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风暴(上)
4582200000017

第17章 不可分割的政治与经济(4)

这封信除了有一个地方前后不太一致外,总的来说,写得还是很成功的。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开始的几段说到门迪萨瓦尔的提议被拒绝时,还说“尽管这一建议很诱人,也很有保障”,但是翻过两页后,又说它是很“不稳固、不可靠的”。真相是这样的,看到西班牙债券市值正在因为连绵的内战和昏庸的政府而急转直下,变得一文不值,罗斯柴尔德公司一点也不想再把太多的钱投入到这个国家里了——除非得到像英法这类大国的担保。然而,考虑到汞矿,他们就感到身不由己了,不得不参与一些交易活动,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想失去这个收益颇丰的汞矿。

冯·胡梅劳尔还在继续向身处维也纳的梅特涅寄去一些对罗斯柴尔德充满敌意的报告。他甚至谴责英国政府在搞阴谋活动,并且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行为视而不见。

“英国政府,”他于1836年4月26日报告说,“如此依赖于这个家族,它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说服这个企业向西班牙贷款,以帮助其偿付即将于5月1日到期的利息;否则,西班牙财政必然会崩溃,因为它的政府根本无力挽救自己。”

尽管受到来自英国方面的巨大压力,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是不想在西班牙陷得太深再说,当时各种因素都要求他们不要再跟这个国家牵牵绊绊。尤其是路易斯·菲利普,他还宣称对于西班牙的政策,自己早已下定了决心,谁也不能让他有所改变了。“如果要法国去干涉西班牙,”这个国王说,“只有先把我赶下台……

“据说罗斯柴尔德想要在那里协商贷款的事。他们只会给被人带来损失与痛苦,因为他们肯定会在发行之前就将债券脱手,最终吃亏的还是西班牙自己。如果这个国家想要打败卡洛斯,那么什么都应该自力更生。”

天才内森的陨落

罗斯柴尔德后来确实没有再向西班牙贷款了,主要原因是:五兄弟里最强有力的支柱突然倒下了。内森的长子莱昂内尔与其侄女夏洛特(Charlotte,身处那不勒斯的四弟卡尔的女儿)的婚礼定于1836年6月在法兰克福举行。这种血亲之间的结合完全遵从了老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的遗嘱,为了巩固家族血脉,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他命令要尽量少接纳外人成为家族成员。所有的兄弟们都在法兰克福的老家齐聚一堂来参加婚礼,詹姆斯还带来了自己的朋友——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婚礼极尽奢华、无与伦比;然而,盛会结束后不久,新郎的父亲就一病不起了。

内森,这个在五兄弟中最杰出的金融天才,当时不过59岁。他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兄弟们为他请来了英国最著名的医生特拉弗斯 (Travers)。但是,医学手段已经徒劳无用了,1836年7月28日,内森·罗斯柴尔德逝世了。在弟弟生病期间一直寸步不离的所罗门忘却了两人之间的所有嫌隙,也忘却了曾抱怨过或在信中写过的那些话……他第一时间把这一沉痛的损失告诉了梅特涅:

“伴着无以言表的悲痛,以及最深重的失落,我向您告知,我最挚爱的弟弟内森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万能的上帝在他生命的全盛时期将他召唤去了……这一刻,他本该在分享儿子的幸福与喜悦——刚刚在儿子的婚礼上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祝福——或者沉浸在家族团聚的欢乐之中。他走得太早了,还来不及感受我们的深爱与忠诚,来不及品味那些依附于他的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感激……整个一生中,他都在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地工作,才使一些人的生活有了稳固而持久的基础,使得在他率领之下的这个家族兴旺、快乐,并且以不断的努力来确保这种繁荣和盛誉得以长久地延续下去。上天也愿意是这样的吧。

顺从天意的指导,我们觉得也许应该尽早为我们的悲恸找到慰藉。7月28日的下午,在庄重地留下临终遗言后,我们的这个兄弟才安详地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他通过我们向他的儿子们传达了遗嘱——他们当时都不在场——希望他们永远都忠诚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把和谐团结与手足之情这个代代相传的理念牢记在心。伦敦的分支将继续以他这个创始人的名义运转下去;一切都交由他的儿子们来管理,所有的现状都维持不变。至于财产和经营方式的问题,以及它与我们其他四弟兄的关系、处事原则等方面,都不会对原有的传统进行任何——哪怕是最微小的改变。”

所罗门借报丧之际向梅特涅提出了如下的请求:

“但愿您能把对已逝父亲的宽厚、仁慈之情延续到下一代的身上。他们正承受着丧父之痛,如果能感受到您这样一位尊贵、高尚且无比显赫的首相对他们的仁爱之心,他们将会多么欢欣鼓舞啊,必定会帮助他们坚强起来,重拾勇气和信心。请阁下赐予您最忠心的奴仆这一线希望吧,它会缓解我的悲痛,让我从痛苦中振作起来……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将我们从这种无法弥补的损失所造成的悲痛中解救出来的话,那就是某种社会荣誉了,因为那会向时人昭示:即使在父亲去世后,他们仍然能够享有与父亲生前同等的社会地位与荣誉。我认为,伦敦事务总顾问这个职位再合适不过了。不知阁下您是否愿意利用您广泛的影响力,使这一职位由莱昂内尔·内森·冯·罗斯柴尔德男爵来担任。他是我弟弟的长子;像其余的兄弟一样,他将会谨慎地遵从父亲的遗嘱,并且不遗余力地将父亲的品德发扬光大。

我和我的兄弟们,乃至整个家族都会把您的恩德铭记于心,为您树立一座纪念碑来表达我们不尽的感激——因为,在这场无法言喻的悲痛事件后,是您第一个唤起了公众的关注,让他们看到:父亲的荣誉和尊严传给了下一辈,整个家族的光辉并未因此而消减……”

所罗门还将弟弟去世的消息告诉了科拉弗拉特公爵(Kolowrat),并请求他的秘书转达一个口头的请求,“几乎是他在去世前一刻最后的心愿了……”,也就是希望总顾问的事能顺利达成。

梅特涅在回信中表达了同情与悲伤,言辞恳切而友好,并且还说他会好好考虑对莱昂内尔授职的事。所罗门对他的关怀表示了诚挚的谢意,高度评价了他的善心,并认为这是他们之间友谊的神圣见证,将被永远珍存。

“尊敬的阁下,”所罗门接着说,“您不难感觉到,他的去世对我的打击有多么沉重。在他患病卧床那段时间里,我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都会随叫随到,去倾听他在生命中最后这些日子里的心愿和嘱托;可以说,不管什么事,他对我总是绝对的信任。在临终的前三天,他告诉了我将在遗嘱中列出的一些想法和愿望,然后我根据这些想法帮他写下了遗嘱。

“他的逝世,对于我们其他几兄弟以及整个家族而言,都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我们的悲痛,只有上帝才能化解,只有宗教的慰藉能够缓解我们的痛苦。这段时间里,如果我因为过于悲伤而情绪失控、喋喋不休的话,请阁下一定要谅解;我知道,仁慈善良的您肯定会理解并赞赏我的悲痛之情。

“考虑到您给我提出的友好的建议,我或许也应该毫不隐瞒地告诉你:在这个不幸的时刻,能被大家选出来与您联系,我感到很庆幸——不仅逝去的弟弟对我的忠心坚信不疑,其他几兄弟也非常信任我,所以才放心地把事情交给我去办理。扪心自问,可以说,他们永远也不必后悔这么做,因为我尽到了作为一个兄弟和一个朋友的职责,在处理一切事情时都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事实上,之前,关于接下来三年中的一些事情,我们已经拟就了一些协议,其中涵盖了每一个可以想到的细节,就等着大家签名了——因为当时都还相信我们生病的兄弟总有一天会在上帝的帮助之下恢复过来的。然而,我们期待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命运之神做了另外一个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他请我与他的儿子们将协议做一些改动,条件之一是协议在未来五年之内不能被废除。现在,他吩咐的这些事都已经办妥了;我将备感荣幸地向您呈上这份修改后的协议,您一读就会发现哪些地方在发生这场不幸之后改动过的。

“内森·罗斯柴尔德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不会有丝毫改变,所有的子孙们将凝聚成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有一票的发言权。在将来的五年里,我们四弟兄以及内森留下的旗下的几个金融中心都不容触犯;任何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从我们的商业资本中提取一分钱;并且,同时我们还规定,个人从利润中抽薪的比率由4%降低到了3%,以期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的生意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另外,我们不希望年轻的一辈涉足风险投机的活动。

“我三弟估计,在一生中他给过孩子们大约80万英镑,他还留给孩子们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只要经营得当,就会像摇钱树一样,让他们一生都受用不尽;因此,除去在总公司里享有的份额,他给每个儿子留下了价值15万到20万的遗产。在临终的时刻,他通过长子对其余几个不在身边的儿子留下了嘱托,希望他们努力工作,使这份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业不要受到威胁,还特别叮嘱他们不要参与任何风险交易。他还留给了他们许多智慧的忠告,让他们远离邪恶之人,永远秉承美德、宗教与正义。他还说,现在,他将离去了,所有的人都虎视眈眈地想借此混乱之机来赚我们的钱,因此大家一定要万分谨慎;他儿子的遗产被多分或少分并不是他最牵挂的,最让他揪心的是他们能否永远团结一致。

“他是在大家关怀的注视下安然离去的;在他离去的前几分钟,神父给予他宗教的最后抚慰,他对我们说:‘其实,我也许不必做这么多祈祷,因为,请相信我,我没有任何罪过。’在我女儿贝蒂要离开时,他还用最正式的英国礼节说:‘永远晚安。’就这样,在深爱他的众人的陪伴中,他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在弟弟去世那一刻,所罗门心中对这个三弟曾经怀有的不满与冷漠都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融化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在强烈的家族观念之下,人们互相之间的恩怨、嫉恨都不复存在了;这是犹太民族独有的特征之一,在这个家族里,这种思想则是由家族创始人老梅耶·阿姆谢尔苦口婆心地向他们灌输的。内森去世后留下了四个儿子,其中最大的是莱昂内尔——他接任父亲成了伦敦银行的负责人。就这样,从他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三代子孙开始从父辈肩上接下了担子。

他的遗嘱容易让人想起老梅耶当年的临终嘱托,充满了威严,同时又流露出对孩子们的温情和关怀。遗嘱中每一条的内容都很笼统,并且尽量避免提及遗产的价值等问题;他着重于指导经营之道,以及在将来的五年中如何按照协议要求去处理好大家伙儿之间的关系。

“我衷心地希望,”内森在遗嘱中写道,“我的儿子们能够将我在伦敦的生意顺顺利利地做下去,并且能够在他们的叔叔们的指导下,与其他各处的企业保持紧密而友好的联系;希望你们一直齐心协力,在这个协议到期时能继续签下另一个五年的合作方案。同时,我还叮嘱儿子们要时常听取这些经验丰富的叔叔们的建议和教诲,要不懈努力、勤勉专一,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为家族的福祉和声誉添砖加瓦。我将会请求遗嘱执行人和其他在伦敦和法兰克福的亲友们帮助达成我人生中最后的遗愿和遗嘱。由于我的去世对于其他分支企业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请不要对外界泄露太多的信息,更不要让遗产账册之类的东西落到了媒体手中。”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外人讨厌的深究,也避免了成为公众话题的中心——毕竟,他们是一个大家族啊,家业遍及了整个欧洲;所谓树大招风,然而他们并不想引起外界过多的关注。于是,政府也没有怎么插足,尽管去世的这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里曾为政府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帮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奴隶制被废除,政府要为奴隶主们进行巨额补偿,还是他为他们提供了1500万英镑才救了急。

家族最大的损失

对于整个家族而言,内森的离去实在是不可估计的损失。海登(Heyden) 曾这样评价他:尽管内森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三,但却被整个家族视为无可争议的领袖,哥哥弟弟们总会顺从地听取他的建议。他还主管着家族所共有的那笔巨额财富的使用权。

古茨柯夫(Gutzkow)这么说他:他满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做的每一件事都规模宏大,引人注意。内森是这个城市的传统与财富的杰出代表。人们对他既敬佩又忌惮;在认识他的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天才。他自己向来崇尚勤勉。有一次,在与一个朋友的谈话中提到孩子们时,他就说:“我希望他们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思想、灵魂、智慧和身体——因为这样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

这些话与他的性格完全符合,同时也应验了一句古话:幸福源于勤劳。

在伦敦,内森是一个家喻户晓、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在伦敦证交所里,内森曾经习惯倚靠的那根柱子还被做上了标记呢。他身形健壮,双肩厚实;站在那儿时,总是将双手深深地插进裤袋里,明显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实际上,他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把一切尽收眼底。他回答问题时总是喜欢用单音节词,给出简短而明确的指示。他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因此对于那些奔着他财富而来的阿谀奉承,他从不为所动。看着在自己手里流来流去的金钱引得芸芸众生趋之若鹜,他甚至渐渐地有些开始鄙夷人类。