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4491500000097

第97章 世界著名慈善工作者——特丽莎修女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承担就够了。

为了为贫困者服务,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穷人。

果实里包裹着阳光,但果实脱落之后,阳光并不脱落。

特丽莎修女(1910年~1997年),出生于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1950年加入印度国籍。她终生致力于慈善与和平事业,先后获得印度尼赫鲁奖、美国约瑟夫·肯尼迪奖,1979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享有“世界贫困之母”的美誉。

1910年8月26日,特丽莎修女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一个阿族家庭。

1929年,特丽莎修女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市加尔各答县,开始了她一生为之奋斗的解救穷人的事业。

1949年,特丽莎修女创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组织,翌年加入印度国籍。

1979年,特丽莎修女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9月5日,特丽莎修女87岁时,与世长辞,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不亚于甘地葬礼的国葬。

作为慈善工作者,特丽莎修女对印度乃至世界的和平与慈善做出了杰出贡献。她于1928年远赴印度,受训后成为修女,1946年离开修道院致力于慈善事业, 1948年开始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为濒死者、弃婴、赤贫者、麻疯病人服务,1950年在加尔各答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她以其坚强而善良的形象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深受各方人士的尊敬和爱戴。自述集《活着就是爱》,激励穷人要好好地活下去,给了他们许多生活的信念。

真情无处不在

特里萨修女具有金子般的心肠。 38岁那年,她来到加尔各答贫民窟开展工作。在贫民窟里,特里萨修女看到的是破烂不堪的木屋、衣衫褴褛的孩子和痛苦呻吟无钱治疗的病人。特里萨修女决定要好好的帮助他们。

一天,特里萨修女走在街上,一个脏兮兮的小孩子伸手向她讨钱。特里萨修女仔细打量了那个小孩,看见他不仅衣衫褴褛,而且还断了一条腿,并且断肢处还流着血。特里萨修女心里疼得厉害,蹲下身子说:“来,孩子,我帮你包扎伤口。”说着特里萨修女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布准备为那个小孩包扎血淋淋的伤口。

谁知,男孩摇摇头说:“不,我不让你给我包扎伤口,我要你给我十个卢比。”

当时,特里萨修女身上只有五个卢比,于是,她抱歉地说:“对不起,孩子,我是个穷修女,只能替你包扎伤口。”

“那么,你身上有治结核病的药吗?”

特里萨修女微微笑着说:“当然有!我每天都在病人之间来回奔波,什么药都有。”说完,特里萨修女取出装有治结核病药的瓶子。

男孩看见,抓过瓶子,道了一声谢,就拄着拐棍往贫民窟方向走。

特里萨修女觉得奇怪,于是跟着小孩一起进入了贫民窟。小男钻进了一个小窝棚,特里萨修女也弯着腰跟着钻了进去。里面黑乎乎的,只依稀看到一位妇女躺在破烂不堪的地板上。

那个妇女十分客气,请特里萨修女坐在她身旁,轻声地和特里萨修女谈着家事。从她口中,特里萨修女得知,她患了结核病,那个小孩是她的儿子巴布。

巴布给妈妈端水过来,把盛有治疗结核病药丸的小瓶子递到妈妈手里说:“妈妈,吃药!”

特里萨修女看了这一幕,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她向那位妇女行合掌礼,祝福地说:“愿上帝保佑你早日康复!”然后,特里萨修女把随身所带的维生素丸拿了出来,准备送给妇女。

但令她吃惊的是,那妇女摇了摇头,高兴地说:“谢谢你!不过,里面还有生病的老人,你把这些药丸送给那位老人吧。”

顺着妇女的手指的方向,特里萨修女看到里面躺着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妇人。看到此情此景,特里萨修女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那位妇女在自己如此窘迫的情况下,还惦念着别人,这是多么的善良啊!

亲爱的朋友,伸出你的双手为世界献出小小的爱吧!哪怕是一句温言,一个微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满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