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4582100000056

第56章 注重领导人才的培养是振兴甘肃的根本战略

胡耀邦同志在1987年视察我省时曾多次指出,要振兴甘肃,彻底改变甘肃的落后面貌,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开发,尤其是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我们一定要把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作为振兴甘肃经济的一大战略来抓。

最近几年,我省领导干部培养工作是有成绩的。经过几年努力,各级领导班子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改革和四化的要求来看,干部培养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培养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注重和加强对领导人才的培养,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一,应从一般化培养向“优化培养”转变。近几年我省领导干部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培养方式来说,总的还处于“一般化”阶段,表现为:偏重于知识补课,发文凭,领导素质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领导班子中群体结构不尽合理,其中相当多的同志缺乏应有的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方面的知识。大力提高领导人才的素质,从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培养提高,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要解决这个突出矛盾,今后应实行干部“优化培训”,即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的短期的“强化”教育。这样可以少投资,多产出,高效益,事半功倍。全省现在已有党校一百所,干校四十九所,学员总容量可达五千人;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教员数量和质量也有扩大和提高。这样以党、干校为依托,实行“优化培养”的条件基本成熟。

第二,应从“普及式”培养向“目标式”培养转变。胡耀邦同志最近指出:“干部教育要因地制宜,干什么就学什么。”即要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培养。对领导干部实行目标培养,我们以为应包括三方面的要求:(一)在数量上,要求培养出大批的而不是小批的领导干部。(二)在结构上,要求培养出切合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需要的领导干部,逐步达到人才群体结构的合理化。在知识结构上,即要有一定数量的专才,又要有一定数量的通才。(三)在质量上,要求培养出社会适用程度高的“智能型”干部。首先,要由着重衡量在校学习成绩转向衡量社会适用程度。人才质量的高低,应以是否满足四化建设需要的程度为唯一尺度。其次,要由着重衡量知识水平转向衡量智能水平。一般地讲,除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素养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是专业和文化素养要求,以及组织管理素质要求。再次,要由着重衡量静态质量转向着重衡量动态质量,即在变化发展中看质量。

第三,建立适合甘肃省情的领导干部培训网络体系。应从我省干部现状出发,根据干部教育的层次和专业结构,建立统一的、多渠道、多层次、多专业、开放式的干部教育网络。为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完善多渠道办学系统。在进一步加强党校、干校的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合理布局,广开学路,完善干部教育系统,并把办学系统一直延伸到地、县、乡、镇、形成一个网络。(二)调整干部教育的层次结构。一是提高专有型。重点加强省委党校、省级干校的建设,在办好大专班、本科班的同时,逐步开办高层次班,培养高层次干部。二是发展依托型。设在本省的高等院校应当增加干部本科班,从而使我省几所大学逐步成为较高层次的干部培训的另一个基地。三是鼓励自选型培训。鼓励单位和干部本人积极参加社会举办的“电大”、“夜大”等培训。(三)增设干部教育的专业门类。各级党校、干校要增设干部迫切需要的某些学科和专业。如外经贸、财经、管理、政法,领导科学和其他应用文科专业。(四)要创造条件逐步由普及教育向提高教育转变。

第四,顺应干部培养的新趋势,加强各类培训系统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是:(一)师资优质化。进行干部培训的师资应在政治水平、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知识面、政治和专业视野等方面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师资来源宜从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之间,从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生中选聘。要注意人员配套,逐步形成合理的干部培训师资群体结构。(二)教材新颖化。教材应在讲清基本原理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反应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各门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全面地评介各种政治、学术思潮,使人学了的确能开阔眼界,提高知识和能力。(三)课程设置适用化。减少适用性不强的课,开设适用性强的课。(四)教育手段现代化。培训应坚持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意识、更新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造能力为主,知识灌输为辅。要使干部的培训做到学习与研究、学习与应用、课堂学习与实际考察等方面的紧密结合。同时,逐步采用电化教学和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五)培训制度法律化,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履行“法治”。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应当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法制形式加以肯定,把干部教育真正当作干部选拔、晋升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