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4582100000058

第58章 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及类型特征(2)

(1)“公司+基地+农户”。这是一种利益联系较为紧密的产业化形式,公司与农户一般通过合同结成利益共同体。张掖市党寨乡脱水蔬菜总公司同农户签定原料供销合同,农户按要求种植,企业按时收购,减少折扣,不打白条,现款兑付,并对农户提供种子、化肥、技术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基地面积已达3万多亩。与此同时,公司经营呈现出跨乡、跨县(市)、跨行业的特点,通过与20多个同类企业联合、兼并,已成为目前西北地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1996年,完成产值3000万元,创汇340万美元,实现利税295万元。临泽新华猪产业开发集团组建以来,创建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运行机制,积累了以“六统一分”为主的发展经验,即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统一屠宰加工销售,分户饲养。这种关键环节(种、料、病、销)由公司统,育肥环节分散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既解决了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又打通了农民进入市场的关节,发挥了公司科技与管理之长、农户劳动与场地之优,较好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及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农户与公司同兴共衰,既形成了规模优势,降低了生产风险,保护了农户的既得利益,又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机制问题。目前,该集团公司存栏良种母猪3000头,建成标准化圈舍100栋,具有5万头育肥猪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5000万元,提供的父母代种猪可满足40万头育肥猪的需要。实践证明,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是中国特色的养猪(鸡、羊、牛等)产业化的新路子。

以上所代表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形式,无疑已成为产业化过程中较为高级的形式。因为,它的大部分生产环节实行了工厂化运作,整个产业过程实行了严格的企业化管理,农工贸、产加销达到了紧密的一体化。这种形式,初级生产在千家万户,经营核心在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到国内外市场,最适合于那些需要储藏加工后批量推向市场,实现增值增收的产业或产品。由于这种形式共同体内利益紧密而直接,易被农民和企业接受,而且活力很大,所以值得大力提倡。

(2)“加工企业+农户”。这是一种利益联系十分松散的商业化形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建立规范的有约束力的契约关系,只是一种简单的、自由的商品买卖关系。工厂为了自己的正常生产而购买农民的原料,农民为了尽快卖掉自己的农产品原料而找到工厂。工厂对农户一般没有服务,有的只是向农民赊销部分生产资料和提供部分预购贷款。这种形式在产业化初期对于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实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农户与企业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形不成规模优势,波动性大,一般竞争实力很弱。河西地区目前的产加销一体经营中,这种形式还很普遍。比较典型的龙头企业如武威黄羊糖厂、武威亚麻纺织厂、山丹榨油厂、高台蕃茄酱厂以及各县(市)大量的粮油加工、酒类生产、果品饮料等企业是一种初级的、不成熟的产业化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专业市场辐射型。即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商贸辐射,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形成“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这种模式在河西各地市都有。如张掖市南关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常年上市品种80余个,蔬菜年成交量达到1.5亿一3亿公斤,年成交金额近2亿元,蔬菜交易量的4/5销往外地,辐射20多个省区的80多个地市县,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产地型蔬菜批发市场,也是全国五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在以南关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蔬菜专业市场带动下,张掖市的蔬菜生产基地迅速扩大,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张掖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实践证明,这种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它一头通向国内外大市场,一头通向广阔的生产领域,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可以说建一处市场,就带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好形式。

3.专业协会带动型。近年来河西各县(市)普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这些协会通过向人会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和销售,与农户结成了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如酒泉市总寨镇沙河村,依托383户农户的2’700亩经济林,在原地区办的村林果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于1997年1月成立了村林果协会,实现了林果一体化由“服务中心+农户”的松散型向“专业协会+农户”的紧密型转变。协会会员享受协会优惠的“五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修剪嫁接、统一施肥灌溉、统一防虫灭病、统一销售加工)服务,在果品收购加工上,会员享有优先权和最低保护价的优惠。在协会的带领下,全村果品远销广州、深圳以及东南亚市场,农民收入大大提高。沙河村的实践说明,“专业协会+农户”这种形式,协会与农户在利益上有很大的共同性,农户有较强的参与性,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容易规范起来,是一种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化组织形式。

4.专业大户带动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河西地区农村许多懂技术、会经营、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的能人、专业户,在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扶持下,在种植、养殖、加工、运销等领域干出了一番不小的事业,并通过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使一大批农户加入产业化经营行列。如山丹县养殖大户钱广多,每年向周围240多家农户提供小羊,让他们喂养,并向这些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还负责收购销售。目前这些农户户均养羊150只,全部实现了脱贫。像这种“小规模、大群体、增总量”的产业化模式,符合河西一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河西地区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5、主导产业推动型。即以粮油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实行深层次开发,多层次增值。如地处小麦主产区的武威市黄羊镇,面粉加工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拥有日加工能力20吨以上规模的面粉加工企业60多家,形成西北地区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对武威地区粮食生产和农民粮食销售、转化增值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围绕面粉加工,黄羊镇人还办起了面粉袋塑编厂等,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

6.特色资源开发型。即以名优特农业资源为基础,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临泽县的红枣系列开发和民勤县的黑瓜籽、甜瓜生产等。

临泽县是甘肃省红枣主产区之一,栽培的临泽小枣、大枣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近年来,县上把红枣产业列入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快了名优红枣基地建设,进行种、加、销系列开发,产品畅销甘肃、新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省市区,并受到国外客商的关注。民勤县充分发挥当地种瓜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产甜瓜个大肉厚、味甜绵长、色泽纯正、质量上乘,早已享誉海内外的优势,使“黄河蜜”甜瓜生产迅猛发展,并以信誉和质量占领市场。“黄河蜜”甜瓜已成为民勤独特的名牌产品。

7.服务组织联结型。河西各地(市)在产业化经营实践中,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中介组织为桥梁,以综合技术服务为保障,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形成了农工贸联合的、形式多样的产业化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下两种:

(1)“技术服务组织+农户”。如酒泉市各乡镇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农业机械服务站等,都按照市上提出的“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要求,拓宽服务范围,增加经营项目,积极介入农业一体化、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地、市种子公司近年来同基地乡、村密切协作,采取与农户签定合同的办法,积极发展对外制种,效果很好。1997年制种基地涉及13个乡80个村,面积达到3.58万亩,预计生产种子2030万公斤,除保障本市需要外,还远销美国、泰国、台湾及东南亚,农民直接受益达6150万元。

(2)“购销组织+农户”。酒泉市目前已有160多家乡村和城市购销组织同农户建立起购销关系,其中,酒泉市供销社在产业化实践中做出了一番事业,并积累了经验。他们一方面积极发挥国有企业主渠道作用,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180多个企业建立了购销关系,在全市农副产品外销总额中,占据了1/3的份额;另一方面还扶持2万多农户建立洋葱、啤酒大麦、瓜菜等生产基地。他们除向农户提供各种化肥外,还先后兼并、租赁了一些乡办脱水菜厂,新建了棉花加工厂,创建了万亩科技示范农场,呈现出向多产业、多行业拓展的势头,形成了集农贸供应、商业零售批发、农副产品购销、脱水菜产销、棉花种植和加工销售、土地开发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在全国供销系统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该社1996年完成销售额3.3亿元,实现利税583.6万元,被甘肃省供销社系统树为先进单位。他们自己也悟出了“商业、流通企业与农民联合办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大有可为的,供销社只有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自身也才能发展壮大”的道理。

以上归纳的几种类型,只是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其中,既有在全国其他省区共有的一般形式,也有河西地区独有的特殊形式;既有联系松散的初级形式,也有联系紧密的、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高级形式;既有大型企业集团带动的大规模经营形式,也有集少成多的“小规模、大群体、增总量”的灵活形式。不论哪种形式,都是河西人民在脱贫奔小康路上探索、实践的结晶,基本上都与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通过这些形式,我们看到,虽然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步子刚刚迈出,但已经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生命力,在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