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萨达姆传
449400000075

第75章 “红色黎明”行动:抓获萨达姆-侯赛因(1)

“红色黎明”行动:抓获萨达姆-侯赛因

2003年12月12日晚,来自德克萨斯州胡德堡军事基地第四步兵团的600名美国士兵发动了代号为“红色黎明”的行动。这个代号取自帕特里克-斯韦兹和查利-希恩主演的好莱坞电影《红色黎明》——一部虚构苏联入侵美国的影片。萨达姆的一些亲信在提克里特附近地区落网,他们向美军提供了萨达姆可能藏身之地的线索。9个月来,萨达姆成功避开了121特遣队的追捕,这支特种队伍由美军特种部队、中央情报局特工抽调的精英组成,任务是抓捕那些“具有高度价值的目标”。参加“红色黎明”行动的士兵们突袭位于提克里特地区、代号为“狼獾”1号与“狼獾”2号的两个可疑地点。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机跟踪拍摄整个行动过程,美国高级军官和情报官员们在荧光屏前密切监视着行动的进展。

最后在提克里特南部的道尔镇的一间农舍里,美军找到了萨达姆。站在农舍外面,可以望见萨达姆在他家乡建造的河边宫殿的闪烁灯光。当时萨达姆正蜷缩在一个面积大约为48平方英尺的地洞内,里面只有一盏灯和一台流通空气用的风扇。萨达姆手边有一支手枪,他穿着黑色裤子,白色T恤的外面罩着一件黑色衬衫。在这栋只有两个房间的小屋里,美国士兵找到了两枝AK-47自动步枪、75万美元现金、一些衣物和书。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他们找到了一堆卷心菜和一些脏碟子。萨达姆吃的食物包括一些正在腐烂的水果、土耳其软糖、糖果棒和午餐肉罐头。屋子里没有手机及其他任何通讯设备。

一辆伊拉克出租车停在房子外面,它是萨达姆往来于不同藏身之所的交通工具。数月来,为了安全起见,萨达姆一直周旋于提克里特附近的20到30处房子之间。亲戚和族人给他提供了保护,另外还让他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在两个儿子被杀死之前,萨达姆还经常和他们见面。有意思的是,萨达姆这些东躲西藏的日子与他在1959年沿着底格里斯河逃亡到叙利亚的情形十分相似,而他的早年逃亡生涯已经在电影和小说《长夜漫漫路迢迢》中得到详细描述。56

当“红色黎明”行动展开时,萨达姆和保护农舍的两个保镖都没有作出反抗。抓获萨达姆时,数百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一枪未开。萨达姆的两个儿子按照提克里特人的传统,与追捕者们展开过激烈的枪战,而后丧命。然而与他们不同,萨达姆没作任何抵抗就把自己交了出来。阿拉伯媒体纷纷刊登新闻评论称,萨达姆被捕时毫无反抗,而且最后抓获他的不是伊拉克人,他们为此感到羞辱和痛苦。一家埃及知名报纸的编辑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美国军队逮捕时的表现令人既失望又震惊。任何阿拉伯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发生一个最重要的阿拉伯国家的总统身上。许多阿拉伯人和伊拉克人都希望,宁可让伊拉克人自己结束萨达姆的统治。”很多阿拉伯媒体都赞成这种观点,认为“如果美国人带走的是一具尸体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囚犯,那么历史将被重写。”尽管许多人痛恨萨达姆,但对于一些人而言,萨达姆遭到逮捕时表现出来的被动是一种背叛。一位阿拉伯时事评论员写道:“我们看到是一个维持了30年的谎言顷刻间被电视画面揭穿。一个领导人没经战斗就投降了,这个消息震惊了阿拉伯地区的大街小巷,而且似乎也把阿拉伯媒体惊呆了。”57萨达姆被捕时,头发凌乱,目光茫然,似乎感到有些困惑。当美国士兵把这位黑桃A从地洞中拉出来的时候,他平静地说道:“我是萨达姆-侯赛因,我是伊拉克的总统,我要求谈判。”

注释

1 格雷格-迈耶:《据报道92名以色列人计划杀死萨达姆-侯赛因》,《纽约时报》【美】,2003年12月17日。

2 《萨达姆的战争》,美国公共广播社,《前线》栏目(2001,60分钟)。

3 《给克林顿总统的公开信:‘推翻萨达姆政权’》,1998年1月26日,再版于《伊拉克战争读物》,麦卡-L.希弗里和克里斯托弗-塞夫合编(纽约:Touchstone Books出版社,2003),第199-201页。

4 《布什:我们在密切监视‘邪恶’的萨达姆》,2001年10月12日,http://www.*****.com/?/www.whitehouse.gov。

7 提姆-雷德:《切尼说,攻击萨达姆政府不能再等待》,《泰晤士报》【英】,2002年8月27日。

8 《切尼:萨达姆正在制造核武器》,2002年9月10日,http://www.*****.com/?/www.whitehouse.gov。

10 对美国国民的广播演讲,2002年9月14日,http://www.*****.com/?/cnn.com。

12 《布什政府高层官员提案反对萨达姆》,2002年9月8日,http://cnn.com。

13 《杰出政策制订者和他们的立场》,《旧金山纪事报》【美】,2003年3月20日

14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不要攻击萨达姆》,《华尔街日报》【美】,2002年8月15日。布仁特-斯高科洛福特:《中东地区为赶上时代而作出的努力》,《华盛顿邮报》【美】,2002年10月21日。

15 爱德华-爱泼斯坦:《学者们为伊拉克战争争论不休》,《旧金山纪事报》【美】,200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