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新甘宁考察记
4581400000044

第44章 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

混混布拉克——归化

八月十二日 发混混布拉克,东南行,五十五里,白令庙[今内蒙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

里数人口:东南行十二里半,托克,有井。四十三里,白令庙,喇嘛五百余人,商民二十余人。实测计行五十五里。

沿途概况:数月戈壁景象,至此已渐脱离,沿途蒙古毡幕亦相见不绝。白令庙附近草场甚佳,而环绕庙前之水,长年不息,故农垦皆宜。惟森林则自巴里坤县以西,沿途均未曾见。盖因戈壁土性干燥,且有狂风,故不能天然生长。苟能加以人力,则西伯利亚旧日又何异于此?今则树木苍苍,蔽云掩日矣。

疆域:地属白令王。王府在距此东北八十里。

山脉:道南北山势并趋,相距甚近。中间亦有冈峦起伏,其道亦随之升降。至白令庙,四围山脉环绕,形势甚险。

水道:沿途沙河时见,由北趋南,遇大雨则势殊滂沱,此时乃无滴水。惟庙前有河,日爱莫哥,源于西三十余里新地。东流入山口至白令庙前,向东北流。绕庙之东,又西流,绕庙之北,更折向东北流。出山口,长百余里,入巴儿托海。长年不冻不竭,塞外所罕睹也。

道路:前昨两日均上坡路,今日则自混混布拉克始上下坡陀。至托克以后,则多下微斜之坡。中间有数里,顽石碍车,颇不易行。

地势:地势仍属高原,惟较昨日已低约一千呎左右,今距海面约五千呎。白令庙四围皆山,中间为低隘地。

气候:今日晴。晚五十六度。次早五十四度,午六十七度。

杂记:沿途所资以为爨者,即节蒿、红柳、梭梭及骆驼粪是也(马粪、羊粪、牛粪均可烧,但须制成块状,其火力不及驼粪),而大半则赖于驼粪。粪必待干始可烧,故前队驼粪,留待后队烧。后队之驼粪,则留待最后队烧。余此次同行有八十余人,驮夫不能一一为之照料,均系客人自己拾粪,自行做饭。故每当进行之际,忽见前方有驼粪,立刻跳下,提布袋趋拾,如军队之获战利品。双手齐下,已不复知其为粪矣。盖此乃救命根源,非如金珠之徒为装饰品者比也。则余今日亦已具以手拾粪之资格,在南方人闻之,不将作三日呕乎?今昨两日均无粪,柴亦少,客人感大不便。向蒙古买,每粪一口袋,须银一两余。

白令庙即喇嘛所居,为附近游牧最大之寺。挂名喇嘛千余人,常住者百余人。寺周围四里余,梵宫宝塔,魁杰巍峨,远望如十里洋场。于康熙间提取库帑[官库的钱财]以建,极一时之盛。民国二年,外蒙内犯,凭踞于此。其地四面皆山,处处可以设险,庙前一水环绕,人马难渡,几经猛攻始下。前后二次遭兵,故佛阙神座,悉化灰烬,今惟无数屏墙矗立而已。现又募资重修,正在兴工。附近有小商十余人,专为蒙民贸易者。

八月十三日 发白令庙,东南行,又东偏南行,一百十五里,锡拉毛利招[即今内蒙达尔罕茂明安东南的希拉穆仁苏木]。

里数人口:东南行五十里,哈沙图,道旁有庙。七十五里,乌兰淖尔,附近居民二十余家,蒙古数十家。二十里,锡拉毛利招。实测计行一百四十五里。

沿途概况:沿途渐见垦地,有农三牧七景象。蒙民亦间有垦者。土壤肥沃,雨水充足。

疆域:地属土默特蒙古萨宾旗。其与白令王交界处,在乌兰淖尔西北五十里。

山脉:沿途无大山脉,小坡上下,低峦起伏。

水道:乌兰淖尔在锡拉毛利招之西北三十里。乌兰,红也;淖尔,海也。即红海之意。周围十余里,惟冬令则乾涸。其东有巴格淖尔与之相连,面积较少。锡拉毛利招前有小河一道,自东北来绕向西南,土人称日招河,其下流灌溉田亩数十顷。

道路:今日道路平坦。间有拳石碍车,为数甚微。

地势:地为波状形。高海面约四千八百呎。

气候:今日晴。今晚四十八度(次早四十度,午七十五度)。

杂记:今日见土默特蒙古妇女来者甚多,向驼户索米、面,其装束一似满洲,惟头不同。操汉语尤熟,而貌亦白晰娇好。盖土默特蒙古自明代归顺至今,日与汉人亲近,濡染成风,已无复有旧日原野气象。惟以牧畜为业,则今昔皆然。闻亦有种植者。若归化城附近,则与汉人几不能辨,甚至旧有语言亦遗忘之矣。

自干湖子至此,计行蒙古界内三千二百五十三里七分五。

八月十四日 发锡拉毛利招,东南行,六十里,可可依力更[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依力更镇](即武川县)。

里数人口:东南行十八里,格蛇。十六里,三义园。二十六里,可可依力更,居民五百余户。实测计行六十里。沿途村落时见。自格蛇以前,即人民地,不复见有毡庐毳幕之影。

沿途概况:自古城以西,出镇西界,即入于蒙古游牧之域。日暮大荒,广漠绿野,惟见牛羊马驼,成群列阵,而膻腥毳幕之民,即藉是以生以养。至稼穑之艰,则固彼之所望而却步者。虽间不无散种青稞、谷子之类,然简率粗陋,殆神农以后所未睹者。惟近归化之处,土默特蒙古则于孳生之外,兼艺五谷。迨过格蛇,即人民地,更无复嗥嗥嗷嗷之象矣。是故武川一县,已辟地二百余万,粮税所入,足敷一年支出,而无不足。惟今之垦地,即旧日游牧之场。他日五方聚集,耒□[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云兴,石田化为沃壤,固指顾问事耳。

疆域沿革:地属归绥道,民国二年始设县。辖境西界五原,东界陶林[旧县名,治所在内蒙卓资县西南],长六百余里。南界归绥,北界萨宾蒙古,相距二百里,或百里不等。县治即在可可依力更,土人称为可镇,无城,置关门四。县署在北关内,驻陆军一团。

山脉:今日沿途小坡起伏,无大山。惟南望大山突起如龙,即阴山脉,俗所谓大青山是也。

水道:可可依力更河环绕县治之东北、东南二面,河宽水浅,底为流沙。

道路:今日道路平坦。虽过山坡数道,然无妨碍。

地势:地高约四千五百呎,为波状形。

气候:今日晴。今晚四十五度。次早四十度,午八十度。

杂记:可可依力更为归化通新疆及内外蒙古必经之道,是以汉蒙商人常以此为贸易地。大约输入以皮毛、牲畜为大宗,输出以粮食、砖茶为大宗。全市大小商户约百余家,贸易额在百万左右。商人多来自山西,他处罕有。民国元二年被蒙匪骚扰,四五年又被卢占魁蹂躏,商业大为减色。嗣后数年,因归化有保卫团之设,较为相安。乃近又有从前已经收抚之匪俞德海、张老大等哗变二百余人,地面又将不堪设想。虽旅、团长均亲临此地,然坐守此间,目送匪去,不敢追袭,可叹也!

八月十五日 发可可依力更,东南行,九十里,归化[今内蒙呼和浩特市]。

里数人口:东南行七里,至山口。八里,萨尔登。四里,水泉。七里,后殿。八里,牌楼阁。一里,马家店,由此东北上坝。四里,老爷庙。四里,至坝顶[在今内蒙武川县南]。五里,坝底。七里,沙湾。三里,榆树子。一里,坝口,居民五百余家。四里,察哈坝。二十六里,归化城。沿途站口均有人家,惟不稠密。至坝口则入归化地面,稍有成聚之概。计行九十里。

由新疆古城至归化,实测计行华里四千五百三十三里零五分五厘。由归化至北京,仍行原路,自是此次旅行遂告完毕。

匪患追述记:八月十一日,余等一行在混混布拉克。闻前途有匪警,乃于是早命杨振山君率二驼夫前往探听,并到锡拉毛利招请商团保护。是日余等因阻雨午后未行。

十二日早,出发。行五十里,至白令庙,风声甚紧,止焉。继思白令庙为著名地方,大队旅客至此,最易使匪闻知,不如连夜驰往锡拉毛利招,依商团保护。但相去百余里,不知匪徒出没何处,而杨君等迄未来报,殊恐难以飞越也。然众意已决,只得冒险前进。于是将骆驼颈下铜铃摘去,以免远道闻知。又有主张将带来之犬,尽数捆弃于白令庙,以免中途狂吠者。然是日犬竟寂不作声,亦颇奇异。余骑马前行警戒,迨天黑乃卧车中。须臾至哈沙图,约行五十里。安锦亭先生忽来呼余,谓昨早余等所遣之杨君等,已于昨晚在此地被匪捕去矣。余为之愕然,然亦无可如何也。只得催促前进。平时驼行一夜,不过八十里,是日竟行百四十五里。次早抵锡拉毛利招,群相称庆,然杨君等被匪掳去,正愁无下落也。

第三日,一驼夫回,谓匪命其带信前来也。问如何?即云匪索款一万,鸦片十斤,枪械二十枝。并云:余等十一日午后幸阻雨未行,不然必与匪遇。又云匪知余等旅客中带有大批俄票,故查探极确,正拟向大道迎劫,乃不料侧面忽来一队蒙兵(乃白令王之兵)拦击,使其无法飞奔大道。故余等之得免,真侥幸也。是时归化商会长李秀圃君颇有干才,闻此事,乃命商团团长喇嘛银海努力追击,务生擒数匪,以备为交换杨君之用。不数日,果得手。杨君回后,余见其满面黑云,一望知其曾受重大痛苦者。询其前后情形,即云:在哈沙图遇匪时,先将余(杨君自称)之骑马易以劣乘,并挥鞭逼余等随之同行。已而遇蒙兵来,匪与激战。余等在枪林弹雨下,咸栗栗危惧。及匪败狂奔,余等只得随之。然坐马老疲,追赶不及,匪辄大怒,疑欲脱逃也。有一次失帽于地,欲下骑拾取。一匪摇手,谓当进行时,无命令不得下骑,否则处死,余毛骨为之悚然。又有数次,正当夜半,人饥马乏,埋锅造饭时,忽报蒙兵至,乃复奔窜。而最危险者,为匪攻白令王府时,与余同行之驼夫,忽乘各人抢取物件,未曾注意时,忽如兔脱[逃命的免子]。匪瞥见,极力追赶,一面开枪,幸未获中。匪迁怒于余,乃加绑捆,以枪拟余。盖疑驼夫之逃,余有同谋也。余日:驼夫乃一穷汉耳,存亡无关。苟毙余,则赎款无望,是两害也,匪怒始释。又一次,匪至某家,见一老妇病。问年岁几何矣?老妇答六十岁。匪日:六十岁何不速死?乃弃于窗外死之。余见状,心如刀割。过数日,匪首俞德海忽唤余入,见其方吸阿芙蓉,貌殊和霭,并嘱余亦倚枕上。遂曰:你近日辛苦甚,余心殊不安也,但人生何处不相逢,彼此心照可也。因取一木碗赠余,嘱为纪念。次早有人为备一老马,送余出山口,自是始得复见天日。盖俞招余谈话之日,即商团擒匪交换条件办妥之日也。余(著者)此役仅失一马,亦云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