方,但还算能使大多数人满意。他儿子倒或许能 凌驾其上。"

谢玄道:"听说殷侯之子谈锋甚健,不知是否属实?" 桓玄嗤之以鼻:"不过徒逞口舌之能。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巧言令 色之辈,难成大事。他仍不免是个二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