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50

第50章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

人们为了获得生活,就得抛弃生活。

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20世纪德语小说家,现代派文学、法国“新小说”的鼻祖。终生未娶,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妹妹,自幼爱好文学、戏剧。由于父亲性格粗暴刚愎,使得卡夫卡从小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阻影中”,养成了他日后孤僻忧郁、内向悲观的性格

1901年,卡夫卡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化学、文学、法律,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

1904年,卡夫卡开始发表小说,1912年写成的短篇小说《判决》建立起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1921年,卡夫卡肺结核复发,咳血,第二年6月辞去保险公司职务,养病期间,游历欧洲各地,一边坚持创作。

1924年,因肺病恶化,医治无效, 6月3日,卡夫卡病逝。卡夫卡死后,他的好友布劳德违背他的遗言,替他整理遗稿,出版了他的三部均未定稿的长篇小说以及大量书信、日记等,并替他立了传。

卡夫卡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作品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小说内容怪诞离奇,形式新颖别致,语言风格精确、细致、客观,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美国》、《城堡》、《变形记》、《中国长城的建造》、《审判》。

要为他人考虑

卡夫卡内向、孤独、忧郁,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但他祝愿身边的每一个人,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一生,一生幸福!

有一天,卡夫卡卧病在床,亚诺许·吉斯达来看望他。亚诺许是卡夫卡同事的一位儿子,他爱好写诗,喜欢读卡夫卡的作品,常常与卡夫卡交谈。亚诺许和卡夫卡都是犹太人后裔。

这一次,他们谈论犹太人受迫害的事情。亚诺许神采洋洋地说:“我母亲心肠善良,是我们附近村庄出了名的大好人。她经常帮助那些因迫害而生活困难的犹太人,所以每当她出门,都有人向她致敬,吻她的脸。”

卡夫卡看他神奇昂扬的样子,微笑着对他说:“是啊,我也经常在大街上吻那些犹太人,他们并没有帮助我什么,我只是出于礼节而已。”

亚诺许稍微停顿了一会儿,用惊讶的目光看着卡夫卡,接着说:“你整日呆在一个房间里,不觉得苦闷吗?”

“习惯就自然了,我感觉倒挺好,可以看书、听音乐,不也是很不错嘛!”

亚诺许没有吱声,他打量了一下卡夫卡住的病房,然后转过头来对卡夫卡说:“你就住在这个小小的房间,我看你孤独的像笼中的小鸟。”

卡夫卡想了一下,眼睛发出柔和的目光说:“我的确很孤独呀,比笼中的小鸟还孤独,我孤独的就像弗兰茨·卡夫卡。”

亚诺许没有话说了,他没有猜到孤独中的卡夫卡有着幽默的心灵。

多为别人着想,多给别人带一些快乐,卡夫卡是苦闷的,但他精神饱受折磨的同时,没有忘掉让他人开心一点,他不快乐,只要能使他人快乐,卡夫卡还是甘愿打破自己日常生活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