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维决定成败
4477700000026

第26章 整体思维(3)

沃尔特·迪斯尼就是一个人极具远见的成功人士。他想象出一个这样的地方:那里想象力比一切都重要,孩子们欢天喜地,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新世界探险,小说中的人和故事在生活中出现,触摸得到。这个远见后来成为事实,首先在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后来又扩展到美国的另一个迪斯尼公园,还有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法国、一个在香港。他的乐园已经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必须具有长远的心态。只有眼光放远,才能有大成绩,做成大事业。

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远见跟一个人的职业无关,他可以是一个货车司机、银行家、大学校长、职员、农民。世界上最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者,而是没有远见的人。

但是,远见就跟正确思维方式一样,不是天生的,你也无需生下来就具备看到机会和光明的未来的能力。远见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本领。那么,我们该如何使自己的远见变成现实,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呢?下面的知道原则或许会有帮助:

1、不要斤斤计较

要大处着眼,对别人不要太小气,不要总计较一些小事情和小利益,不要为了争一点小利而损害了自己大的利益,例如有时候为了争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可能损害了自己在团队中的形象,结果是得不偿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不要急功近利

做事情要多考虑长远利益,而不是仅仅盯着眼前利益,要以长远利益为重,不要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长远利益,对实现自己长远目标有利的事情要努力去做,对长远目标不利的事情坚决不要做。

例如冲级别,虽然暂时很勉强的上了一个级别,但由于是“冲”上去的,冲的时候可能会遗留一些对销售队伍将来健康发展不利的因素,这样的情况下就宁可不冲。

3、不要有投机心理

完美是一个非常公平的事业,在这里没有空子钻,不可能少劳多获,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想走捷径,不要想投机取巧。老老实实照着业务指导教的方法去做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4、积极但不心急

成功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行动,但心情不能急躁。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对自己要有耐心,对成功要有信心,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5、要有恒心

有个年轻人很想发财,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个秘密,如果在清晨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能在村外的海滩上找到一块“心愿石”,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和一般石头不同的是,“心愿石”很温暖而且会发光。这个年轻人就每天早晨去海滩捡石头,发觉不温暖不发光的,他就丢到海里,一天又一天,他在沙滩上找了大半年,仍然没有找到。有一天,他又去捡石头,发现不是就丢到海里。一块、两块、三块……突然,他“哇“地大哭起来,原来他发现刚才丢到海里的那块石头是温暖的,就是“心愿石”他却因为习惯而丢掉了。

失败者往往是因为有着轻易放弃的习惯,而成功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不断的努力,杂七杂八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都是有可能的,这时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要轻易退却,永远不要放弃。

完美事业不是一场短跑比赛,不是看暂时跑的多快,而是一场马拉松,关键看你能跑多久,需要我们的毅力、有韧性,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6、要遵守规则

规范经营是完美事业永续经营的基础,每个业务员在开展业务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则,业务队伍要有纪律、有秩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违反规则,如夸大产品、降低销售、挖别人墙角等,会扰乱市场破坏市场,损害完美形象,也损害自己形象,从而严重影响完美长远的发展,因此无论如何都要遵守规则。

7、要舍得付出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要懂得有付出才有收获,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先有付出后才有收获。

不计较个人得失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中的是人的德行修养和德才培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践,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当时也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齐军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践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个也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做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践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真的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践,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践兴师问罪。宓子践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得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践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认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得与失应该如何取舍,宓子践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

又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人在西南联大读书,他们老老实实地甘于清贫,潜心读书,不像当时许多人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畸形繁荣所迷惑,为捞黄金美钞而忙碌奔波。由于他们踏踏实实地求学,堪忍钱财之失,后来终成大业,成了世界著名科学家,为祖国增光,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得失之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而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是认识其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虚幻不实的东西,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

如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宽心自如地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健康高于一切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获得长远发展的保证。拥有健康并不能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因此,健康高于一切。

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成就大事,其首要条件就是每天都能以一副体强力健的状态、精力饱满的身体去对付一切,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需要强健的身体去从事的,一个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人是很难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的。

清醒的头脑、坚强的意志、旺盛的精力,都是来自于健康的身体。的将军,不肯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去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肯去参加大战。

史特威夫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前几年他身板结实,做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后来他为了争取一笔大生意,没日没夜地工作。家里人建议他去锻炼身体,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可是他总说没时间。三年后,史特威夫得了严重的心脏病、脑血栓,经常住进医院。史特威夫虽然成为了超级富豪,可他吃的事物却不及他家饲养的宠物狗。那只狗每星期要吃100元钱的食物,可他每星期的饭费却用不上30元钱,他每天只靠少量的牛奶和面包打发,人因此瘦得像一根麻杆儿,还病怏怏的。史特威夫的病体全是他自己闹的。

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人体就像一架精美无比的机器,体内各个器官便是这架机器大大小小的零件。只有当这些零部件相互构成一种和谐、均衡的关系时,这架机器才能运转自如。因此,我们要想获得健康,就要过着有节制、和谐的生活。

在人生的战斗中,能否得到胜利,就在于你能否保重身体,能否保持你的身体于“良好”的状态,一匹有“千里之能”的骏马,假如食不饱、力不足,在竞赛时,恐怕反而要败给普通的马。一个具有一分本领的体力旺盛的人,可以胜过一个因生活不知保养导致体力衰竭但具有十分本领的人。假如在我们的血液中没有火焰的燃烧,在我们的身体中没有精力的储存,那么我们在人生的战斗中,一经打击就会彻底的失败。

一个具有足以应付任何境遇、抵挡住任何事变的旺盛体力的人,他一定能够从那些阻碍体弱者成功的烦闷、忧虑、疑惧等种种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将他的体力和精力都投身到他所从事的事业中,从而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而健康的维持,有赖于身体中各部分的均衡。成功的取得,又有赖于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的努力,以求得身体上的平衡,当身体上的平衡得到以后,精神上的平衡,也就容易得到了。

许多人认为身体是很好“说话”的,认为可以破坏一切健康法则:在一天中做两三天的工作,在一次宴会上吃两三天的食物。我们以为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糟蹋身体的健康,然后而通过请教医师,光顾药房来补救。

我们多数人的生活,都往来循环在两个极端中——糟蹋身体和医治身体——结果是:消化不良、精力衰微、神经衰弱、失眠、精神抑郁不予!

一个人最经济合算的做法,就是积蓄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以作为获得成功的长久资本。世间没有别的东西比我们的身体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它,保证我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