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450000000063

第63章 (一)

■第二十章

唱的是八七年五月间

天堂县发了大案件

十路警察齐出动

逮捕了百姓九十三

死的死,判的判

老百姓何日见青天

——张扣在县政府西侧斜街演唱

唱完了一个段子,他摸起搁在身边的铁皮水壶,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干燥痛疼的喉咙。他听到围在周围的人们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有几个年轻的嘶哑喉咙大声地吼叫着:“张扣,唱得好啊!唱得过瘾!”

听着他们的声音,张扣仿佛看到了他们满身的灰土和他们灼灼的眼睛,仿佛嗅到了他们身上若有若无的蒜薹气味。时间已是深秋,天堂蒜薹案件经过一阵大呼小叫之后,早已风平浪静。以高马为首的二十几个农民到劳改农场去服刑。县长仲为民和县委书记项南城调到别的县去工作。新来的县长和县委书记在全县干部会上做了几个报告,并组织县委机关的干部搞了一次义务劳动,将腐烂发臭的蒜薹推到横贯县城白水河中。在盛夏季节里,河道中腐烂蒜薹臭气弥漫,熏得人恶心欲吐。但几场暴雨过后,臭味渐渐淡薄了。起初,老百姓还在为这件事情议论纷纷,随着农活的繁忙和话题的陈旧,百姓们的议论也与蒜薹的臭气一样,渐渐地消逝了。只有这个因为眼瞎而得到了宽大处理的张扣,还每天坐在县政府旁边的斜街上,弹着三弦,不知疲倦地演唱着天堂蒜薹之歌,并把这歌子越编越长。

“……都说是当官的热爱人民,却为何将百姓当成仇人?催捐税要'提留'如狼似虎,逼得咱庄户人东躲西藏。老百姓满腹冤恨不敢说话,一开口就给咱戳上电棍……”唱到此处,他感到自己的瞎眼窝里有热辣辣的感觉,仿佛有热泪涌了出来。在县拘留所里受过的苦难,一桩桩一件件涌上心头。他想到警察将高压电警棍捅到自己嘴里的情景:那个声音比蒜薹还要毒辣的警察骂着:“臭瞎子,闭住你的嘴!”然后便把哔哔作响的电警棍捅到我的嘴里。我感到那强大的电流似千万根钢针,扎着牙髓、舌头和咽喉,千头万绪的巨大痛楚,猛冲上头颅,并飞快地流遍全身。我发出了连我自己听了都感到毛骨悚然的号叫,两股腥血,从我干涸多年的眼窝里流出来。随即我便昏死过去……

“让我吃屎不困难,但让我闭嘴难上难,肚里有话就要说,俺张扣和乡亲们心相连……”

“好啊,张扣大叔!”几个小伙子又吼叫起来,“天堂县六十万人,只有你一张嘴还敢说话!”

“张扣,我们要选你做县长!”一个小伙子起哄道。

“都说父母官民众推选,可为何干部们四处花钱?老百姓不过是辛苦牛马,用血汗养肥了污吏贪官!”唱到此处,张扣咬牙切齿,一字一顿。旁边的听众们情绪激奋,议论纷纷。

“屁!什么人民公仆?是吸血鬼!”

“听说花上五万元就能买个乡长干干!”

“招待所里天天摆大宴,一桌菜就够咱挣一年的。”

“太腐败了!”

一个苍老的声音说:“年轻人们,少说几句吧!张扣兄弟,你也少说几句吧!那些砸县政府的人就是榜样哩!”

张扣晿道:“好大哥你站好听我细言——”

一语未了,只听到人群外有几个人嚷叫着挤进来:“都围在这儿干什么?妨碍交通,影响秩序,都散开,散开!”

张扣听出,这喊叫着挤进来的几个人,就是那些给自己上过刑罚的警察。他手拨三弦,唱道:

“……说的是一个大姐模样俏,鼓鼓的胸脯细细的腰,走起路来风摆柳,成群的小光棍跟着她瞧……”

“张扣,又在说流氓段子!”他听到一个警察问。

“政府,您可不能给俺戴大帽子,”张扣说,“俺一个瞎子,就靠这张嘴混点饭吃,担不起罪名。”

他听一个小伙子嚷着:“张扣大叔说了一下午书,累了,让他歇会儿,大家凑几个钱,十元不嫌多,一元不嫌少,凑几个钱,让他去吃顿肉包子!”

他听到人们将硬币、纸票儿,乱纷纷地扔在自己面前。他连声说着:“谢谢,谢谢各位老少爷们儿。”

“警察叔叔,你们吃皇粮的,钱多,从指头缝里漏几个出来,可怜可怜瞎眼的人。”

“屁,我们哪里有钱?”那个警察愤愤地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你们种一亩蒜!”

“还提蒜,明年让孙子种蒜去吧!”一个青年道。

“你站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警察说。

“什么意思?没有意思!我不种蒜,栽巴豆种大烟!”那青年恨恨地道。

“种大烟?你小子长了几颗脑袋?”警察道。

“一颗。宁愿沿街讨饭,老子也不种蒜!”青年人走了。

“你给我站住!你叫什么名字?哪村的?”警察喊着追去。

“快跑啊,警察又要抓人啦!”一个人大声吼叫起来,人群吵闹着,乱纷纷如一群蜂,往四下里散开去。

张扣周围顿时变得静悄悄的,他侧耳倾听着,那些散去的人犹如游进深水的鱼,没有了声音,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羼杂着蒜薹气的汗臭味还留在他的周围。远处传来军号的声音和一群孩子拥出校门的声音。他感觉到,西斜的秋天的夕阳温暖地照耀在自己身上。他收拾好三弦,摸索着捡起人们扔在地上的硬币和纸币。摸到一张十元面值的纸币。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心里洋溢着感激,感激那个慷慨施舍的人。

他手持着探路的竹竿,沿着这条崎岖不平的斜街,往火车站附近走,那儿有一座废弃的旧库房,是流浪汉们的居所。张扣在那库房的角上,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自从他受尽酷刑被放出来后,便享受着小偷、乞丐、算命先生们——这些社会渣滓对他的特别优待。小偷们为他偷来了几张苇席和几包棉花短绒,为他打了一个柔软的地铺;乞丐们讨来饭食也分些给他吃。在养伤的日子里,就是这群人照顾了他,使他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真诚,就是这种下层人对下层人的热爱,变成了不畏强暴的力量,促使他不顾安危,继续高唱蒜薹之歌。

当他走到斜街的中段那株散发着枯萎气息的老树下时,他警觉地嗅到一股金属和清冷的防锈油的味道,随即有一只坚硬的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上。他下意识地缩着脖子紧闭住嘴巴,等待着来自对方的沉重打击。那人却友善地笑笑,低声说:“甭缩脖子,我不会打你。”

他惊恐地说:“你想干什么?”

那人低声道:“张扣,忘记电棍捅嘴的滋味了吧?”

他道:“我什么也没说……”那人道:“真的吗?”

他道:“我一个瞎子,唱几段荤话儿,混口饭吃罢了。”

那人道:“我是为你好,记住,唱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唱天堂蒜薹之歌。是你的嘴硬还是电棍硬?”

他道:“谢谢您的提醒,我明白了。”

那人道:“明白了就好,千万别再犯糊涂。祸从口出,古来如此。”

那人转身走了。几分钟后,他听到一辆摩托车轰鸣着,沿着斜街,颠颠簸簸地驶去了。

站在树下,他一动不动,好久好久。

大树旁边那个水煎包铺子里的老板娘发现他走出来,热情地招呼着:“这不是张扣大叔吗?站在这儿干什么?进屋,刚出炉的热包子,吃几个,不要您的钱。”

他苦笑一声,用竹竿敲打着老树,突然像发了疯一般高声叫着:“你们这些人面兽心的畜生,想封了我的嘴?!我张扣活了六十六岁,早就活够了!”

水煎包铺子的女老板吃了一惊,道:“大叔,谁惹了您,值当的发这么大的火?”

“俺张扣本是个瞎眼穷汉,一条命值不了五毛小钱,要想让俺不开口,除非把蒜薹大案彻底翻……”他嘶哑着嗓子唱着,沿着斜街前去。老板娘看着这瞎眼老人单薄的背影,不由地长长叹息一声。

三天之后,一场秋雨落下来,斜街上满是泥泞。老板娘站在门口,看着斜街尽头那盏昏黄的灯光,密密的雨丝在灯光下明亮地飞舞着。她心中充满落寞的感情,百无聊赖。正要关门回去睡觉,突然,幻觉般地听到瞎子张扣凄凉的歌唱声在半空中飘来飘去。她拉开门,探头出去张望,那歌声便消失;她关上门,那歌声便亲切地、撩人肺腑地在半空中响起来。

第二天早晨,人们在斜街上发现了张扣的尸体。他侧着身子卧在泥泞中,嘴巴里塞满烂泥,在他的脑袋旁边,还横卧着一只没头的猫尸。

因为天气阴沉,整个县城里弥漫着一股催人呕吐的腐烂蒜薹的味道。

那群小偷、乞丐、下三滥们抬着张扣的尸首在斜街上又哭又笑地胡闹了整整一个白天,傍晚时,他们便在大树下挖了一个深坑,把张扣埋葬了。

从此之后,水煎包铺子的老板娘,夜夜都听到张扣的歌唱声。于是这斜街便成了一条鬼街,居民纷纷搬走,那老板娘却在老树上吊死了。于是,斜街更成了鬼街,大白天,行人都不敢从这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