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理性人假设
说到理性,或许很多人会跟理智联系在一起。其实,生活中我们所谈的理性特指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用自信与勇气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事件的起因,通过分析,恰当地使用正确的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所需要的效果。
而现实中,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并不是赞扬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承认理性经济人的存在只是对人类趋利本性的一个认识和引导。那么,在经济学上我们又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一本性呢?
科学都有自己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之下,推演出一系列的结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所以有自己的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人具有“利己心”,即人们凡事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也就是理性人假设。
在经济学家看来,在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也就是说人都是逐利的。即使是义举,其背后的坚实基础也仍然不过是利。基于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都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例如,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的是满足程度的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也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满足自身最大利益的理性的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人是自利的,同时人又是理性的。其实这就是意味着,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这里的“理性”指的是有限理性。因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人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占有信息的多少、聪明和理智的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人难以驾驭等。
不过,尽管如此,每个人还是会尽力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趋利避害既是每个人的本能,也是理性使然。例如,人们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决不会希望买质次价高的商品,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会保持自私和理性。
不管怎么说,理性经济人假设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现实中,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每个人都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同时,亚当·斯密还说: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作出的大。”
也正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交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经济学家承认欲望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人本身获得不断的提高,社会获得不断的进步。人们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欲望、没有自私的社会中,似乎这样就能省去很多烦恼,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不理性,也是不现实的。
清代小说《镜花缘》一书中,有一个君子国。在君子国里,人人利他而不利己。君子国里也存在交易行为,不过,与正常的市场规律不一样的是,在这里卖家会少要钱,而买家会多付钱。君子国的市场上,两个人正在进行一场交易。买家说:“你的东西这么好,我只给你这么点钱,你还说多,我心里过意不去。”卖家回答道:“我的货很普通,没有别人家的好,你却给这么多钱,我只能收你付价的一半。即使这样,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过分了。”
买家坚持要多付钱,说道:“我能识别好货物,你卖的货非常好。这样的货物只收半价,我占太多便宜了。这样有失公平。”
卖家有些急了,大声说道:“你要真想买,就出半价,这样最公平。如果你要付全价,我是不会卖给你的,你还是去别家买吧。”
双方就这么争执不下,互相谦让,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买家付了全价,只拿了一半货物就要离开。卖家坚决不同意,围观的路人也纷纷指责买东西的人。在大家的指责声中,买家十分无奈,只好拿了上等与次等各一半的货物才得以离开。
可见,在君子国中,这种利他的商业行为增加了双方交易的复杂度,不利于双方的交易,反而对市场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个体对利益的追求往往能够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是理性且自利的,社会秩序会不会变得紊乱呢?对此,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回答:“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使他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更能在客观上维护社会的秩序。
其实,我们并不是要用经济学家复杂难懂的经济学模型和数据来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而是借鉴经济学家的智慧来洞悉生活中的诡计。这也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的,经济学理论并未提供一套可用的完整理论,经济学能够给予的是一个全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全新的尝试。用理性人假设的经济思维去看待和认识生活,将使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经济学指导你的生活:
经济学正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利益最大化问题: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对国家而言就是GDP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等等。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了利益最大化。
我们购买的究竟是什么——使用价值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各种事物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在商场为自己挑选使用性的商品。有的男士常为自己买衣服,而有的则常为自己买把刮胡刀……这些商品构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
说到使用价值,或许很多人会单纯地认为,使用价值是物品的用途。其实,最早提出“使用价值”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的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他在他的《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备》的一个注释中提出了“使用价值”概念,并强调“必须把有使用价值(value)而没有出卖价值的财物(property),和有使用价值和出卖价值的财富(wealth)加以区别”。
说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我们先来看看庄子的《逍遥游》中讲到的“大瓢无用”的故事。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了下去,没想到培育出来的葫芦太大了,竟然能在里面存放五石粮食。我想用它来存水,可是这皮太脆,没有力量承受;我把它剖开当瓢用,可是它太大,没有水缸能够容纳它。所以我一生气,就把它给砸碎了。”
庄子笑笑说:“依我之见,不是瓢大而无用,而是先生不懂得如何使用。您没有听说过吗,过去宋国有一个人,善于配制治疗皴手的药,正因为有这种技能,所以他家世世代代都在从事漂洗纱絮的工作而手不裂。有一位南方的客人听说这件事后想花百万金子买他家的药方,这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商量起来。大家都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从事漂洗纱絮工作,―年下来顶多不过挣几万金子。现在只是出卖治疗皴手的药方就能得到百万金子,这么好的事情哪有不做的道理呢?’于是便把药方卖给了那位客人。那位客人将这个方子献给了吴国的国王。后来,吴国与越国进行水战,用这个方子制药,涂在手上防冻裂,而越国将士却个个皮裂指肿,难以使用兵器,被吴军打得大败而逃,最后只好向吴国献地乞降。同样一种药方,作为一种治疗皴手的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一种人用它漂洗纱絮,而另一种人却能用它扩展疆域。这是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呀。现在先生有一个可放五石粮食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剖开做成小舟漂浮于江湖之上,却在那里为其没有用处而犯愁呢?”
庄子重点论述了大瓢的使用价值,大瓢不能存放粮食,不能当普通的瓢用,但是仍旧有它的使用价值——可以做成小舟。由此可见,不同的物品具有不一样的使用价值。人们觉得某一种商品没有用,所以才不去购买它,而觉得某种商品有用才去购买它。总的来说,就是商品使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具体的价值。
从经济学上来讲,使用价值,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这些都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空气、草原等自然物,以及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去商场买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我们去商场买米买菜是为了解决我们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我们去买娱乐性的物品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去商场购买的是我们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总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因而是在人与物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这种关系,物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了。也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一种商品时,的确只对该种商品的具体的有用性感兴趣,即看中的只是商品的具体的使用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同一事物蕴涵着多种使用价值;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使用主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使用价值又可由多种事物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在不同使用时间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很多男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会购买商品,这一类的男人一般进入商店后,一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随手往购物筐里塞,也不去考虑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使用价值,而后来发现自己是在浪费金钱。因此,与其说某些男人不会买东西,不如说这一类人不懂得挑选商品的使用价值。
所以,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男人应该要充分地认识到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经济内涵,才能使我们更加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所需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