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5大素质让你变身职场达人
4469300000039

第39章 精通业务做专家——领导最喜欢专家型下属

公司是十分需要专家型人才的。因为公司领导不可能样样精通,要做好工作,他必须依赖这样的下属来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转。没有专家型人才尽职尽责、严谨踏实的工作,公司的发展就会失去可靠的基础。专家型的下属精通业务,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他不但不容易为其他人所代替,而且对于公司来说,他还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式的社会,这使得专家型人才成为一个单位里边最受重视的人才,他们既是单位赖以发挥职能的基础,也是单位发展必须依靠的力量。

专家型人才是领导最需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专家型人才愈来愈多地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政治精英们高呼“专家治国”,在西方社会里,学者们则惊于“技术统治时代”的来临。在我们的机关单位里,我们也会很明显地感受到,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如计算机的引入,以及专业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如全面质量管理的引入,更多的有着特殊专业才能的人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领导是十分需要专家型人才的。因为领导不可能样样精通,要做好工作,他必须依赖这样的下属来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转。一个主抓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是不必也不可能知道一座大楼是如何盖起来的,可能也不会清楚邮电部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是以怎样的原理工作的,他只要这些部门首长的汇报、建议、请示,然后提出任务,交由这些职能部门去完成。领导确定目标,但具体落实却是非靠专家不可的。没有专家型人才尽职尽责、严谨踏实的工作,领导便立刻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人。

我国的人事制度,一向是有着专家治理的传统的,许多领导都曾经是单位上的业务骨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从事管理的领导,都有着丰富的生产知识,对基层的各种业务都有着比较详尽、透彻的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党政机关里,特别是在职能部门中,专家型领导就更是不少。由于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心理特质,这些领导也特别喜欢任用专家型的下属。他们深知,这才是干好工作的关键。而对于那些没有专才,只会清谈的人则是十分厌恶。

因此,对于专家型的下属来说,其最大的资本就是精通业务。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他不但不容易为其他人所代替,而且,对于领导来说,他还是不可或缺的。

正是下级的这种业务专长构成了对领导的权力。许多学者认为,权力并不是存于领导一人手上,而是分散在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手上。这些专家型人才在他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对于属于他专业知识范围内的问题所提的意见,必定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足以发挥较大的影响力,受到各方面的尊重,连领导也必须放下架子,表示谦虚,洗耳恭听。这样,这些专家型人才就拥有了相当大的影响领导的能力,成为事实上的领导。其实,这种现象又何尝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工作单位里呢?

有一位叫做莫舍的美国行政学研究者认为,美国的政府在很多方面而今是在专家们(包括科学家们)的掌握之中,并且,在文官法律的广泛领域之内,专业精英通常对于决定人事政策、标准和规章等问题具有最有影响的发言权。事实上,许多专业型官僚正把美国的政客弄得昏头胀脑、晕头转向,高深艰涩的专业词汇把领导人事买上排除在了业务大门之外,政务官们越来越感到他们在业务人员面前正变得手足无措,只好言听计从,放弃控制的打算。

说了这么一大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专家型人才一定要认识到,业务可以给自己带来影响刀,因此你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提高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成为领导的心腹和助手。努力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学问、搞实践,一切都必须从基础做起。从起跑线出发,打好了基础,才能更深入地学习。要成一个专家型人才,优秀员工要学会用知识经验武装自己,不断学习。

要学习了解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可以学习到很重要的东西。有位秘书在一家公司实习,她通过接收各种文件,学习各种公文的写作格式,使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公文写作理论知识得到实实在在的考核,以后都不用再为公文写作而苦恼。而且通过这些公文的内容,她了解了公司的第一手材料,更迅速地了解了公司。通过自己经手的各种文件,可以了解公司的宏观概况、重大举措和发展动态等问题。这样使那些对公司介绍的生硬文字鲜活、丰润起来。她经过学习,很快适应了那家公司的工作,老板对她很赏识,认为她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

即使在我们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中,也可以学到东西,那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例如,做人要讲诚信,重道义,严己宽人,谦逊求实,不能浮躁和夜郎自大。从同事身上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学会语言行为艺术,可以让自己做起事来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不管你有多能干,你曾经把工作完成得多么出色,如果你一味沉溺于对昔日表现的自满当中,学习便会受到阻碍。要是没有终生学习的心态,不断追寻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以及不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你终将丧失自己的生存能力。因为,现在的职场对于缺乏学习意愿的员工很是无情。员工一旦拒绝学习,就会迅速贬值,所谓不进则退。转眼之间就被抛在后面,被时代淘汰。

有个年轻人在河边钓鱼,他看很多人都在这里钓,觉得这里应该是有很多鱼才对。在他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相距并不远。这个年轻人钓了半天,奇怪的是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而那个老人却不停地有鱼上钩。一天下来,年轻人都没有收获。

天黑了,那位老人要走了,这个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问他:“我们两人的钓具是一样的,钓饵也都是蚯蚓,选择的地方也不远,可为何你钓到了这么多条鱼,我却一无所获呢?”老人笑笑:“年轻人,这你就要多学学了,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平静得没有跳动,这样鱼就不会感到我的存在,所以,他们咬我的钩;而你呢,在钓鱼的时候,心浮气躁,心里只想着鱼赶快吃你的饵,眼死盯着鱼漂,稍有晃动,就起钩。鱼不让你吓走才怪,又怎会钓到鱼呢?”

这位年轻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第二天钓鱼的时候就尽力稳住自己的情绪,这样果然大有斩获,虽然还是没有那个老人的鱼多,但比起第一天来实在可以说是大丰收了。

优秀员工要学会学习,虚心地向自己身边的有才能之士学习,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才能改进自己,才能胜券在握。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专家型人才要学会谦虚平和

专家型人才也往往有一弊,那就是傲,又可被通俗地称为清高;过去骂人,说“臭老九”,臭就臭在爱摆一个臭架子,虽然这话粗俗了点,也过于尖酸刻薄,但却讲出了一个真相,指出了专家型人才爱犯的一个毛病。

有些专家型人才傲,是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自己的专业别人理解不了,也干不了,所以就认为自己应该高人一头。

还有些专家型人才是太钻研于业务,以致于不通世事,看不惯别人不懂装懂,更看不惯有些领导盲目干涉瞎指挥,又不注意方法,直来直去地直陈其弊,所以落得一个清高犯上的名声。

但无论哪种情况,傲是专家型人才与领导和谐相处的最大障碍。

傲,便会让领导感到下级不尊重自己,不服从领导;傲,便容易冒犯领导,使领导面子难堪,下不了台。傲不利于下级与领导处理好关系。同时,领导的不支持还会使下级搞不好自己的业务,毕竟搞好业务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的,如财力、人力方面的供应;毕竟下级要专心搞业务还需要无后顾之忧,如拥有住房,所以,傲只会使“专家型”的下级自讨苦吃。

专家型的下属最可贵的品质便是谦虚平和,如果他能和其在业务上的才华相互配合,必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更会受到领导与同事的欢迎。

谦虚平和,并不会减少专家型下属的一分知识、一分才干,它只会提高自己的身价,使领导感到舒心,使自己更受尊重。

谦逊也不会损害下级的人格尊严,正如国画大师徐悲鸿所言:人不可有傲心,但不可无傲骨。谦逊并不会妨碍专家型的下属保持自己思想和操守的独立性,相反,它会使你更加进步,使你品德更加完善。

谦虚平和,还会增长你的才干。古人说的“满招损,谦受益”,正是这个道理。谦虚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姿态,更应是一种内在的真实感受,只有这样,领导才会认为你并不虚伪,可以信任;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绩,从而更增强你自身的实力,提高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这样,无论是哪一位领导上台,你都因有牢靠的资本而无须担忧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谦虚平和而不是恃才傲物更会使你受到同事的欢迎,他们将会对你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他们对你的好评也会传到领导那里,无形中便增加了领导对你的好感。而那些一味地挑剔指责,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多的专业人员往往会受人讨厌,不愿与之一起工作,往往陷入孤立的境地。一旦有其他人能够替代他时,领导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拿他开刀。

所以,专家型的下属,特长在于精通业务,而与领导融洽相处的关键则在于谦虚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