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殷桓-下部
446900000021

第21章 从军 (1)

嘀咕道:"守军是怎么搞的,居然放不相 干的闲杂人等胡走乱闯。"

殷仲思可不觉得自己有义务迁就他。抱拳道:"我是奉命而来。看来你我水火 不相容,那也不必强求和睦。既如此,你我的交情今后断绝,怎么样?"不等他有 任何表态,说完就走。 桓冲在前厅等消息,听到殷仲思说两人仍然不和,跌足叹道:"怎么会这样? 你不是答应我会摒弃前嫌,就此修好吗?为什么还是断绝了?" 殷仲思不知道他干吗这样热心过度撮合他二人。他们不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慨然道:"大人,父辈的冤仇我早已不放在心上。我与桓玄性情不投,道不同不相 为谋,何必刻意修好。古代的君子,提拔人摈退人都符合礼制。如今的君子,提拔 人象是要拥到膝下,摈退人象是要推入深渊,其间决不留缓冲的余地。我并不以为 然。何不效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桓玄积怨已久,没有兵戎相见已是万幸,恐怕是 谈不上修好和睦。若要违心强求,却不是我殷某人的禀性。有负所托,还请大人见 谅。"

桓冲叹惜之余,也只得作罢。

第九章从军

不日已到七月。探子来报说慕容垂率援军已临汉水。二十万大军人强马壮,锐 不可档。 桓冲战战惶惶,忧虑了两天,决定撤退。 殷仲思劝道:"大人,襄阳是屏障,尚可坚守。何况大人博得头筹,一举收复 失地,军心民心大振。现在不战而退,恐坏了士气。"

桓冲道:"你知道什么。等到襄阳被围,成了一座孤城,再想走可来不及了。 四年前襄阳就被前秦攻陷过。何况此次慕容垂率二十万之众,是我们的一倍。我们 寡不敌众,要怎么战?难道白白去送死?" 殷仲思道:"四年前襄阳被围攻,其时大人镇守上明,近在咫尺,但畏惧而不 敢救,以致襄阳失守,守将朱序被擒。今日襄阳有难,大人又要弃城而走。可对得 起全城百姓?可对得起这些年来的领取的朝廷俸禄?难道养兵千日,不正是用在一 时么?大人既无心报效朝廷,又无意解民于倒悬,更无澄平天下之志,当初为什么 要从军?!" 桓冲一怔,旋即怒道:"大言炎炎。慷慨激昂之词,谁不会说。一洒狗血,便 是好汉了么?生死关头,哪还顾得了这个。这些将士是我的旧部,跟随我多年,我 要对他们的安危负责,不能让他们在此地白白送死。你要逞英雄,敬清自便。如我 料得不错,你也未必有澄清天下之志。你又为什么从军?" 殷仲思叹口气,低头不语。他从军只是为了博个出身,确实也没有什么忧国忧 民之心。只是到了危难当头之际,自然而然热血上涌,以求一战。桓冲不是有血气 的男儿汉,而大厦将倾,他独木难支。 天命如此,夫复何言?当下他收拾行囊离开。出了城门,居然是桓玄从后赶上 送行。殷仲思只当未见,没有心思与他多言。桓玄冷笑道:"是谁口出大言说什么 要死守襄阳。怎么这会儿跑得比谁都快。 有一股几年来他以为已然克服的自惭羞愧之意慢慢涌上,好似早些年被人数落 时的心情。殷仲思急于逃避,走得更快。 桓玄又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当初稽康也是这样问钟会。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殷仲思学钟会如是答。 "哼,你还是口舌便给,可惜终如我所言: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殷仲思停步怒道:"你想怎样?我虽不才,你也未见得有种。"

桓玄哼笑道:"我何须有种。我是世袭的南郡公,自有尊贵身份,无需文治武 功锦上添花,也不必象寒门子博出命去求富贵。"

殷仲思慨然道:"仗义每多屠狗辈!似你们这般公侯将帅,怕死的怕死,怕事 的怕事,下辈子的富贵不可预期,这辈子的荣华岂肯舍弃,自然是保命要紧。本来 手握重兵,天生好命的有权势者,完全可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何必庸庸碌 碌过这一生?我未能尽力死守,尚有羞愧之心,好过你们全然的无动于衷、麻木不 仁。"

桓玄笑道:"有良心的人才会动不动就这也羞愧,那也顾忌。你这人就是包袱 太重,如此做人殊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