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75

第75章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健康为最好的天赋,知足为最大的财富,信任为最佳的品德。

乔达摩·悉达多(前566年~前486年),生于今天尼泊尔境内的蓝田比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子,佛教创始人,大约与中国的孔子同时代。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世尊、释尊等。

前566年,乔达摩·悉达多出生,父亲净饭王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母亲摩耶夫人是天臂城国王的女儿。

16岁时,乔达摩·悉达多与同龄的表妹结婚。19岁时,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抛弃财产,离开王宫,开始了他身无分文的流浪生涯。

35岁时,乔达摩·悉达多坐在菩提树下沉思,当黎明到来时,他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此后,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北部传教近45年。

前483年,乔达摩·悉达多逝世。

释迦牟尼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佛教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宣扬自我牺牲精神,提倡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世间充满了痛苦,生老病死都是反复无常,应当注重修炼,善恶有报。佛教的“来世天国”思想,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民有极大的吸引力,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提供了精神支柱。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哲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著名的“形神之争”、 宋明理学、维新运动的社会改良等都贯穿着佛教的哲学思想。中国瑰丽的文学作品如《搜神记》、《西游记》等故事大多取材于和佛教有关的传说,一些艺术家如狂草怀素、“书圣”王羲之等都深受佛教影响。流行至今的盂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渊源于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仍是一些人的行为准则。

体验生活磨难

悉达多出生在王室,从小无忧无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坦生活。到了少年,悉达多打算出去游玩,但遭到了父王净饭王的反对。净饭王告诉他,外界很残酷,不像宫廷里那么和谐。出于好奇,悉达多还是在父王不知道的情况下走出了皇宫。

悉达多看到了一些令他不堪入目的现象,例如农夫在田间汗流浃背、耕牛遭到农夫的鞭打、翻出土的虫子被小鸟吃掉、小鸟被蛇蝎吞食,他觉得,世间太残忍了,所有的事物最终都得被其他的食物消灭……

因为这样的经历,悉达多开始讨厌宫廷里喧嚣享乐的生活,向往宁静清幽的世外,不愿意看到整天锦囊玉食的王公大臣。

到了青年时期,悉达多几次希望出游,可净饭王都没有同意。悉达多只好乘坐七宝轮车,悄悄地溜出宫外。

在外面,他看到许多现象:

一次,悉达多从东门出游,在出游的路上,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扶竹杖、步履维艰。悉达多下马帮助他,但遭到了老人的拒绝,悉达多心里很不好受。

一次,悉达多从南门出游,在出游的路上,看到一个面色痿黄的病人气喘呻吟、痛苦流涕,悉达多有感于人生多病,回到王宫后久久不能平静。

一次,悉达多从西门出游,在出游的路上,看到一个直挺僵卧的死人淤血流溢,一家老少放声大哭,号悉达多心生忧愁,感到人生苦短。

一次,悉达多从北门出游,在出游的路上,看到一个圆顶缁袍的出家人精神朗澈、威仪有度,悉达多顿生羡慕,决计修行解脱人之“老”、“病”、“死”。

后来,悉达多放弃了富贵享乐,刻意修行,在菩提树下静悟,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

如果你正在享受幸福的生活,那么你还应该知道可能有不少人正在备受煎熬,否则你就可能不知道幸福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