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5大素质让你变身职场达人
4469300000030

第30章 处处有节俭的意识——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2)

节俭既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公司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精辟地说道:“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俭是世上大小所有财富的真正起始点。”

有一次,李嘉诚在回办公室的路途当中发现一枚金属硬币从眼前闪过,滚到车子下面。李嘉诚下了车,要去拣那枚硬币。在他弯腰要拣那枚硬币时,一个门卫提前把那枚硬币拣了起来,并交给了李嘉诚。李嘉诚接过硬币,却从口袋里拿出100元奖励给这个门卫。

人们感到很奇怪,别人只是帮他拣了1元钱,他却给了100元,这是为什么?李嘉诚说,这一枚硬币如果不把它拣起来,它可能会掉到水沟里面,这个社会财富就会流失掉,所以我们不能让人们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和价值流失掉,那个门卫不仅知道珍惜财富,还懂得帮助别人,应该奖励。

思路不同,对于一件事情的决定就不一样。决定不一样,又使得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行动不一样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这种节约个人和社会财富的态度就是做人的基本品质。王永庆,台湾首富,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被誉为“经营之神”。尽管王永庆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但王永庆是绝不忘本的,当年干米店小工的王永庆和现在的台塑集团董事长是一样的。王永庆最大的特点就是节俭,王永庆勤俭节约的作风也一直为人称赞。他曾经告诉工人说:“你们所戴的工作手套,如果一个掌心磨穿了,不妨翻过来,换戴在另一只手上再用,这便是节约能源。”从小吃惯了苦的王永庆,一直保持着刻苦节俭的习惯。王永庆在所用的肥皂只剩一小片时,也不会将之抛弃掉,而是把这块小肥皂黏附在大块的新肥皂上再使用。他的一条旧毛巾,一直使用了27年,一直舍不得扔掉,仍然继续使用。因为用得时间太长了,这条毛巾缺边少沿,非常刺拉皮肤。太太十分心疼他,拿了一条新毛巾想给王永庆换一换,但王永庆却说:“既然能凑合着用,又何必换新的呢。就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在吃的方面,王永庆很少在外面宴请客户,一般都是在台塑大楼后栋顶楼的招待所内宴客,还经常采用中菜西吃的方式,让大家围坐在圆桌旁,由侍者给每个人分菜,一人一份,吃完再加,既卫生又不浪费。台塑集团内的职工食堂,也采取类似的自助餐形式,菜与饭都是自取,而且数量不限,可是舀到餐盘里的饭菜绝对不可以剩下或倒掉,否则就要受罚。王永庆还时常提醒厨师们要节约能源,他说:“汤煮开以后,应立即将火关小,滚汤温度达到沸点100℃以后,继续用火烧,那只是浪费电而已。”

在穿的方面,王永庆也十分节省。王永庆经常是在确实有必要时,才去做一套西服,而不是像一般企业家一样,事先预备好几套西装。有一次,王太太发现王永庆的腰围缩小了,平常穿的西装显得不太合身了,特地请了裁缝师傅到家里给王永庆量尺寸,准备给他订做几套合身的新西服。没想到,王永庆却从衣柜里拿出几套已经很旧的西装,坚持请裁缝师傅把腰身改小就行了,而拒绝订做新的。王永庆认为:“既然旧西装还是好好的,改一改就可以穿了,又何必浪费去做新的呢?”

在行的方面,王永庆也处处节省。有时甚至出差都只肯坐经济舱,而不坐头等舱。到了目的地以后,也不愿住五星级宾馆,大多住在当地的台塑集团招待所里,就连外出时用的小轿车,也反对使用豪华车。许多人都对王永庆在成为台湾大富豪以后,仍然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艰苦节俭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是王永庆对此却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

1975年1月9日,王永庆在接受美国一所著名大学赠授博土学位的典礼上所说的一段话就很发人深省。王永庆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以往生活的困苦。”可见,刻苦耐劳不但是王永庆的座右铭,而且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

处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王永庆,认为不论他的事业有多大的发展,都没有过奢靡生活的本钱。身为台湾省首富的王永庆更是没有放弃传统的勤俭美德,处处以身作则,决不花不应该和不必要花的钱,把这种勤俭朴素的作风带到了整个台塑集团。台塑集团的经营理念是“小气有理”。每一位员工的圆珠笔必须用到写不出字,再拿旧笔芯去后勤部门换新笔芯。

奢侈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勤俭节约,贫穷时要勤俭节约,富有时更要勤俭节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富有,并且也会越来越富有。

随时随地进行节俭仅仅做一个本分的员工是不够的,还要把为公司创造利润作为你最重要的目标。培养自己节约的习惯,不仅为企业增加了利润,也会给自己带来财富。

利润的公式非常简单,即利润=收入一成本一税金。按经济学上的话说,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利润。一提到利润,很多人就想着怎样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公司的钱。其实,向企业内部挖掘节约潜力显得更为重要。

实际上,一味向外谋取利润,倒不如让每一位员工都增强成本意识,厉行节约,这也是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成本每天都在发生,大家习以为常,反而轻易被我们忽略了。员工应该意识到,成本就是公司的投资,也是可以由公司自行控制的因素,而且,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控制过程中来。

在老板盯着成本的时候,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做什么样的工作,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时刻保持成本意识,促进公司更好地实现利润增长目标,这也是有效地获得提升之道。节约成本,增加公司的利润,最终也会增加你的薪金。而公司的利润增长可以扩大你的发展空间。

美国大富翁弗雷德说:“吝惜每一美分,用好每一美分,才是财富增值的源泉。”加拿大渥太华有一家《吝啬家月报》,专门告诉读者怎样省钱。创办者尼克森先生说:“省下一元钱,从感觉上说,往往大于你赚进的一元钱。”

节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员工爱企业如家的重要表现,也是企业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把成本控制好。

在如今的微利时代,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公司员工成本意识很强,同样的产出与品质,却能比别家公司的成本低很多,那么,该公司的竞争力无疑会大大提升,这在那些不能搞技术垄断的行业更为明显。戴尔电脑公司就是这样把成本优势转变为价格优势,奠定了其在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戴尔员工高品质、高产出、低成本的工作,为公司赢得了超额利润,也为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扩展了空间。

员工节省成本一分,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分。如今一些公司都在大力提昌: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分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块煤,每一克料。很多公司对纸张的使用都有严格要求。例如:在打印机和复印机旁一般都设有三个盒子,一个是盛放新纸的,一个是盛放用过一面留待使用背面的纸,另一个才是盛放两面都用过可以处理掉的纸。如果用过一面的纸张不便于用作打印或复印,可以简单装订起来作为草稿纸,或者用于财务报销时贴发票用,总之一定要充分利用,不可随意废弃。

有的公司规定一次性纸杯只能供客人使用。在公司开会时,经常可以看到客人一侧是清一色的纸杯,而公司职员这一侧则是风格各异的瓷杯或玻璃杯。这是因为很多公司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即使这样的小细节,也规定得特别详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员工头脑中为公司节约成本的意识相当淡薄。比如,刚写了几个字的纸就被扔进了纸篓;从洗手间出来不拧紧水龙头;下班以后不关办公室的灯;室内开着空调,门窗却大敞着;等等。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公司资源,而且还使人容易养成懒散、浪费的不良习惯,对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年轻人往往把应该用于发展事业的资本用于时髦的嗜好或娱乐方面。在学校里面,有的学生年轻好胜,爱面子。在他们看来,一分钱老是要掰成两半花,太累太小气!这些人之所以一踏入社会,花钱就如流水一般,是因为他们从不知道金钱对于将来事业的价值。他们肆意消费的目的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以此来换取某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如果能把这些花费节省下来,积少成多,数量一定大为可观,也可以为自己日后的事业奠定一定的资金基础。

富兰克林说得好:“节俭是人一世受用不尽的利益。”反之,一个挥霍无度、奢侈浪费的人,是无权享受这一巨大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