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4581800000035

第35章 浅谈永靖县农村党员发展工作

刘正国

永靖县现有16.48万农业人口,19个乡镇党委,下属1个村党总支,138个村党支部。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县上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制定了《永靖县1995~1997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通过落实《三年规划》,全县农村党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把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发展农民党员工作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变,农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对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全县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问题集中表现为党员发展步伐缓慢。全县现有农村党员3928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60%。其中1976年11月以后发展1241人,占32%,也就是说在二十二年的时间里每个村支部平均发展了9名党员;1989年至1998年十年中未发展党员的村有3个,十年间只发展了1名党员的村就有6个。我在1995年5月份一次基层组织建设调查中,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农村党支部中,五年未发展党员的村有7个,六年未发展党员的村有3个,七年未发展党员的村2个,八年未发展党员的村5个。由于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赶不上,导致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失衡,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由此引发许多问题。特别对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

农村党的事业后继乏人,农村党支部缺乏活力。据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党员总数中,36~45岁的785人,占20%;46~55岁的764人,占19.5%;56岁以上的1597人,占40.6%;而35岁以下782人,仅占19.9%。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现有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程度和中青年后备力量的薄弱程度。一些党支部因党员发展工作赶不上,党员老化,出现了选拔党支部书记难,搭配村班子难的问题,找优秀青年党员担任书记,组建“四化”支部班子更谈不上。今年全县村党支部班子换届时,一部分村换届工作难度很大,村上只有几名老党员,物色一名年富力强,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年轻有为的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头等难事。结果只能是维持稳定,凑和搭配,只履行选举程序,类似这样的村支部班子结构无法优化。像这样的党支部,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实现农村各项建设和改革目标的实践中很难成为核心力量,更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被削弱,党员的先进思想和行动难以带动整个农村社会,难以同社会不良风气进行有力的斗争,使赌博、迷信、偷盗、结伙打架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如果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仍停留在过去每村平均两年半发展1名党员的速度上,那么,再过十年时间,党员队伍老化程度将更加严重,后备力量将更加削弱,给农村党建工作和其它工作带来的问题就更多,更严重。假若如此发展下去,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将完全丧失活力,村党组织甚至会出现消失的危险。

发展农村党员难、党员队伍出现断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农村党的建设有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抓党建的力度在一些地方始终还是不大,一些党组织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干好、干不好,不影响政绩”;有的甚至认为党建工作抓多了,会冲淡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我在一次检查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时,有一位乡党委书记直截了当地说,要问修梯田、计划生育等工作,我随便给你汇报,要问党的建设,我一点也说不上。乡党委书记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如此不到位,村上的党建工作就可想而知了。由于未能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想,致使抓经济工作这一手比较硬,而抓党建这一手一直硬不起来,或者使党的建设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二、组织工作中的被动性

在党员发展工作上,重发展党员的表面工作,轻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一些乡村党组织工作欠主动,往往是等人上门,办理入党手续进“党门”,而不去做认真细致的基础工作。我们在检查发展党员工作时,对于你们是如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这一工作能说上的寥寥无几,这就说明了培养工作在基层党组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积极分子是任其自行成长的。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抱着“上面不催我不动”的态度,更有甚者,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还害怕党员发展多了,增加了竞争对手,会丢自己的职务,威胁自己的“宝座”,故意不发展党员,由此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党员发展工作。

三、村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

村上没有集体积累,没有集体企业,在群众看来党支部的工作只是“刮宫引产、催粮收款”;同时由于选拔的支部班子干部素质低,在处理民事纠纷、安排回销粮、救济款、扶贫款、审批宅基地等群众最敏感的事情上,处理不公、分配不当,甚至个别党内腐败分子不顾群众和国家的利益,凌驾于群众之上,胡作非为,加之有些党员本身觉悟就不高,形象不佳,不符合党员标准,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吸引力。

四、对农村青年培养教育工作薄弱

由于党支部吸引力的减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使一些青年对党的认识出现偏差,产生怀疑,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缺乏奋发向上的精神,加之党支部放松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养,农民中提出申请、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减少。

要彻底解决农民党员发展缓慢和党员队伍断层问题,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六点:

(一)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党员断层问题的严重性,提高搞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自觉性。最近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其中对支部的自身建设的要求是:“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对发展党员的要求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出发,用长远的眼光来认识党员断层问题,要通过对断层与后继有人的利弊对比分析来加深解决党员断层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清除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增强搞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紧迫性,从而提高自觉性,各级党委都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常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二)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用抓好经济建设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办事和服务能力,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建设“五个好”的村支部,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要加强党的建设,就要让党的建设跟上经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抓党建的大气候中解决好党员发展工作,促进整个党建工作。党委研究经济工作时,不忘研究党建工作,把党员发展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

(三)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树立公仆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村党支部要积极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树立党组织、党员就是人民的公仆的思想,要彻底转变作风,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事公道正派,敢于负责,不推不拖,要强化农业生产方面的各种服务,特别是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让广大群众切身体验到党组织和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有靠头、靠得住的。二是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加大集体积累,夯实经济基础。有了集体积累,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党组织才能说话算数,办事有效。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村党支部要积极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让全体党员经常听党课,按时过组织生活,随时了解党的现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党的威信。

(四)改善工作方法,在坚持入党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要加大村党支部积极主动工作的力度,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村党支部要变等人人“党门”为主动教育、培养、引导积极分子进“党门”,要制定发展党员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给支部成员落实培养对象,认真做好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要加强群众性教育和引导工作,优化外部环境。要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党外群众切实体验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努力促成积极上进的思想政治环境,为吸引更多的先进分子入党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村团支部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让团支部每年培养、推荐一些优秀青年团员加入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现有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吸引身边的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五)把保证党员的质量放在发展工作的首位。党员的质量是党的生命。农村党支部要把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中第一位的任务来抓。一要考察入党对象是否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包括在制止动乱、平息八九年政治风波中的表现。考察入党对象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能否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能否清正廉洁,严守党的纪律。二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办事。

(六)要培养建立一支素质高、数量多的积极分子队伍。积极分子是党员队伍的“源头”和发展工作的基础。从目前农村培养积极分子的情况看,有些好的经验,可供推广和借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各村党支部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入党积极分子一经确定,就要建立档案,记录其接受教育和培养成长的过程。二是建立和完善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制度。村支部要努力创造条件,保证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五天,未经培训的或虽经培训但不合格者,坚决不允许入党。

作者单位:永靖县委组织部

省委党校96级党政管理专业大专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