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风云之中原争霸
44768100000022

第22章 、刘虞败亡

袁绍获胜后,信心暴涨,他觉得他可以彻底消灭公孙瓒。

公孙瓒败逃后,袁绍马上派部将崔巨业乘胜追击,进军幽州,很快将公孙瓒围困于故A县城(今HBY县高陌乡)。

袁绍低估了公孙瓒,幽州是公孙瓒的根据地,他已经没有退路,而且他的部队也全部来自幽州,幽州是他们的家乡,一旦战败,他们将无家可归。他们只能死守。

众志成城的力量是永远不能低估的。所以乘胜而来的崔巨业虽然拼尽全力也攻不破故安城。士气下降,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困难。崔巨业决定撤退。就在他退兵南归之时,公孙瓒立刻带步骑兵三万随后反击,到巨马水时大败袁军,杀死袁军约八千人。

公孙瓒并没有停下脚步,乘胜南下,攻破了周边郡县,一直打到了PY县今SD平原南),战场上公孙瓒真正认识了他的老同学刘备:冷静,坚强,能担大任。在委派青州刺史田揩占据齐地之外,特命刘备暂代平原令,并派常山人赵云率队随行。

袁绍没想到公孙瓒能反戈一击,现在青州田楷和幽州公孙瓒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田楷不除,他是睡不好觉的。

于是袁绍又以袁谭为青州刺史,率兵数万攻打田楷。但袁绍又失算了,双方多次交锋,田楷都能势均力敌,袁绍始终无法赶走田楷。这场拉据战相持近二年,双方都疲惫不堪,城门前的茫茫田野,在士兵的多次践踏之下,青草都没有机会生长,双方粮食吃完后,只能交替抢掠百姓。

初平四年初,远在长安的天子派太仆赵岐前来调解,要求各自罢兵。公孙瓒听说后,决定低声下气向袁绍写信求和。界桥及龙凑的失败已经让他丧失了勇气。他非常担心袁绍攻下青州,然后全力北上。

公孙瓒不知道,此时袁绍也是苦不堪言,他大军在外,黑山贼寇多次骚扰大本营邺城,前线又始终无法取得战果,罢兵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于是马上同意和解退兵。

公孙瓒听说袁绍退兵之后,长舒了一口气,他已经没有信心战胜袁绍,他只想经营好幽州这块根据地。

公孙瓒不想和幽州牧刘虞有任何瓜葛,为防止刘虞偷袭,就在刘虞所在的大城东南方修筑小城,两个仇人就这样成了邻居。

刘虞很担心公孙瓒这个邻居,此前他曾多次阻止公孙瓒出兵,但公孙瓒不予理会。刘虞赏赐胡人的财物,公孙瓒也趁机抢走。刘虞派使节向朝廷奏报公孙瓒**掠夺之罪,公孙瓒知道后同样上告朝廷刘虞克扣他的钱粮。现在公孙瓒将常伴左右,刘虞感觉说不出的难受。

唯一让刘虞高兴的是公孙瓒几次失利,心想就算是只猛虎也是一只病虎,他必须乘此机会打压公孙瓒的嚣张气焰,于是以幽州牧的名义派人邀请公孙瓒,没想到几次派人,公孙瓒都是推说有病不来。

刘虞觉得如果公孙瓒这只猛虎养好了伤,必会危害自已的安全,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公孙瓒。

刘虞将想法告诉了东曹掾右北平魏攸。魏攸劝道:“如今天下人都伸着脖子把您当作希望,公孙瓒的文才武略都足堪大用,虽有小过,也应容忍。”刘虞没有说话,他知道,公孙瓒永远都不会为他所用。

初平四年冬天,刘虞亲率近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

要说处理政务刘虞是一把好手,论打仗,刘虞真的不行,他从没打过仗,召募的士兵也大多缺乏战争经验,临行前,刘虞还告诫军士:“不要伤害百姓,只杀一个伯珪(公孙瓒)就行了。”

公孙瓒的部队全分散在外面,面对密密麻麻的刘虞大军,公孙瓒大惊,准备打开东城门逃走。但看见刘虞的军队阵形零乱,刘虞又下令不准毁坏民屋,所以军队虽多,却迟迟攻不破公孙瓒的城门。

公孙瓒一看有机可乘,于是挑勇士数百人,趁风纵火,径直冲杀过去。刘虞近十万之众被杀得大败,刘虞大惊,他没想到公孙瓒这只病虎耍起威风来也比他十万只羊历害。他只能仓皇向北逃到居庸县(今BJ延庆)。

公孙瓒可不手软,一路追击,刘虞显然从来没有考虑过城防的重要性,在他这个蹩脚指挥官的领导下,居庸城仅仅守了不足三天,就被公孙瓒攻破。

平息乌恒叛乱的大功臣、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活捉。公孙瓒将刘虞押到了J县今BJ西南),可怜刘虞一世英明,就这样成了阶下囚。

刘虞的失败证明,人永远不要在自已不擅长的领域冒险。特别是这个领域还威胁到生命。

就在刘虞被捉的同时,京城内传来了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这个消息完全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凶横一世的董卓被杀了。(《三国志》记载董卓初平三年四月被杀,很难知道是《后汉书》记载错误,还是《三国志》记载错误。如果《后汉书》记载错误,只能说明,刘虞进攻公孙瓒的时候是初平三年四月之前。本文后面关于董卓之死按《三国志》记载,前后明间上的不同,实属无奈之举,敬请读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