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风云之中原争霸
44768100000007

第7章 、董卓的野心和欲望

掌握兵权的董卓开始露出本性。他找了个很久没下雨的借口,威逼少帝下诏免去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已取而代之。董卓知道袁家的势力很大,所以他想试探一下袁家的后起之秀袁绍。

召来袁绍后,董卓表明想立陈留王为帝,废掉无能的汉少帝。

没想到袁绍只是应付说:“这是大事,我回去后必定和太傅(袁隗)商量。”

董卓很不悦,他知道必须镇住这个在士族之中有很大影响的领军人物。进一步威逼道:“刘家的这个种儿可不能留。”

董卓的语气极为冰冷,袁绍很紧张,但他知道他不能软弱,更不能任人摆布,他没有吭声,只是默默地向董卓施了一礼,就慌忙逃出了董府。

路上,袁绍才发现一只手已不自觉地摸到了剑柄上,他觉得再留在京城必有危险,他必须离开京城。

袁绍的态度董卓很不满,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袁绍回家后立刻逃奔到冀州。(另《献帝春秋》记载袁绍不同意董卓的意见后,董卓曾说:“小子!天下事难道不由我决定吧吗?我现在就这样做,看谁敢不听,你难道认为我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答道:“难道天下雄健者唯你董公一人而已?”于是就横刀长揖而去。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就后面董卓对袁绍的任命看,笔者认为如果此事属实,就很难理解一边骂袁绍竖子,很快又任其为勃海太守,岂不自已树个敌人。)

袁家四世三公,桃李满天下,袁绍本人又很杰出,甚得士人欣赏,董卓初掌权柄,还是有些忌惮,所以董卓不仅没有加罪袁绍,还听了周毖、伍琼等人的建议,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当然,董卓的那个大脑袋可不是白长的,他封袁绍为渤海太守是有用意的,渤海只是冀州治下一个小而贫乏之地,很难有大的发展,而冀州牧董卓给了韩馥。

他并不想袁绍有所作为。

袁绍不答应并不影响董卓废立皇帝的决心。接着董卓又召集朝臣商议废立皇上。

百官群集之后,董卓昂着头说道:“世间最大为天地,其次为君臣,这是为政之根本。现皇帝糊涂懦弱,不能够事奉宗庙,做天下之主。如今想依照伊尹、霍光之旧例,改立陈留王,大家意下如何?”公卿以下无人敢说话,也无人表态支持。

董卓又高声道:“从前霍光定决议,田延年按剑监督,有敢阻碍方针大计的,都以军法从事。”此话明显有威胁的意思,在座的都受到震撼,更没有人敢表态反对。

尚书卢植坐不住了,他知道再无人说话,将更加助长董卓的嚣张气焰。

“从前太甲即位之后暴虐昏暗,昌邑王罪过有一千多条,所以才发生废立之事。当今皇上尚还年轻,行为没有不当之处,不能和以前的事例相比。”

董卓没想到有人敢出言顶撞,他必须杀鸡儆猴,当然卢植并不是普通的“鸡”,他就是一只不听话的“猴”,那么就杀猴震******愤怒的董卓足可以令任何人低头,除非对方不要命。

董卓命令就地处死卢植。

董卓的话音刚落,刚征召的大儒蔡邕(关于蔡邕进京一事,将在此后详细述说)就出来说情,还有一个叫彭伯的议郎也赶紧出来劝阻:“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

董卓没料到有两个人帮卢植求情,其中还有他非常看重的蔡邕。他并不想得罪所有的士人,只得作罢。

但卢植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冒犯他的权威,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下令免除卢植的尚书之职,宣布结束朝会。

不久,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和上次不同的是,坐在大殿之上的还有皇帝的生母何太后。但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何太后只是一个提线木偶。

董卓大声道:“皇帝在为先帝服丧期间,没有做儿子的心态,仪表举止不像个君主,如今废为弘农王。”

没有人再敢说话,大家默默地看着董卓命人将诏书递于太后,然后,太后身边的奴婢盖上了象征皇权的大印。

太后下诏: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汉献帝。

董卓并没有放过何太后,又指出太后逼迫永乐太后,违背婆媳之礼,有失孝顺之德,使永乐太后忧郁而死,将其迁移到永安宫。

几天之后,经历重重打击的何太后,无疾而终,死因不明。

不久董卓升任太尉,代理前将军事务,改封郡侯。

至此,京城内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对董卓的决定说“不”。董卓开始尽情享受权力带来的无尽“乐趣”。

他知道洛阳城中王族的宅第相连,家家都积蓄很多金帛及财产,有意放纵士兵冲进这些王族的家里,**掳掠妇女,抢劫财物,令这些贵族整天提心吊胆,朝不保夕。董卓把这种抢劫叫作“搜牢”。

何后下葬,董卓又令人挖开文陵,把墓中的珍宝全部取走。

董卓还经常深入皇宫,奸污公主,霸占、抢走看得顺眼的宫女,宫廷内外百官,稍有触犯,即被董卓施以酷刑,没人能够自保。

董卓曾率军前往阳城,正碰上当地百姓在土地庙前集会,董卓突发奇想,命令部下把在场的男人全部杀死,女人抢回去做奴仆。

士兵得令后,疯狂地冲向了手无寸铁又毫无防备的“待宰羔羊”,在男人和女人的哀嚎声中,董卓及其部下感受到的只有兴奋和从未有过的乐趣。

他们把男人的头砍下来,挂在车辕上,把抢到的女人塞到车上,连同集会上抢到的财物,一路上唱着喊着全部拉回洛阳。

为了积累财富,董卓又命人毁坏五铢钱,改铸小钱,尽数搜取洛阳和长安附近铜人、铜钟、飞廉、铜马之类,来充作铸钱的材料。因此钱贱物贵,谷子一石值钱数万。另外董卓命人铸的钱没有轮廓花纹,不便于人们使用。

铜人本是秦始皇在临洮见到个子极高的怪人后令人铸造。董卓是临洮人,虽说一铸一毁,但洛阳的人都认为他和秦始皇一样的的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