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4492100000019

第19章

以道佐人主,要用道来辅佐人主,

不以兵强于天下。不要以武力逞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用武力的恶果很容易显现:

师之所处,军队驻扎过的地方,

荆棘生焉;荆棘就长起了;

大军过后,大战之后,

必有凶年。必然出现灾荒年。

故善战者果而已矣,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得到胜利就算了,

勿以取强焉。是不以武力来逞强的。

果而勿骄,胜利了不要骄傲,

果而勿矜,胜利了不要自我抬高,

果而勿伐,胜利了不要夸耀,

果而勿得已居,胜利了要以不得已的态度对待,

是谓果而不强。这才叫做胜利而不逞强。

物壮则老,万物发展到鼎盛就会必然衰退,

是谓不道,这样就叫没有达到道的境界,

不道早已。没有达到道的境界就会过早消亡。

注解:

(一)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道”:这个道的范畴进一步缩小,乃是用于辅佐人主的道,这个道的含义是什么呢?后面讲“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则这个道的意义就包含了不壮不老、得道久长的内容。中国民间老百姓有句俗语叫做“不寒冷、不发烧”,其用意也是想平平安安得久长,这也是一种修身之道。

(二)其事好还

“好”:容易;“还”:恶果显现。

(三)必有凶年

“凶年”:不一定单指荒年,荒的意义主要指欠种欠收;还有病疫之类的灾害,亦可谓凶。

(四)故善战者果而已矣

“善战”:包含用兵和对待战争的善于处理。“果”:本指结果,这里指把握了胜利和实现了战争本来的目的。

(五)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发展到鼎盛,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个原则是不合于道、不遵循道的吗?不是,且恰恰正在客观规律之道中。问题在于,老子在这里讲的“道”,是长久之道。何以长久是一种道,因为长久肖法那“不可道”之“道”:它不仅久长且超越一切时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可解为是该“物”不遵循道,因为其“壮则老”本身就在客观规律之中,不由自主,不由选择。

章析:

此章劝教要以道佐人主,以道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战争,这样才能长久。把宇宙万物总体的大道,下降用之为战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纵然以“道”的原则胜利了,最终也是不能长久,只是延续了一些时间而已,那些诸侯各国的争战,哪里谈得上什么道呢?如果真能“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事实上战争的本意几乎就丧失完了。战争的本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宣泄,为了欲望,为了某种目的,为了占有,这一切一旦实现之后,又焉得不快、焉得不骄、焉得不荣耀呢!发动战争者往往首先就是具有七情六欲、私心杂念的人,如果真正有道,就不会兴起不义的战争了。

老子不是没有看到这些,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看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不得已而讲了一番战争之道。他的“不道早已”,也可算是对穷兵赎武者的诅咒。

此章,老子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自己的战争观,这种战争观的总领思想,就是一开始的“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由此可知,本章的战争观,其实主要是针对穷兵黩武、以兵强于天下者所发出的警言。换句话说,老子并不是也并没有反对对穷兵黩武、以兵强于天下者所进行的抵抗和反侵略战争——更进一步说,老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但却并没有反对正义的战争——这是我们在理解老子战争观时必须澄清的一个原则问题。

毛泽东说;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必须拿起武器进行战争。毛泽东的战争观,不是穷兵赎武、以兵强于天下观,毛泽东的战争观,本质上是认可可以用正义的战争制止非正义的战争观,这在思想方法上与老子的战争观是不矛盾的。

所以,当我们在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当我们在理解老子思想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一方面学习老子的中观思想,一方面违背老子的中观思想去理解老子,把老子的中观思想理解为偏激、走极端,把老子的战争观也理解为偏激、走极端,理解为一味放弃战争的逆来顺受、举手投降。这样思考,这样做的结果,它同样是“其事好还”的:把我们自己沦为毫无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的,自我脑控的、作茧自缚的、束手就擒的任人宰割、任人支配、任人榨取、任人奴役、任人驱使的肥猪肥羊和工具。

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道理:究竟是和谐拯救危机还是斗争反抗谐拯救危机。

如果和谐能够拯救危机,那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全中国人民无须抗日,只要解散国军,解散八路军和新四军,箪食壶浆而举国投降,那不就解决问题了?

如果战争能够拯救危机,那么发动战争的日本的国土吃的就不是两颗原子弹,而是太上老君包治百病、包解百难的仙丹;昔日的德国柏林就不会成为一片废墟,其国家元首也不会自杀于地下室。

所以,简单地断定和谐拯救危机或战争拯救危机,这两种观点都是走极端的偏激,都是错误的。

真正能够拯救危机的,不是偏激的、消极的思想观点,而是中观、中道的思想主张。

中观、中道的思想主张,是合于道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是强大如雷霆、不竭如江河的思想主张,是天地之正气、人间之正义的思想主张,是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思想主张;它既不是穷兵黩武的思想主张,也不是自我阉割束手就擒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