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社交72法则
4530500000057

第57章 “亲”“疏”有别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否则如今的天下肯定已经大乱。与人交往亦如此理。

有一个人自深圳归来,谈起一种“深圳现象”:“相识容易相会难”。在那里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并不难,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每一位青年,都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你只须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跟他打个招呼,肯定没有人会拒绝你。但与你结交之后,尽管相距不远,你也不可随便去“骚扰”对方,如无事却不能动辄登门拜访以畅谈为乐。因此,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不要显得亲密无间,而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你可能感到困惑,发出叹息,陷入深深的沉思中,道一句“人情淡薄世风日下”了。可人际心理学家的指教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

每个人在准备和别人建立合作联系时,心里都有一种对“合作关系持续期”的估计。

第一类是“长期关系”。人们都渴望和自己家庭直系亲属的交往以及较近一些的亲属的交往能持续一辈子,如果造成这一关系破裂,你的心中准会感到内疚和不安。

第二类是“中期关系”。这类关系持续期的长短,可以因朋友关系,邻居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而相异。

第三类是“短期关系”,大部分服务性行业关系属于这一类,如营业员、房管所的管理员、送奶人、理发师傅等。

在今天的生活中,随着社会文明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开放与变革进程的加速,“快节奏”成了社会的显著特征,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怪异的两极现象:一方面是人们的人际交往合作空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在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平均持续期大大地缩短了。比如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邻居关系也因搬迁次数而改变,因为职业流动,同事关系也因变换岗位而改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变动的速度愈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持续期就往往愈加缩短,临时性就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特点。

因此,有人忠告每一个现代人:“要增加一个人生活中的接触面,就必须既能建立关系,又能割断关系;既要会交往,又要会疏远,交往那些适应性最强的人,也是社会上最吃得开的人。”

如此看来,“深圳现象”恰恰是人际关系中“疏远合作”的一个不缺少的交往原则。“久居难为别,频来亲也疏”这句俗语,或许可以进一步说明“疏远合作”的合理性、正确性。

人的社会化日益明显,但却应排斥人生还有独立的时空。如果没有独处的绿洲,人的心里实际上就会有不安全感,生活也难说有真正的自在。

因而,与人合作、交往这根“弦”需要有张有弛,不能老是绷得紧紧的。对于频繁的交往,往往会使人感到厌烦。

人际关系的深度固然与交往的频率有关,“老死不相往来”是不可能有交往深度的。但这个频率也要有个“度”。你若与别人交往,三天两头就要见面交谈,一谈就谈个大半天,有这个必要吗?有这个可能吗?即使是什么事都不干的清谈家,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他这样做,除非这个人在世界上只有一两个朋友或更少的交际对象,除非这个人是在与女朋友商议婚事如何筹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疏远合作,自然可以化为许许多多的具体内容。例如,当你要去拜访别人时,应尽量做到不当不速之客,而要尽可能在光临前先与对方联系好,在交谈中如果发现对方有“比较忙”的细微表示时,应尽快把话说完,识相地迅速起身告辞,谈话中不要对人家的家庭情况“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要像“查户口”似地问个没完没了,不要乱动人家的东西等等。

又如,当你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时间,精力已有“超负荷运行”之感,很想来一下疏远交往时,那就不妨培养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去调节。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方面要“动若脱兔”,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认识生活;另一方面又要“静若处子”,当“寂寞”时就要甘于寂寞,以便静下心来,潜心钻研。

如此“动”、“静”结合,“亲”、“疏”结合,不甘寂寞又甘于寂寞,正是体现了“既要会合作,又要会疏远合作”的处世之道。

同时,千万不要树敌过多!

现代社会,“白天少交友,晚上不出门”,这样的“安份守己的好好人”越来越少。这种人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进沙堆里,全不顾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显然跟现代社会生活有距离。

生活中,除了“鸵鸟”式的人物,还有两种人,一种是人缘好,朋友多,处处有人关心相助,他的生活道路显得平坦而宽畅;另一种人八面树敌,到处结怨,别人看到他,离得远远的,这样的人生活道路上障碍多,活着也艰难。

现代社会是个沟通的社会,强烈的人与人交往的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品格,摹仿鸵鸟的生活当然不行。与人交往,到处结怨更不可取。

人与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如思想、性格、意识、修养、利益等。这种差别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应该成为人们互相交往与合作的障碍。如果斤斤计较这些差别,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想问题、一样做事情、一样好恶,则是一件使双方都痛苦的事情,或者,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竭力反对,有意地扩大这些差别,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对立面,树敌过多。

有一位拥有300万资产的企业的经理,谈到其亲身体会时说不要树敌过多,首先要有宽容的精神。

第一,抱着理解、容忍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人与事。

假设你喜欢古典音乐,你的朋友喜欢流行音乐,你可以大谈古典音乐的高贵典雅,但不必嘲讽流行音乐的浅薄;假设你喜欢阅读《红楼梦》,你的朋友喜欢阅读《萍踪侠影》,你可以深入研究红学,但不必诋毁武侠小说;假设你是个热情洋溢的外向型人,你的朋友沉静少语,性格内向,你可以整天嘻笑玩闹、蹦蹦跳跳,但不必强行邀请你的朋友参加你的欢乐活动;假设你好谈,总想找个人倾谈,偏偏你的朋友不愿意倾听,转过身子,不理不睬,于是你感到恼火,感到尴尬,也许可以礼貌地打声招呼,回头再聊。碰到不同的人与事,不要一下子就认定此人如何,归结到“好”与“坏”的价值判断上去,这样,彼此就容易相处了。

第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要经常看别人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容易看到他的短处,这样反感愈烈;与自己同类型的人,容易看到他的长处,所谓意气相投。其实长处与短处是相对而存在的。不要因为别人的短处而抹杀了他的长处,不要因为他曾经很凶地对你说话而从此认定他无教养。不喜欢多言的人与健谈者相处,对沉默寡言的人来说正好可以学一学对方侃的艺术,对善谈的人来说正好可以学一学对方深沉的城府。多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到头来自己也赢得了尊重。

第三,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

假设双方都没有大同,那么有一丁点儿的小同也行,关于寻找共同点,就开始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友好交往的第一步。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有这份诚心,总是能够从中找到共同的东西的。即使是交战的双方,在一定的时机也有握手言和的可能,何况,个人之间本来就不该成为敌人。假设为工作,双方持针锋相对的不同意见,争得面红耳赤,想一想彼此都是为了搞好工作,找到了这个共同点,生活中仍然应该是好朋友。

第四,真诚地向别人道歉,是使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一个秘方。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过失,当你的过错伤害了别人,要面子,死不认账;觉得对方也有错,“罪有应得”;悄悄的自我责备,但不好意思当面认错,这些都不可取。其实,学会道歉和学会谢谢一样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是真正的勇敢的大丈夫。诚心诚意的道歉,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通过这样的过程结交的朋友,友谊天长地久。敢于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开端,进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记住:道歉使友谊之树常青。

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学会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会减少别人对你的伤害。一个人心胸狭窄,总想着算计别人,提防别人,报复别人,甚至想方设法故意陷害别人,这样心术不正的人到头来只有一种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为众矢之的。有人在他人犯错误时暗中高兴,并希望他人的结局不好,这也是心胸狭窄的表现之一。要想自己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辈子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必定是胸怀宽广的人。害人如害己。你故意伤害别人,想一想,别人会怎样采取对等的行动呢?

第五,冤家宜解不宜结

所谓和气生财,“和为贵”,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

商场上很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甚至争吵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便耿耿于怀。

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

如果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你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应付的。毕竟是同事,都在为着同一家单位而工作,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减。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在一家公司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你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与你关系最密切的拍挡,心底里原来对你十分不满。他不但对你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些关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问过,为什么你的拍挡对你如此不满?

可是,你究竞在什么时候得罪了对方?连你自己也没有一点头绪。

你实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着对方问:“究竟有什么不对呢?”但对方只冷冷地回答:“没有什么不妥。”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是好。

既然他说没有不妥,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因为万一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愿意修补。我很珍惜我俩的合作关系。一起去吃午饭,如何?”这样,就可逼他面对现实和表态。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的没事,共进午餐是很礼貌的行为。或者,邀他与你一起吃午茶。在你离开办公室时碰上他,开心地跟他天南地北聊一番。总之,尽量增加与他联络的机会。友善的对待,对方怎样也拒绝不得!

你另有高就,准备呈辞,你心想:“那几个平日视你的痛苦为快乐的同事,一定很开心,如果趁这时,自己地位超然,乘机向老板告他们一状,就太好了!”奉劝你三思而行!

所谓世界很小,若今天被你捉弄的人,他日又成为你新的合作伙伴,你将如何面对他?这岂不是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还有,所有上司都不会喜欢乱打小报告的下属。试问终日忙于侦察人家的缺点的人,还有多少时间花在工作上呢?

“如何化敌为友”,在合作问题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他曾经与你为一个职位争得头崩额裂,不过,今天你俩已分别成为不同部门的主管,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将来的情况。有谁晓得?所以你应该为将来铺好路。

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搞好与其他人的关系,善于合作,并巧妙地利用你的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合作的原则,亲有尺,疏有度,才能使你在生活中活得更完满。学会与异性交往

两性之间的关系,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和友情。男女之间交往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几个异性朋友,这样你的朋友圈子才会完美无缺。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尽量将注意力转移到共同的兴趣、爱好、话题中去,忽视性别差异,这样会使异性朋友对你更加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