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33

第33章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人生本来不是为了像野兽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但丁,全名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1321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杰出的的代表人物之一,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著作《神曲》是世界经典。

1265年5月,但丁出生,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娶了一个温柔体贴的女人,为但丁带来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少年时,但丁刻苦自学,虽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但他从朋友那里了解了不少东西,对诗歌、神学、哲学、伦理学以及历史、音乐、绘画、天文和地理等均有很深造诣。

1289年6月,24岁的但丁当了骑兵,参加过几次战争。

33岁时,但丁结婚,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1300年6月,但丁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六名执政官之一,负责协调归尔甫党内部的黑、白党之争。期间,把带头闹事的黑、白两党领导人驱逐出境,这挫败了教皇干涉佛罗伦萨内政的阴谋。

1302年1月,但丁被罗马教廷宣布犯有巧取豪夺、非法赢利和反对宗教罪,流放2年,后改为终身流放。

但丁在意大利各地流落,以讲学和作诗自慰,1317年,应意大利东北部拉文纳统治者之邀,携子女到拉文纳安度晚年。

1321年9月14日,但丁客死在拉文纳。

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在20多年的流放生涯中,历时十四年将一生中的恩怨情仇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神曲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长达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是但丁的代表作,原名为“喜剧”, 1555年后,人们在原书名前加上修饰语“神圣的”, 在我国,则将书名译为“神曲”。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中世纪文学哺育出的瑰宝。诗人借助基督教救赎观念和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神学教义,以惊人的想像力,把以梦幻、寓意、象征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学艺术推向了高峰。它批判了教会的禁欲主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后人把它和荷马的《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汉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合成为欧洲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

珍惜劳动的成果

一天,但丁来到街上,他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在一家铁匠作坊门口停了步。

但丁坐在门口的石级上歇息,他忽然听到有人在唱他的诗歌,那唱歌者的心情并不是但丁所要传达的。但丁心头不高兴,他四处望了望,看见里面的铁匠一边打铁,一边兴奋地唱着他的诗歌。

但丁走过去,二话没说,拿起铁匠打制的工具一件件扔到大街上。

铁匠奇怪,问他:“你怎么了,疯了吗?”

但丁没有理睬,依旧扔工具。

铁匠气坏了,走过去说:“喂,你到底怎么了?干嘛毁我的东西!”

但丁冷笑着说:“你不先毁我的东西,我会毁你的吗?”

铁匠听了,摸不着头脑,问但丁:“我何时毁了你的东西?”

但丁镇定了下来,很平和地说:“你刚才不是在唱诗歌吗,那是我的诗歌,你唱诗歌,却不按我所传达的感情去唱,当然是毁坏我的作品了。”

铁匠一愣,良久没有说话。

但丁就是这样珍爱自己的作品,他不容别人歪曲其中的意思,你也应该像他一样爱惜自己的东西,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