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每天学点饮食学
4470600000029

第29章 食物相克:搭配不当会伤身(5)

按照中医的说法,口疮的起因多由于心火或胃热。麦酱性味甘咸,制作时必放辣椒、花椒、茴香等香料,此皆辛热动火之物;另外,古人还有“鲤鱼至阴之物,阴极则阳复”的说法,如《素问》中就说:“鱼热中,多食之能发风热。”由于麦酱与鲤鱼皆能引发风热,心火上炎则舌疮,胃火上炎则口靡。所以鲤鱼与麦酱合食,久之必发口疮。

4.烧鱼时不宜早放姜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以去腥增鲜,但过早地放入生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影响生姜,使姜不能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酸性(pH值5.5左右)时,放入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烧鱼时应在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以发挥去腥增香的效能。

5.硫磺与馒头不宜同食

蒸馒头用硫磺熏,虽然洁白好看,但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硫与氧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而且会破坏维生素B1,影响钙的吸收。工业用的硫磺含有砷,容易发生砷中毒。因此,蒸馒头不宜用硫磺熏蒸。

安全提醒:白酒不能代替料酒来炒菜

很多人在做饭时把白酒当料酒用,其实这种替代方法是不对的。料酒就是黄酒,一般酒精含量不高,酒中乙醇挥发后,可以去除鱼、肉的腥味。

由于黄酒中含有很多的糖分和氨基酸,可以增加菜肴的香气,调剂咸和甜的味道,使菜肴口感更好。而白酒的酒精度数普遍都比黄酒高很多,尤其是乙醇的含量往往对肉的蛋白质会起破坏作用。而白酒的含糖量要比料酒低,如果烹入菜肴后,鱼、肉会没有味道,效果比料酒差了许多。

六、饮品的不当搭配

茶与相关食物相克

1.茶与鸡蛋不宜同食

有人爱吃茶叶蛋,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鸡蛋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鸡蛋食用。

2.茶与酒不宜同食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踵而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酒性纯阳,具味辛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

另外,酒精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酒后饮茶,使心脏受到双重刺激,兴奋性增强,更加重心脏负担,这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人更是不相宜的。

3.茶与羊肉不宜同食

饮茶已成为不少人的一种嗜好和习惯。因而,有些人在吃羊肉时也饮茶,或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这种做法有害于健康。

羊肉,肉香味美,营养丰富,御寒能力强。我国历来有“冬吃羊肉”的说法,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品。由于羊肉含钙质、铁质,高于猪、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病,如肺结核、气管炎、哮喘和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一切虚寒症状最为有益。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裨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对已有便秘的人来说,吃羊肉喝茶水,更是雪上加霜。 。

所以,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4.茶与药不宜同食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枸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因为药物种类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温水送服,有益无害。

温馨提示:饮茶别贪新

(1)新茶叶不一定纯:根据行家介绍,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芽等的新茶往往带有草青味,若贮存1~2个月再喝,则色泽润绿晶莹,味道更加清香醇厚。又如武夷岩茶、湖南黑茶等,如果贮存得当,甚至隔年陈茶反比新茶更芬芳可口。加之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还原糖等会在贮存过程中经缓慢凝集收敛,口味可更加香醇持久。

(2)新茶多喝有副作用:新茶叶中含量较多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由于时间短未经氧化,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胃肠病变者饮新茶易出现胃痛、腹胀等症状。新茶中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碱、生物碱等易使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血管患者不利,而且也易使人出现头晕、出汗、恶心、失眠等“茶醉”症状。

因此,新茶上市时不应急饮、多饮,应贮放一段时间。

牛奶与相关食物相克

1.牛奶与米汤不宜同食

实验研究表明,若将牛奶与米汤掺后分别置入各种温度下,将导致维生素A大量损失,婴幼儿若长期摄取维生素A不足,将会导致发育缓慢,体弱多病,故喂养婴幼儿应将牛奶和米汤分开。

2.牛奶与钙粉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酪蛋白的含量约占蛋白质总含量的83%,牛奶中加入钙粉,牛奶中的酪蛋白就会与钙离子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在加热时牛奶中的其他蛋白也会和钙结合发生沉淀。所以牛奶禁忌加入钙粉。

3.牛奶与酸性饮料不宜同食

酸性饮料易把牛奶中的蛋白质“点”成牛奶“脑”,使之凝固成块,反而不易吸收。这是因为牛奶是一种胶体混合物,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即在酸性介质中以复杂的阳离子态存在,在碱性介质中以复杂的阴离子态存在,在等电离子时(pH值4.6)以两性离子态存在。蛋白质在等电离子时溶解度最小(鲜牛奶的pH值一般在6.7~6.9),如pH值下降到4.6时,酪蛋白就会沉淀。凡酸性饮料,都会使牛奶pH值下降,使牛奶中蛋白质沉淀而凝结成块,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牛奶中不宜加酸性饮料,如酸梅汤,桔汁、柠檬汁等。同样,在冲食奶粉时也不宜加酸梅晶、山楂晶等作为调味品。

4.牛奶与橘子不宜同食

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遇到橘子的果酸便会凝固,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因此在吃橘子时不宜喝牛奶。如果在饭前或空腹时吃橘子,橘子汁中的有机酸会直接刺激胃壁的粘膜,从而引起胃炎或胃蠕动异常,同时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5.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食

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巧克力被确认为能源食品,含有草酸。如牛奶与巧克力同食,则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就会结合成草酸钙。若长期使用,可造成头发干枯、腹泻,出现缺钙和生长发育缓慢等。因此,牛奶与巧克力不宜混吃和同食。

6.牛奶与果子露不宜同食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果子露属酸性饮料。在胃中能使蛋白质凝固成块,从而直接影响人对蛋白质的吸收,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出现腹泻、腹痛和腹胀等症。如果要吃酸性水果或喝橘子汁等,应在饮用牛奶1小时后进行。单独饮用果子露,不但不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而且还可以预防便秘。

7.牛奶与药物不宜同食

有的人在服药时,不用开水送服,而用牛奶送服,这是不对的。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铁,而钙、铁能与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类等生成稳定的铬合物或难溶性的盐类,使药物难以被胃肠吸收,有些药物甚至会被这些离子破坏,这样就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疗效。所以服药不宜用牛奶送服,而且在服药一个半小时后再饮用牛奶为好。

温馨提示:忌煮奶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