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
4580500000025

第25章 凉州寺及萨班灵骨塔、萨班铜像(2)

《安多政教史》说:“在凉州城与珠巴第寺(即凉州白塔寺——引者注)之间,有供奉着称之为大佛爷的一人高的金铜合金铸造的释迦佛像的佛殿。于大明永乐时期装了藏,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十六年,发生灾荒,许多汉族乞丐把佛像抬出殿外,用武器正要挖取佛像额部的光华闪闪夜明珠时,佛像口中发出声音,并闪出像火花一般的亮光,动武器的坏人昏倒在地,口吐鲜血。次日把佛像埋于地下。灾年过后,仍供在原地。此事记载于汉文志书。此处还有青铜铸造的萨迦班智达法王像和汉族塑造的十六罗汉围绕如来像。”

这两条资料对照起来看,《安多政教史》说的凉州城与珠巴第寺之间的佛殿,就是宿白先生说的大河驿的铜佛寺。铜佛寺的来历就是因为“有供奉着称之为大佛爷的一人高的金铜合金铸造的释迦佛像”。宿白先生说,原火神庙大殿内陈列的一尊铜头铁身藏僧坐像,传说是萨班坐像。《安多政教史》已经证实这是青铜铸造的萨班像。宿白先生呼吁:“萨班的功绩值得永远纪念,其寺、塔应酌予修复;前述萨班造像亦当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形象予以保护,不应仅视为艺术品陈列而已。”

二、金塔寺

金塔寺位于武威城西南15公里的金塔乡金塔村,又称南金塔寺,藏语称洛昂岱,意即南部大自在寺或大灌顶寺。乾隆《武威县志》:“金塔寺,城西南三十里。”《大清一统志》:“金塔寺,在武威县西南三十里。寺南有菩提寺。”《安多政教史》说,此即围金腰带的洛·昂德王的墓地。众生怙主八思巴给金腰带王授予了大灌顶。有人认为,按此说法,似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墓地。这仅仅是传说。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忽必烈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去世,安葬于先茔起辇谷。金塔寺内正中的释迦佛像是萨迦班智达所修建,当调和塑像的泥土时,用秽迹金刚与摧破金刚宝瓶里的水拌制,曾显出两尊佛隐入其中的形象,没有费多大力气自然形成,以许多加持过的圣物为内藏。做开光安神仪轨时,出现了虹光弥漫,智尊入窍的征兆。宝帐怙主像内装有觉巴师占赛纳保的禅带、头发以及尊者的经卷等并加以禳解,还有当时向国王及随从灌顶用的四方形曼荼罗石台(对于这次的灌顶,众说不一)。此外有众生怙主八思巴修造的三世诸佛、近侍佛子等像。其他佛殿里供着萨迦班智达、金刚持、无量寿佛、宝帐怙主、四臂怙主等佛像及大慈法五像。八思巴在这里授与金刚鬘灌顶并做四业护摩,在做伏业勇行护摩时,各种紧握武器的忿怒明王将佛教的公敌邪魔直接摄召到来,掷于火祭坛内。坛址上筑有吉祥佛塔,塔内装有从乌仗那迎请来的迦叶佛的舍利,其大小约如鸟卵;许多空行母的像和佛物;邬仅莲花生大师加持过的各种圣物;以纯洁清净上师的念珠等装满的白旃檀佛塔;无垢上师授与贡却王子和属民的一尺高的纯金佛像等等。从前每逢节日便出现虹光闪烁,香气氤氲,乐声不绝,花雨绵绵的稀奇景象。嘉庆七年(1802年),当地曾降石雨,佛塔顶上出现虹光,石雨立即停止。因为这座吉祥佛塔内装有一尺高的纯金佛像,故又称金塔,这大概就是金塔寺的来历。

金塔寺在清康熙年间又称净宁寺。寺内金塔(即吉祥佛塔)毁于1927年大地震。新中国成立初期,寺院主体建筑尚存在,有三宝殿、大雄宝殿、怙主殿、十八罗汉殿、天王殿、山门等等。整个寺院毁于1966年。目前金塔村的佛教信徒成立了佛教协会,采取群众自愿集资、集物等办法,意欲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金塔寺。

三、莲花寺

莲花寺位于武威城西15公里的莲花山上,又称西莲花寺,藏语称努瓦姆岱。寺内供着一尊一人高的黑忿怒明王青铜像,还有索巴让姆的遗体。有人说是整个遗体,也有人说是遗骨,还有人说是两颗牙齿。《凉州四寺志清净明镜》记载说:“头上有宝髻,如是女像则当是发髻,看到胸部以上用褐色泥土涂抹,已裂断,其余部分则是空的,从远处瞭望好像活着,召引了许多信徒。”

索巴让姆是萨迦班智达的妹妹。其左侧有出土的一口大钟。据说佛殿中央的大梁是自然形成的。有东科尔·多居嘉措挖出的药水泉,至今犹存。其他佛殿里供着三世佛、弥勒佛、八尊近侍佛子、大威德、胜乐、喜金刚、大轮、依怙主、护法五天王、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的报身与化身、度母等,还有许多汉族供奉的神道。第五世达赖喇嘛指出这是萨迦班智达广授显宗佛法的地点。后山嘴上有大佛塔,据说是索巴让姆去世的地点,也是萨班授灌顶时取净瓶水与彩粉的地方。拉强沟的水边磐石上有索巴让姆的足迹。传说此处原来无水,她用足挪动了磐石后出现了泉水。该处有供奉慈尊弥勒佛及其眷属,释迦心二胜的两处佛殿,写有索巴让姆的字迹。这里还可能有赛隆巴,就是和萨班辩论的外道对手,待考。

莲花寺毁于1958年以后。后山嘴又称金顶,故后山嘴上的大佛塔俗称金顶塔,又称镇妖塔,至今犹存。《大清一统志》:“山腹有塔,在诸寺巅。”

四、海藏寺

海藏寺位于武威西北2.5公里,又称北海藏寺,藏语称香嘉措岱,意为北部大海寺。乾隆《武威县志》:“海藏寺,敕建,城西北十里。”《大清一统志》:“海藏寺,在武威县西北十里。”萨迦班智达在此处曾讲经说法,大转法轮,并收服了使蒙古阔端王患病的龙魔。该寺有称为当时的圣地之门具有加持力的水井一处,至今犹存。

海藏寺所在地,原为湖泊沼泽,1248年始建寺院。该寺的水井,亦称海心,传说和西藏布达拉宫的龙王潭相连,吸引无数善男信女。另外一个佛殿里,下面是几尊不知其名的后塑汉式神像。上面是无量寿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尺高的青铜以仁佛和心性安息观音菩萨、众菩萨以及藏、汉版的大藏经。海藏寺毁于元未,重修于明成化年间。

宿白先生指出,相传萨班曾驻海藏寺。但该寺现已无确切的当时遗物。寺内最早的建筑是最后的大殿——无量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周绕副阶,外观歇山重檐,斗拱疏朗,五铺作出双假昂,殿身无内柱,用四缘栿,脊榑下有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梁记。副阶前廊左侧立《海藏寺藏经阁碑》记:“明成化间(1465—1487年),太监张睿因其旧而庀材鸠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少保孙公来莅五凉,悲庙貌之凌夷,捐赀而茸之。”碑阴镌雍正三年(1725年)钦命执照。右侧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邑人孙俌修葺碑记。因知此殿原为藏经阁,创建于成化,入清屡经修葺,故结构虽多明制,而细部已杂清式。无量殿前为天王殿,殿基原为一高台,殿门上悬“灵钧古台”匾,传说此高台筑于前凉张茂,验台版夯层薄厚不匀,薄者8厘米,厚有超过13厘米者,因疑其夯筑时间似不在西夏之前,而与萨班时代接近。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树立的《重修海藏寺碑记》全文如下:

重修海藏寺碑记

凉州古雍地也。汉武威郡。至我国朝为凉州卫。摄乎戎羌之间,古今号为巨钜,守是者恒病之。成化辛丑年(十七年,公元1481年),太监张公以能声闻于上,特承简命,至凉数年,戎羌不敢轻犯。

城之西北相去五里许,有地一区,公询诸左右,曰:“此古海藏寺之遗址也。”公曰:“寺以海藏名,将以藏其佛氏之宏且远也。其教自西入中国,由贵至贱而崇之礼之也非一日,使其无益于世,何以克此?

且寺之兴废,则系乎其人之得与不得耳,非有系乎佛也。虽然,功则难成,时不易得,故《传》有之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是寺之兴,我当任之。”遂遣使奉书,达于总镇甘肃太监覃公礼,即慨助白金若干以归。复议于总戎刘公晟、协副李公宽,佥曰:“善。”公乃相其地之广狭、长短、倾斜之不齐者,尽买空地以补之,俾其方正平坦。进深七十六丈五尺,面阔五十二丈,四面周以垣墙。建山门一间,耳房间各以三。初则天王殿三间,东西钟鼓二楼翼然相峙。廊房间各以九。中则重檐殿七间,殿后倒座观音,钻檐挟山氃篷一间;殿之前轮藏三檐,东西祖师、伽蓝二殿巍然相向。廊房之间各七,碑亭各一。后殿五间,功德、护法二殿分列东西。廊房之间各以八,法堂五间,东西方丈间各十二,厢房各五。又其后筑方台高三丈,阔一十四丈,进深十三丈。上建重檐真武殿五间,前龙虎殿三间,左右梓潼、灵官二殿各六间,东西角钟鼓楼二座,周围廊房二十三间。台下禅堂房各五间。垣墙外之东南建龙王庙三间,殿前钻檐挟山卷篷一间,东西廊房各三。立庄三所:一则寺东,有屋三间,水磨房五间,田地十亩。其西北庄一所,有屋三间,田地计二顷焉。凡神佛之尊卑□之大小,靡不具备,丹漆黝垩,金碧辉煌。意者初建之旧规谅不能过也。经始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十九日,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十五日厥功告成。其鸠匠、构材、置地之费,一出公之已赀,而刘公则补其不及也,他无取焉。以其都刚觉?

僧曰继澄、曰印鉴、道昺者东堂,重老成也;曰义坚号守山者为住持,重能使也。余以福建右政谪甘肃太仆卿,既三载,而考绩过凉,时成化丙午(二十二年,1486年)端阳之次日也。是日风和景明,边尘不飞,公偕刘公邀余过寺,聊以息游焉。余观夫海藏之胜概了,环四山之秀,带诸涧之流;树密鸟繁,而弋者可射;水清鱼肥,而渔者可钓;以酌以歌,以行以止,仰焉俯焉,悠悠不知身世之在何地。众曰:“河西丛林,此为第一,一时盛事,非文何传?”公乃索余书而记之。余曰:“公荷朝廷之厚恩,受边方之重寄,蟒衣玉带,大纛高牙,既荣且贵,未尝专以游乐为也,志则存乎报主,而计则在乎安边。是举也,上以仰祝圣寿于无穷,下以俯保生民于无难而已,非忠而贤者为之乎!”公七闽建安人,名睿(张睿),字希圣。余四明梅江居士,名琎(钱琎),字廷珍也。是为记。

乾隆五十四年碑文说,海藏寺“当建于宋、元之间”。所以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重修海藏寺时,是在原海藏寺的旧址上修建的。清代又屡经维修,有碑为证。乾隆年间二通碑文如下:

海藏寺藏经阁记

五郡城北五里为海藏寺。按碑刻,凉治北有招提焉,不知创自何代,盖古刹也。宋季河西五郡为夏元昊所据,车书不及,岁久湮没不可考其从来。明成化间,太监张睿因其旧而庀材鸠工,规模宏大。

年久倾颓,榛莽秽。康熙三十六年,少保孙公来莅五凉,悲庙貌之凌夷,捐资而葺之,顿还旧观矣。有际善法师者,瞻金容之辉焕,慨妙法之无闻。于是发弘愿:五盂一钵,策杖孤征,南探越海,北涉燕都,冲风冒雪,八载于兹。前任观察蒋公讳浻者,心鉴其诚,先容于阿叔中堂廷锡公,玉成周旋,祈请三藏真文凡六千八百二十卷。证果有因,一任黄尘扑面;善缘不偶,好今白马驮归。行自如之视非梦。微言广被,醒众姓于迷途;遗训遐宣,布天花于边末。爰藏宝阁,祖邱重光。朝祚山右庸愚,滥膺观察,瞻盛事之难逢,喜福缘之有庆。将见兹经流布,与日月而齐光;大众心资,并河山而俱永。至若琳宫巍焕,不□祗园;古木森阴,同翻贝叶。环溪流于襟带,披雪岭于云霞,此又梵宫之胜概也。后之览者,瞻慧晶于东来,驻慈云于西塞,亦将有所典载焉。爰勒珉,以垂不朽。

际善法师文机,河湟人,临济正宗。副派祖明彻师实印,传法弟子了通、了道、了□、了□、了世、了闻、了相、达、达蕲,并书以志。时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十月。

奉政大夫分守陕西甘肃凉庄道前湖广湖南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汾州郭朝祚撰并书。

修葺碑记

武邑林泉之美,城北为最,而海藏迤东尤胜。盖唐肃、代时安史之乱,凉州没于吐蕃,宋为元昊所据,元以地畀高昌作牧场,凡汉晋六朝以来张轨遗迹及唐初灵钧台池,王维、岑参咏歌所及者,皆湮灭无遗,唯此寺岿然独存。建寺当在宋、元之间,国朝孙公思克规而新之,设影堂以祀,不忘本也。寺僧明彻实印勤于焚修,赴京请藏经全部,中途遭凶变,际善踵而成之。善才思横绝,为住持时,乡恶摄伏不敢动,数十年之间,诸务毕集,间启禅关,延访善知识为打七参禅之事,以故僧俗仰服,称诵不置,其后经理之人风雨飘摇,渐至废坠。达艺、达苓总寺务,略能就绪,旋即圆寂。寺僧悯其中衰,佥议司田工,悟潭司寺务,僧众勷助,乃补葺修筑,十方喜舍,载在木榜。所不敷钱百余千,粮三十余石,以常住节省余资足之。山门外彩绘牌坊,则达萪积数年以资所得四十千,独力董成。适檀越宋沛助碑一通成其美。夫段成式所纪兴善汗桐,李岫塑像,王耐儿画壁之事甚详。唐相李绅,剡溪龙宫修真,预言其因,前缘素定矣。但达摩尊者斥为人天小果,寒山谓骅骝捕鼠,不及跛猫。假此余粮,以助焚修开工,勿为破裙吃残,免似羊公鹤之生氃氋也。咦!吸尽西江一滴水,蟾光终晶满前川。献珠龙女来何处,怪得时人识不全。寺僧勉旃!

乾隆五十四年,岁在己酉,春二月吉旦,赐进士出身原任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邑人孙俌撰,邑诸生录书。

李鼎文先生著文

为海藏寺正名:海藏寺,在武威城西北五里。清张澍有《忆海藏寺》诗,诗前有《序》说:“寺为凉郡梵宫之冠,林泉深秀,幼时数数游之。夏日避暑,真人间清凉境也。”现在已成为“海藏寺公园”,重加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是武威人民休假日的好去处。

“海藏”(音zang)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人说:“相传古时寺周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海藏寺。”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如甘肃电视台播出的《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就是用这一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海藏”,是佛教用语。相传佛教大乘经典藏在大海内龙宫中,故称海藏。收入《大藏经》的鸠摩罗什译的《龙树菩萨传》中,即有龙树求经心切,大龙菩萨接他入龙宫,以经典相赠的记载。《传》中说:“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改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唐李德裕《赠圆明上人》诗:“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以海藏中。”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骊珠百斛成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都是用的是这个典故。同类词语还有“龙藏”。

唐皮日休《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诗:“取以海底开龙藏,诵咒空中散蜃楼。”河北省正定县有龙藏寺,寺内有张公礼《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立。字画遒劲,为书法精品。又,武威北五里有龙宫寺,“龙宫”一词,出处同上。

1977年,武威地、县两级领导出面,经过一番周折,将金羊乡家磨村小学搬出海藏寺。省、地、县三级筹集资金,对海藏寺进行了全面维修。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以后,辟为海藏公园,武威市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