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4581800000019

第19章 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1)

赵长青

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国家的宝贵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虽然历史较远,但研究上还是一门新学科,涉及面较广。我在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从事领导管理工作多年,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现就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管理工作结合国际、国内及我省的实际情况作一些简要分析,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重视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管理工作。

一、野生动物资源的概念和功能价值

野生动物是指除了人类和家畜以外的所有动物体,也就是包括所有生活在其相应的自然环境中的脊椎动物。野生动物资源是指所有的可以为人类带来显著经济利益的野生动物。在没有发现它的显著经济意义之前,只能算野生动物,而不是野生动物资源。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野生动物资源的概念也将不断扩大。

野生动物是一种公共性资源,也是一种多样性资源。其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价值。野生动物的商业价值是从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市场交换和贸易,或从野生动物种群中获得的金钱价值。商业价值通常可用金钱来衡量,这包括野生动物的肉和皮毛的生产。任何依赖于或受到野生动物存在而得到收入的行业或工作人员都从野生动物中获得了商业价值。

(2)娱乐价值。人们从包括追踪野生动物或因偶尔事件而得以观赏到野生动物在内的室外活动中获得了愉快、冒险的刺激以及改善肉体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况的好处。这种价值也许全部来自野生动物(如打猎),也许部分地来自野生动物(如野营)。由于野生动物是一种公共性资源,人们在观赏和追踪野生动物上所付的钱比他所愿意付出的要多。

(3)生物学价值。野生动物的生物学价值是指野生动物对具有生产能力的自然系统的贡献。这种贡献往往是现代技术无法替代的。野生动物的贡献有松土、传播花粉、种子的传播与植入土壤、动物种群的自然调节、水源的调节、集聚养分、营养物质的传递与再循环,及腐蚀动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

除此之外,野生动物还有科学、哲学、教育方面的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与上述价值不同的是,野生动物还有负价值,是指野生动物给农作物及其它财产带来的损失和为了控制这些损失要付出的代价。

二、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就是通过精心调节种群、生态环境和种群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动态关系,以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达到人类所需要的特定目的,而做出规定并争取行动的一门科学和艺术。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包括专业性及非专业性的社会性活动。而现代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更注重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以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免受或少受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尽力去影响民众旧的观念;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一些行为。

(一)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的基本情况

(1)野生动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据科学家测算,地球上现存生物大约有500一1000万种,其中植物34.6万种,动物109万种。而我国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资源也很丰富。现有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全世界所有种数的10%左右,其中兽类近500种,鸟类1189种,爬行类320种,两栖类210多种,鱼类2200多种。许多动物,像兽类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鸟类中的黄腹角雉、褐马鸡、锦鸡、黑颈鹤、画眉,以及两栖、爬行类中的大鲵、瑶山鳄等100多种,均系中国特有或主要产于中国的珍稀动物。因此,保护大自然遗留下来的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也就是为人类拯救和保护了一批宝贵的自然财富。甘肃省东西狭长的大跨度地域,拥有青藏、蒙新、黄土几大高原交汇地带的丰富动物资源,又有西秦岭亚热带山地的特殊动物种群,其繁多的生态类型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全省有脊椎动物825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12种,还有79种被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列为附录名单予以保护,特别是许多珍贵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雪豹、野骆驼、野驴、野白唇鹿、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省均有分布,并有着一定的种群数量,其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2)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已受到国际社会的空前关心和重视。国际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与进步的主要标志。有时野生动物保护已经不是保护领域的问题,而是国际间的政治、外交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因而,国际上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并先后成立了一些相关的保护机构:如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英文缩称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英文缩称为WWF);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英文缩称UNEP);人与生物圈计划(英文缩称为MSB)。随之出现了一些国际间的公约,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这些国际保护机构和公约为国际间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及交流合作,为全球范围内保护好野生动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保护管理机构,在国家林业局专门设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还在科学院设立了“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了群众性的保护组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各省也都相应建立了一些管理机构。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118处,总面积864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62%。其中15处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7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3处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另外,组织实施拯救工程,先后建立了14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促进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使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得以恢复和发展。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为全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我国各级政府和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甘肃省一直十分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1963年以来就相继出台了一些保护政策和法规,1990年10月省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自1986年以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出的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文件达20项之多,明确管理机构,制定具体措施,安排部分资金,使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不断得到发展。甘肃省十分注意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建设,60年代起就有野生动物管理局。除一些地县动管站外,现已建立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2处,总面积4600484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0.1%。这些机构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以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甘肃省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截止目前,已连续开展了19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和10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提高了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了解和认识。在保护工作中,甘肃省还特别注意依法保护自然资源,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11年多来,全省共查获各类重大案件84起,有近70人被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震慑了犯罪分子,教育了广大群众。甘肃省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先后多次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表扬和来访外国专家的肯定。

(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目标

(1)保护和发展资源。管好资源、发展资源,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基础,也是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前提。为此,一是认真做好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工作,将重要的野生动物分布区划为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二是将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争取国家和省上给予必要的投资;三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建立管理机构,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依法打击并坚决制止滥捕滥猎、走私倒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上述工作,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