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记,指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人物自内地到西北地区出使、考察、旅游或任职西北时所留下的纪行文字。其记载涉及不同时期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风习俗、道路交通、山川景色、气候物产等等内容,多侧面地反映了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是深入了解西北社会、历史、文化的极为珍贵的史料。由于它是私家之作,所记皆个人足履目击所得,更具真实性;由于它亦史亦文的性质,融史学的内核于作者之文心,记事考证与写景抒怀并举,即兴秉笔,形式自由,文字往往生动活泼,更具可读性。它实在是古人于史学、文学间的一大创造,很有活力的一种文体形式!
现存的西行记,最早当推东晋僧人法显的《佛国记》及北魏宋云的《行记》,然其中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记载极为简略。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述我国西北地区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唐、宋之际西行者的著述,大多已残缺不全。元、明以降,这类作品逐渐增多。尤其到清朝和民国时期,西行记实之作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见于载籍的不下数十百种,其记载愈加详尽,内容愈加广泛。对历代西北行记的整理研究,前人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多集中在元、明以前之作,多限于历史地理学的范畴;清以下的大量作品,特别是民国时期的作品,对其研究和整理出版的力度还很不够。在今天开发西北、实现东西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对作为西北历史文化研究组成部分的历代西行记的整理研究,必定能为当代西北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历史参照。不仅如此,对这些往昔西北社会面貌的实录之作,打破专业研究者的狭小圈子,有选择地推介、普及于更广大的读者群中,使人们了解自己生身之地的今昔盛衰,黄土地上蹒跚前行的历史足迹,人们歌于斯哭于斯的逸闻典故……增长知识,陶冶性灵,继承前人开发振兴西北的遗愿和考察研究成果。其精神文化价值尤其难以限量了。
《西北行记丛萃》便是基于以上考虑,从众多西行记中进行选辑、汇录而成的。丛书第一辑选录19世纪以来西行记中的著名之作共25种,辑为10册。其内容涉及200年来西北地区(甘、宁、青、新、陕)道路交通、城乡风光、民情习俗、气候物产,以至政治变迁、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等情况与面貌。目的在于为关注西北开发的读者,提供一个从不同的、微观的角度了解近代西北的窗口,庶可为新时期西北的开发建设提供某些思考问题的历史借鉴。
本套丛书,以记叙详实、通俗生动、有较高资料价值为选录的着眼点,兼顾内容的多样性。范围涉及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和陕西。为保持原著的完整性,进出西北以前、以后的文字,概予保留。由于所选各书版本情况不一,我们一般以初版本为底本,以后出版本或标点本进行复校;对原版本中文字、标点方面的明显讹误径予改正;无标点者加标点,未分段者予以分段;凡征引前代典籍、诗文之处,均予查对校核。
全书不出校勘记,文中人名、地名、书名等专名及引文等误属者,随文加方括号予以校订;西北地区的重要地名与今名异者,加方括号注今名于后;重要名物及少数难解字词,酌加方括号作简注。原繁体竖排本一律改为简体横排,作者原注以圆括号标示,以为区别。本着尊重历史、尽量保持作品原貌的原则,对原作中不合现代汉语表达规范和习惯但确属当时通行用法的字词,一般不予更动。我们的愿望是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良好可信的点校本,但限于多种原因,疏漏错误之处肯定在所难免,恳请专家、读者指正。
愿本书能成为一个向导,助您走近西北、了解西北,激发您对这片辽阔、神奇而尚待开发的大地的热情与兴趣。
编看
2001年5月
※※※
“西北行记丛萃”第一辑10册出版一年多来,得到各方面读者和专家的热情关注和鼓励,也听到不少中肯的意见和诚挚的建议,于是我们决定编选出版“西北行记丛萃”第二辑。本辑的定位、选录标准、点校要求,虽一仍第一辑,而放眼大西北国土的全貌、透视西北社会民生多侧面情状,则是我们更加追求的目标,故加重了描述新疆、青海等广大地区著作的入选分量,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如《西北历程》侧重工业、资源,《甘青藏边区考察记》侧重民族、宗教,《西北漫游记》侧重文化、教育,《蒙新甘宁考察记》侧重蒙古和新疆的民族风情和社会经济,等等。
本辑作品的写作年代集中于民国初至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多为民国时期各级政府官员和科技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其著作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20~40年代中国西北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民族、宗教、历史、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建议和构想,无疑增加了这套书史鉴的“亮度”,使其更加贴近于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时代主题。第二辑仍分为10册,包含12种著作,总体上保持与第一辑相当的规模。在编选、注释以及版式和封面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做了完善和改进。为了使读者直观地了解作者考察游历的线路,每部作品增加了行程路线示意图(由甄暾同志清绘)。由于时间仓促,书中肯定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失误,欢迎各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2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