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4492100000057

第57章

不出于户,不出住房,

以知天下。就知道天下的事情。

不窥于牖,不窥视窗子的外面,

以知天道。就知道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

其出弥远,人们走出去愈远,

其知弥甚。它们知道的事情就愈少。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弗行而知,不去亲历就能知道,

弗见而名,不去亲见就能分辩,

弗为而成。不去行动就能功成。

注解:

(一)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不出门就知道世界的情况,这是因为把握了大道,知道了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法则。在今天来看,只有通过电磁波才能实现。但老子讲的“知”,又未必是我们所视听到的现象,其所谓的“知”,是指对外部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完全了解。

(二)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窥”:看的意思。“牖”:窗子。“天道”:万物的自然规律、运行规律。

(三)其出弥远,其知弥甚

“其”:指常人。“弥”:愈。“甚”:少。常人与圣人不同,常人走得愈远,知道得反而愈少,何以故?因为常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得愈远,五音、五色、五味等等东西就愈多,属于有范畴的虚假的东西就愈多,因此就愈迷糊,知道的东西就更少。(四)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

“弗”:“不”。圣人不仅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而且还能因此及彼、由表及里,从片面知道全面、从一点知道整体。这是由大道的统一性和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性来构成的。“弗为而成”,乃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另一种说法。

章析:

从以上对圣人的能力的描述来看,确实与常人不同。乍看起来,老子所述的圣人的能力,好象是一种极大的夸张,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圣人把握了宇宙大道的原由,这是因为圣人的道德修养,已经是道德双齐的原由。当然,所谓不出于户、不窥于牖等等,是老子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并不是圣人没有感觉系统。此与中国古代所谓“善易者不卜”之理相通。

因此,本章的内容,不是讲神仙功能,而是针对社会客观事物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来讲的。俗语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一定程度上,正反映了以小见大,以此见彼的成立。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故:

知一,即知一切;知一切,即知一;

知一叶,即知秋;知秋,即知一叶;

知此,即知彼;知彼,即知此;

知1,即知2,;知2,即知1。

等等。

若以今天的科技发达,在家里通过电脑电视甚至通过在大脑里安上芯片等就可以知道天下事来理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是小用之解,不是本质理解,实质上是谬解,否则,“不窥于牖”又怎么“以知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