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40

第40章 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1799年,巴尔扎克出生,小时候成绩不好,父母对他没有抱什么希望。

大学毕业后,巴尔扎克进了律师事务所,不久后,辞去了这份工作,专心写作,但他的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

182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朱安党人》使巴尔扎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迈进了第一步,二年后《驴皮记》的出版使他名声大躁。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巴尔扎克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连同以前创作的小说,合成《人间喜剧》。

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巴尔扎克积劳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的主要作品是由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社会百科全书“,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关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家史,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行文如滚滚洪流,直泻而下,笔势酣畅,成了一道美丽的文学风景,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巴尔扎克出生在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很阔绰,他上大学时学习法律,但他却钟爱于文学创作,并想大学毕业后当个作家。

他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父亲很是反对,要让他当一名出色的律师,他的母亲还算很合情合理,考虑了一段时间后,答应了巴尔扎克的要求,但条件是,他们只供巴尔扎克两年的生活费,两年以后,巴尔扎克如果还没有成为有名气的作家的话,他的经济支出完全有自己料理,巴尔扎克同意了,在自己大学毕业后,租了一间很不错的房子,开始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生涯。

然而,很不幸,两年后,巴尔扎克在文学创作上仍没有什么绩效,他的父母建议他转行,到法律行业去,好好的做一位出色的律师。否则,他们将中断对巴尔扎克经济上的支助。

巴尔扎克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仍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父母也拿他没有办法了,任由巴尔扎克自己做主,渐渐地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支持。

起初,巴尔扎克还算幸运的,父母给的生活费还留有很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巴尔扎克没有了经济支持,他只好靠稿费来维持生活。可稿费毕竟很少,巴尔扎克很难维持每天的衣食起居,他开始借债,住进了一间普通而且简陋的平民的房子。

他所在的地方,夏天不挡热,冬天不挡寒,而且有时还噪噪杂杂的,巴尔扎克没有低头,没有向父母要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仍继续坚持文学创作。

他开始负债累累,吃的东西也从平常的“香肠”“火腿”“奶酪”“牛排”变成了干面包泡白开水,他仍吃得津津有味,还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里面有许多可口食品的字样,就这样窘迫,巴尔扎克还是没放弃对文学的热忱,仍坚持文学创作。

更发人深省的是,巴尔扎克破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在上面写了这样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巴尔扎克很乐观,也很聪明。曾经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巴尔扎克研究好了住地附近的地形,找准了逃跑的路线,以便债主来时可以随机应变,找个安定的角落躲藏下来。那边只要一敲门,邻居院子里的狗就会叫起来,巴尔扎克便集中了精神,在债主还没有到来之前,已经溜之大吉了。

这就是困顿中的巴尔扎克,他为了文学创作,情愿抛弃富有家庭环境的资助,常常让债主逼得四处躲藏,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坚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这也许是你学习巴尔扎克的关键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